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芳华励志前行

2018-03-01 07:15吴雨纾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帐篷蒲公英志愿者

在十年前那个酷暑难耐的7月,因为汶川大地震,我们重庆幼教界的志愿者吹响了前往四川绵阳安县支教的集结号,12位来自10所幼儿园、平均年龄26岁的年轻教师组成两支志愿者小分队,接连在安县花荄镇所在的板房安置点“京安小区”和“驿安小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第一批志愿者由带队的西南大学刘云艳教授以及范晓丽、刘林、苏春艳、童丽娅、张媛、李扬翥6位一线教师组成,于7月23日出发,8月7日返回。第二批志愿者由带队的重庆师范大学陈世联教授以及李钰、吴雨纾、范雪华、周婷、许娜、张欢6位一线教师组成,于8月5日出发,8月20日返回。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充分表达了“川渝一家亲”“血浓于水”的真情。十年时间转瞬即逝,如今花荄镇早已恢复宁静,当年的安置点早已不复存在,但那充满激情和感动、带给我们成长和启迪的志愿者活动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每当回忆这段往事,我们就难以抑止那份激动和感动。

一、开设“蒲公英乐园”

记得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就“流动幼儿园”项目向重庆幼教界发出倡议时,这里的幼教工作者立即响应,踊跃报名。一位年轻教师失去父亲的哀痛未了,就主动报名,她说她更能理解灾区人民失去亲人的痛苦。一位年轻妈妈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定放下自己年幼的孩子报了名……在临行前的碰头会上,刘云艳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流动幼儿园”项目的基本情况和任务,鼓励我们:“姑娘们,相信自己,相信团队的力量,你们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顺利完成任务。”我们满怀激情,纷纷表示会尽力完成任务。

7月23日,我们坐在重庆至绵阳的大巴上,接到了前一批志愿者团队发来的短信:“你们到哪里了?这里刚才又发生余震了,还下着很大的雨。”一路上随处可见倒塌或摇摇欲坠的房屋,越临近目的地,受灾越严重,我们的心情也就越沉重。大部分灾民住在密集、闷热的帐篷里,而帐篷又搭建在田里,一下雨,帐篷顷刻渗水,这种艰难令人难以想象。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呢?

抵达目的地时,四川师范大学的鄢超云老师已为我们安排好生活和工作上的一切事务,负责后勤保障的志愿者——北京师范大学的胡彩云老师也迅速与我们成为一个整体,为我们出谋划策。为确保支教工作的无缝衔接,北京团队、江苏团队向我们介绍情况,传递经验。我们一部分队员前往京安小区安置点观摩北京团队开展的活动,了解到“流动幼儿园”项目实际面对的是不同年龄的儿童,活动的组织方式和内容也有别于我们日常的教学。另一部分队员则随同江苏团队参与在涪城区开展的教师培训,接受培训的教师大多来自周边受灾较重的农村地区,他们更需要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培训。通过观摩,我们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

“流动幼儿园”项目的活动主要在小区的帐篷里展开。白色大帐篷设置在小区的公共区域,内部空间约有四五十平方米,帐篷前面有一条简单硬化过的路,可以用于组织一些户外活动。正式“上岗”之前,我们总觉得组织儿童活动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没想到第一天就信心受挫。一开始,约有二三十个孩子加入到我们的游戏中,但没过多久,孩子们开始散乱起来。因为那天正好有一批大学生志愿者要离开,他们在帐篷边和孩子们合影,分发饼干糖果等,我们的活动因此受到很大的干扰。活动结束后,我们有点自责和沮丧,一路上不停地讨论和分析着。第二天,经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这个安置点安排的大多是受灾严重的茶坪乡的幸存者,受关注度高,导致孩子们有些浮躁。另外,我们刚开始缺乏明确的分工,与孩子们也没有形成默契,出现突发情况时不能很好应对。找到了原因,我们重拾信心,寻找对策稳定孩子的情绪,很快就让工作走上了正轨。

我们决定先改变孩子们参加活动随意性大的现状,建立稳定的规则和秩序。為此,我们将帐篷幼儿园取名为“蒲公英乐园”,寓意善良、坚强和爱。为了让孩子们产生归属感,我们制作了醒目的幼儿园“招牌”,并将它悬挂在帐篷门口;绘制了海报,将活动时间和相对固定的活动环节的安排(如晨间游戏、早锻炼、集中教育活动等)张贴在帐篷外面;每天早上师幼边做动作边齐呼口号“小小蒲公英,播洒在我心,快乐永传递,川渝一家亲”,很有仪式感。这些做法不仅吸引了孩子,也引起了家长对我们的关注。刚开始,我们每天7点半左右到达小区等候孩子,一般8点时就会来30多人。我们精心设计游戏、绘本阅读、手工制作、绘画、音乐、舞蹈、运动等各类活动,尽可能做到内容均衡、动静交替、教育性和趣味性兼顾。但是好景不长,起初几天的热情过后,到园的孩子又七零八落、时多时少了。我们与部分孩子和家长交流后了解到,他们有时会去和其他志愿者玩,有时就在小区四处闲逛。于是,我们又想出“新招”:用彩色卡纸给每个孩子制作一个“小手掌”,背面让孩子自己设计“名片”,正面画五角星记录考勤结果。我们对全勤的孩子给予糖果、图书、小玩具、手工材料、文具等奖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定时入园的规则加上考勤激励,“蒲公英乐园”再次红火起来。

虽然我们不能给孩子们一所“真正的学校”,我们只是匆匆而行的“过客”,但努力帮助家长和孩子进行灾后心理重建,是我们重庆幼教人的信念,也是“流动幼儿园”项目的价值所在。

时值盛夏,下午帐篷内非常闷热,不宜集中组织活动,我们便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家访,一方面希望家长坚持送孩子入园,另一方面借机传递一些教育理念,给予家长力所能及的帮助。由于川渝本是一家,文化差异不大,重庆话和四川话又非常相近,因此我们很容易与这些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受灾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听取他们的建议。

有一位母亲说她2岁半的男孩每次只要看到电视里出现地震的报道,就会捂着眼睛说:“妈妈,不看,我怕……”这个男孩也很少来参加帐篷幼儿园的活动。我们告诉这位母亲:“灾难是不幸的,而且已经发生,但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用积极的一面去影响孩子。”我们邀请她第二天陪同孩子一起来“蒲公英乐园”,让她抱着孩子坐在后面,带着孩子一起学儿歌、做手工。慢慢地,孩子融入了进来,可以独立参加活动了。

大灾过后,孩子们必然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因此,我们在不断思考:什么样的活动能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我们选取或设计了励志歌舞“小小少年志气高”“我真的很不错”等,手指游戏“母鸡下蛋”“小虫出洞”等,互动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等,手工游戏“心愿风车”等。我们不仅是游戏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完全和孩子们融合在一起,让他们充分体验积极的情绪。

有一次,因为场地、材料和设备条件有限,我们利用毛根扭扭棒和绉纸等材料,策划了一场简便易行的时装秀。先是设计服装,大的孩子帮小的孩子装扮,欢笑声中“作品”精彩纷呈:扭扭棒扭成了各式眼镜、手镯和耳环;宽宽窄窄的绉纸或交叉一披成了大V领时装,或腰上一裹成了长裙、短裙、包裙、百褶裙,或头上一系成了发带、蝴蝶结、花冠,或脖子上一围成了领带、领结、围巾、飘带……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时装发布会”开始了,孩子们一开始扭捏着不肯出场,我们就迅速地把剩下的绉纸缠在头上、披在身上,加入“模特”队。音乐声响起,“老师姐姐”率先登场。渐渐地,一两个胆大的孩子加入进来了,胆小的孩子则磨磨蹭蹭地试探着,不知不觉中被人一推也站到了中间。后来,所有的孩子都走着“猫步”,摆着造型,连看热闹的乡亲们也情不自禁地装扮起来,尽情释放他们压抑的情绪,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是啊,虽然灾难让他们失去了家园,但他们依然拥有积极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永不言败的决心。

当时安置点没有针对中小学教育的志愿者团队,所以“蒲公英乐园”实际上是面向所有儿童的,年龄跨度为2~14岁。由于活动场地和师资有限,这些孩子只能同时活动,这给组织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在现有条件下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和成长体验,我们决定分年龄段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或对同一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在有关“蒲公英乐园”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请5岁以下的孩子用橡皮泥来表现“蒲公英乐园”,请6~8岁的孩子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蒲公英乐园”,请9岁及以上的孩子写作文“我们的蒲公英乐园”。孩子们习惯了轻松愉快的歌舞游戏,一开始不太愿意完成这些“学习任务”,但经过我们鼓励和引导,他们很快就认真地投入到活动中,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当时在京安小区做志愿者服务且历时较长的还有香港特种乐队,他们主要通过音乐舞蹈的疗愈作用来帮助灾民走出阴影,重建信心,效果很不错。因为小区内只有一个可供室内集中活动的帐篷,所以我们和他们就轮流在帐篷内开展活动。共同的目标让我们两个团队之间建立了友谊。我们分组教学时,他们帮忙收发材料;他们教孩子们玩乐器时,我们充当“助教”。

二、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到达绵阳的第二天,我们就接过了江苏团队在涪城区开展的教师培训工作,同时着手准备在游仙区的教师培训,这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在培训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集体备课到凌晨两点,PPT讲座、集中教育活动、规则游戏……内容满满,样样俱全。然而,那天的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我们已经把培训内容讲解得既生动又清晰,但教师们始终只是在被动地接受,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加之培训容量过大,部分教师根本无法消化。还记得当时我们抛出了一个关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问题,希望教师们能积极发言和交流,可在场的教师没有一位愿意主动发言的,经我们邀请,有两位老师才勉强发言,但也只是三言两语,没有讲到重点。

对于这样的情形,我们感到非常沮丧。在随后的反思中,我们认识到这样“填鸭式”的被动讲授,效果明显不佳。如何变教师被动为主动?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这是需要我们重点突破的两个难点。于是,我们立即召开专题研讨会并做了调研。我们了解到教师们更需要的是具体可操作的活动内容和方法,是学了马上就可以回幼儿园用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于是,我们从教师们日常的教育工作入手,关注幼儿园一日保教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为参与培训的教师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培训涉及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活动、创造性游戏、规则游戏、舞蹈律动、手指游戏等内容,大多采用现场体验、参与式学习与交流等形式。鄢超云老师建议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年轻人多的优势,用自己的青春活力去感染受训的教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我们重庆团队有语言上的优势,容易跟受训的教师沟通。

随着培训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作為培训者也找到了自信和自己的定位,我们让工作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担任微型讲座的主讲人,让年轻教师根据讲座的内容适时穿插带领受训者做游戏和律动等。渐渐地,这样的培训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他们也愿意主动发言和展示了。考虑到教师也是灾民,需要心理疏导,我们每次还加入一项特殊的培训内容,鼓励教师勇敢地面对困难,坚强地生活。比如,手语舞“隐形的翅膀”是我们每到一处开展教师培训的保留节目,当教师们合着音乐一起比划、演唱时,现场总是洋溢着温馨祥和的气氛,“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教师们常常边流泪边唱完歌曲。一位来自平武县的老师说,地震的惨痛经历让她心中充满了恐惧和孤独,一直走不出伤痛的阴影,是这次培训让她重拾生活的信心,重新燃起对幼教工作的热情。

有了在涪城区开展培训的经验,我们在游仙区开展培训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让我们感动的是,前来参加培训的教师几乎都来自乡镇幼儿园,他们每天不顾酷暑,不怕路途遥远(有的每天往返需要4个小时),准时参加培训,全身心投入,认真记笔记,连课间也不休息,反复练习在课堂上学到的手指游戏等。我们则尽可能为他们安排操作性较强的培训课程,在先前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在幼儿园开发和运用乡土资源的研讨活动,现场指导他们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教玩具。教师们带来各种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包括塑料瓶、卷纸纸筒、石头、竹筒、稻草等,我们几个年轻队员各带领一组教师现场研讨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教玩具,教师们都非常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尝试各种方法。为了增强教师们的信心,我们设计了小组展示环节,教师们还为自己的小组起了非常有特色的名字,如“巧手组”“灵动组”等。每一位教师都自信地站在台上,介绍和演示教玩具的做法、玩法以及教育价值,他们没想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还有这么大的作用,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在实践中多加研究。

这种非常接地气的培训模式深受当地教师的喜欢和认可,以至于一直延用到我们后来对其他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中,使更多的教师受益。我们真切地体会到教师真正需要的是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技能和方法,要避免“假、大、空”的培训。这次经历也让我们年轻教师积累了经验,收获了友谊,知道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培训者。

十年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恩这段经历。我们貌似是给予者,实则是得益者,我们在淳朴的孩子身上、在热情的灾区人民身上、在不同的志愿者身上汲取能量,深深地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奉献之甜。原本或懵懂稚嫩、或年少轻狂、或困顿迷茫的我们如今日渐成熟,依然坚守幼教、热心公益,以平常的心态,努力不负芳华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帐篷蒲公英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帐篷
蒲公英
志愿者
带上帐篷去旅行
在户外过夜
蒲公英
可以吃的蒲公英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