李贵洲
[摘要] 目的 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检查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5月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23例(32眼),每例患者均先行OCTA检查,然后立即行FFA检查。对比观察记录患眼在OCTA和FFA图像中黄斑水肿的影像学特征,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检出一致性予以分析。结果 OCTA和FFA均能发现黄斑水肿32例,具有一致性。黄斑水肿在OCTA中影像学特征为黄斑水肿区视网膜深层片囊状弱信号,黄斑区厚度增加,浅层血管扩张,深层血管扩张,深层血管微血管瘤,浅层血管微血管瘤,视网膜无灌注。黄斑水肿在FFA中影像学特征为,黄斑水肿区造影强荧光积存,血管扩张,微血管瘤,视网膜无灌注。结论 OCTA与FFA能较好地观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眼底病变,根据临床需要,OCTA可以取代FFA对部分糖尿病患者黄斑水肿的检查。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荧光素血管造影;一致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中图分类号] R7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a)-0187-02
黄斑水肿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受糖尿病影响,会引起患者黄斑中心凹一个视盘直径范围内的细胞外液积聚,导致视网膜增厚,从而引发该症[1]。黄斑水肿是导致患者视力减退主要原因之一,需及时予以诊治。以往对于糖尿病黄斑水肿诊断,主要采用FFA检查,但该检查方式需注射造影剂,存在一定缺陷[2]。既往有通过OCT观察黄斑厚度,分析黄斑形态来观察黄斑水肿变化,但OCT检查不能观察黄斑区血管形态[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OCTA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其作为一种高分辨率、无创、快速的眼底血管成像技术,可用于多种眼底血管疾病检查,为糖尿病黄斑水肿诊断提供了新途径。该研究将FFA与OCTA在糖尿病黄斑水肿检查中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并分析两者检查的一致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23例(32眼)为研究对象,男性8例(11眼),女性15例(21眼);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6.27±4.15)岁;糖尿病病程3~16年,平均(9.51±2.06)年;眼压14~20mmHg,平均(17.15±3.68)mmHg。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黄斑水肿诊断标准[4];裸眼视力≥0.1;无眼部外伤或手术史;屈光间质透明;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对该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全身疾病或眼部疾病者;精神疾病患者;屈光间质不清者;有FFA检查禁忌症者;无法配合检查者;病历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裂隙灯、视力、眼压及眼底等常规眼科检查,之后行OCTA检查,采用StratusOCT5000型光学干眼底断层扫描仪(德国Zeiss-Humphrey公司),检查前扩瞳,嘱患者检查时,患眼对镜头内固視点予以注视,通过黄斑中心凹,实施放射状线性扫描,扫描区域6.0 mm×6.0 mm,点数100,线段长6 mm,通过OCT软件,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血管形态进行分析。OCTA检查完成后2 h内,行FFA检查,采用SpectralistHRA型造影机(德国Heidelberg 公司),以20%荧光素钠注射液为造影剂,经前臂静脉快速推注3 mL,按7个标准区予以眼底连续动态拍片。检查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检查图像由2名医师共同阅片,若出现不同意见,由第3名医师判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患眼异常检出率,观察患眼在OCTA和FFA图像中黄斑水肿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两者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检出的一致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学特征
黄斑水肿在OCTA中影像学特征为黄斑水肿区视网膜深层片囊状弱信号,黄斑区厚度增加,浅层血管扩张,深层血管扩张,深层血管微血管瘤,浅层血管微血管瘤,视网膜无灌注。黄斑水肿在FFA中影像学特征为,黄斑水肿区造影强荧光积存,血管扩张,微血管瘤,视网膜无灌注。
2.2 检出一致性
OCTA和FFA均能完全检测黄斑水肿,两种方法的检出具有一致性。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当前主要致盲原因之一,由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增多,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视力功能造成严重损害[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其中黄斑水肿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主要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视网膜屏障被破坏,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或微血管瘤渗漏,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细胞外液在神经纤维层及内核层聚集,加之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视网膜灌注不足,最终导致黄斑水肿。对于糖尿病黄斑水肿,应当及时诊断与治疗[6]。
FFA作为一种传统视网膜血管成像检查,被认为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金标准,其主要通过对造影剂渗漏位置及程度予以检测,从而对黄斑水肿予以判定[7]。但有研究指出,FFA检查需注入荧光素作为造影剂,部分患者可出现过敏、恶心等不良反应,同时FFA检查时,深层及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在图像中重叠,可导致视网膜深层、脉络膜层血管结构难以清晰显示[8]。OCTA是利用分频增幅、去相干原理实施黄斑区及眼底视盘三维重建的新型检查技术,其不仅具有分辨率高、安全性高、检查迅速等优点,同时能对视网膜血管血流进行追踪,从而使视网膜深、浅层及脉络膜层的血管微循环结构得到清晰显示。
由于FFA与OCTA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检测原理不同,因此其影像学特征有较大差异。该研究分别对者23例(32眼)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实施FFA与OCTA检查,结果显示,黄斑水肿在OCTA中影像学特征为黄斑水肿区视网膜深层片囊状弱信号,黄斑区厚度增加,浅层血管扩张,深层血管扩张,深层血管微血管瘤,浅层血管微血管瘤,视网膜无灌注。黄斑水肿在FFA中影像学特征为,黄斑水肿区造影强荧光积存,血管扩张,微血管瘤,视网膜无灌注。两种检查不一样,但两者均能检测出黄斑水肿,具有临床的一致性。
FFA与OCTA从不同角度对糖尿病黄斑水腫特点予以反映,因此报道显示,两种检查方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出的一致性一般[9]。该研究中,两种检查均能完全检查中黄斑水肿,但OCTA检查的黄斑血管病变较FFA层次多,可以分层检查血管病变,可发现FFA不能发现的微血管瘤。但对于微血管瘤两者的检查表现稍有区别,这可能与两者的检查原理不一致所致,OCTA通过对视网膜血管内血流追踪实现成像,在流速低的血流可能无法检查。
综上所述,OCTA与FFA在糖尿病黄斑水肿诊断中均具有明显价值,但两者检出一致性较好,根据临床需要,OCTA可以取代FFA对部分糖尿病患者黄斑水肿的检查。
[参考文献]
[1] 曾苗,陈晓,宋艳萍,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眼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比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6,32(4):362-366.
[2] 刘长秀,张丽红,张勤,等.FFA与OCT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诊断的对比与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4,24(4):275-277.
[3] 范围,邹欢,袁容娣. 糖尿病黄斑水肿治疗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5,31(2):198-201.
[4] 王琴慧,刘久萍,崔冬梅,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FFA与OCT的应用对比[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210-2213.
[5] 王佩君,颜管根,周优优,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OCT和FFA形态学分类的对比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1):26-28.
[6] Bressler SB, Edwards AR, Chalam KV, et al. Reproducibility of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retinal thickness measurements and conversion to equivalent time-domain metrics in diabetic macular edema[J].JAMA ophthalmology,2014,132(9):1113-1122.
[7] 刘雪,詹宇坚,余杨桂,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FFA与OCT特征及其中医证型相关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4,24(1):32-36.
[8] 刘广峰,蔺洁,范颖,等.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高反射信号的特征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3,33(4):331-334.
[9] 刘青,艾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J].眼科新进展,2017,37(1):52-55.
(收稿日期:2018-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