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3-01 07:17曹君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24期
关键词:校企共建工作室实训基地

曹君

[摘 要]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技能训练最基本的依托和物质保障,近几年在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管理模式上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分析实训基地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并结合笔者所在院校工程测量实训基地进行实践。实践表明,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作室;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4.103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24-0-02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随着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越来越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的理念已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以能力为主,围绕着职业技术岗位,培养能解决职业岗位具体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能力”,决定了其在教育过程中应以技能实践和实用训练为主,理论知识应服务于岗位技能培养。

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技能实践和实用训练最基本的依托和物质保障,近几年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为改善实训基地教学条件奠定了基础。但从全局来看,实训基地建设仍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方面,管理模式也存在与市场脱节,难以适应科技、技术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等问题,成为制约实训基地发挥作用的重大瓶颈,严重影响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上述前提,本文在对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并结合笔者所在院校实训基地进行实践。实践表明,该管理模式能更有效地发挥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强化师资、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1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管理现状

目前,根据不同的管理主体,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学校主导模式,二是企业主导模式,三是校企共建模式。

1.1 学校主导模式

学校主导模式是以学校为主体组织实训和生产的一种管理模式,依托学校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凭借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办学资源,独立或主导兴办实体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向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创新。学校主导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实训场地或教学设备,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实践教学正常开展,但学校投入巨大,且实训基地往往难以适应市场更新换代的节奏,存在教学设备老旧等问题。

1.2 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是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训和生产的一种管理模式,通常采取企业提供技术、学校提供场地的方式,由企业主导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该管理模式下,有利于实训基地紧跟市场潮流,帮助学校减少教学投入,提高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有利于企业节省场地和人力成本,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但由于以企业为主体,对于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追求,往往与培养学生“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教育教学需求存在一定的冲突,导致在实施过程中矛盾重重,教学和生产难以兼顾。

1.3 校企共建模式

校企共建模式是指通过学校和企业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合作育人、共同创业。通过这一管理模式,可以弥补学习资金不足和设备老旧等缺点,企业也可以减少人力和场地等生产经营成本,促进校企双方在设备、技术方面进行优势互补,实现互惠共赢。

2 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探索

通过建立工作室,在教学研究、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过程中,导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真实的生产平台。以工作室为实训教学和企业生产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项目为依托,以教师扎实的理论知识,结合企业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共同育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以工作室为平台,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人力支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共赢”。

2.1 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学院以专业为导向,双方共同确立课程体系,形成项目驱动、多元融合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结合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模块系统,基于专业认知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同时依据项目教学需要,将教学情境设置为课堂与项目实地相结合。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由企業技术骨干将新兴技术、实践经验等引入教学。此外,校企应通过深度合作共同制定既符合专业人才特色又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2.2 专兼结合,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人员互兼互派制度,开展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双向兼职,建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参与企业生产项目,通过项目研发、开展生产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和实践能力。同时,高校可以聘请行业企业专家,通过参与制定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评价等,提升企业专家的教学能力,与专任教师共同组成专兼结合、异质互补、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2.3 规范管理,促进校企文化互融

通过工作室平台,引进企业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以企业管理方法和学院管理制度为蓝本,构建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以工作室为平台,通过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开展宣传、培训等活动,促进学生与企业直接对话,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2.4 面向市场,增强社会发展能力

校企双方应共享资源,共同构建社会服务机制,紧扣地区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职业资格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提升学院和企业的影响力,赢得社会效益。

3 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改革实践

为践行基于工作室平台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2014年10月,笔者以所在单位工程测量实训基地为例,通过与太阳路测绘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共同成立了“经天纬地”测绘工作室,整合了学院科研、场地、人力与企业市场、实践方面的优势。基于该工作室平台构建了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开展实践教学,确保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岗位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近年来,该专业所培养学生先后在全国职业院校工程测量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1个、省级工程测量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其中,全国职业院校工程测量技能大赛二等奖是湖北省历年来在此赛项中的取得的最好成绩。

自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改革以来,通过参与企业实践,笔者所在单位工程测量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先后获得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1个、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2个和三等奖1个。通过学校配套和企业支持,实训基地新增了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等400余万元仪器设备,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实习实训条件。以工作室为平台,笔者所在单位紧跟市场脉搏,先后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安和伟业、太阳路测绘、楚天智绘等数十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涉及铁路测量、土地确权、市政工程、建筑施工等多个领域。

经过管理模式改革,笔者所在院校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实训条件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均有了显著提升。2017年11月,工程测量实训基地通过武汉市教育厅专家审核,被评为武汉市市级重点实训基地。

4 结 语

以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分析实训基地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并结合笔者所在院校工程测量实训基地进行方法实践。从实践情况来看,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实习实训条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贺彩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2).

[2]林红梅.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模式运作机制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3(6).

[3]谢沁岑,薛婉瑜,汤晓青.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5).

[4]邓毛程,李静,陈维新.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模式研究[J].當代职业教育,2012(3).

[5]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

[6]黄锦祝.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2).

[7]金欢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创新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2).

猜你喜欢
校企共建工作室实训基地
高职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关于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几点思考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