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是专业人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要求,归根结底是由其教育对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的,教育对象年龄越小,教育工作的难度和含金量越高。专业化的程度决定着教师行为所具有的教育含量和对幼儿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近40年来的心理学、教育学和脑科学等多方面研究成果均表明,学前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为迅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是个体情感、态度、行为、语言与认知等各方面发展的敏感期和奠基阶段。幼儿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可塑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这也意味着幼儿园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深奥性和神秘性的专业特征,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交往方式、内容、手段等具有独特性。
首先,幼儿身心发育的稚嫩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幼儿园教师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幼儿在身体活动、自我照料和独立生活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与自理能力,需要被精心呵护和照料。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能够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及时发现幼儿在食欲、睡眠、情绪等方面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措施。此外,保教并重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特征,幼儿园教师要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与父母照顾孩子不同,幼儿园教师要同时照顾全班的数十名幼儿,应对全班幼儿的生活和情感需求。由于幼儿身心发育不成熟,随时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要求教师能够有效保护幼儿,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没有“下课”的权利,只有时刻关注幼儿的责任。
其次,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要求教师必须先“读懂”幼儿,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和依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不以成人意志为转移,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幼教工作者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齡特点开展教育。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读懂”幼儿的能力,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专业知识与方法,能用专业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言谈举止,读懂幼儿的需要、兴趣和想法,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
再次,幼儿学习的方式和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师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知识的广博性。在整个学前期,具体形象思维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他们不是通过书面文字和抽象符号来学习,而是通过行动和经验来学习,通过动员多种感官、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因此,幼儿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抽象文本,而是创设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区域、课程,提供操作和探索的活动材料以及游戏与学习机会,鼓励、支持、引导和帮助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索,让他们通过与环境和材料互动获得有益的经验,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同时,由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非常综合和广泛,要求教师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对其提出的各类问题给予回应和解释,这种看似“泛而不精”的启蒙性知识其实对幼儿园教师知识广博性有很高的要求。
最后,幼儿发展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特别的要求。每个幼儿由于生物因素、环境条件及经历的不同,必然会形成发展的个体差异,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这种差异既可能表现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水平和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也可能反映在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方面。这既要求教师要尊重幼儿发展的多样性,充分关注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学习方式与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个幼儿,尊重每一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权利,同时又要求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和主动了解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幼儿之间的差异开始显露的时候,就为每个幼儿提供发挥他们潜能的机会。
(《中国教育报》2018年7月8日
洪秀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