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佐 史成刚 张秋 冯飞 王铸 林建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1.74
摘要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曲面重建(CPR)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疑为泌尿系结石患者116例,行128层螺旋CT平扫检查。结果:116例患者中,诊断泌尿系结石103例,诊断准确率100%。结论:128层螺旋CT CPR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显著。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
泌尿系结石患者常采用X线平片(KUB)和B超检查,但由于受到结石的密度、大小等众多因素的干扰,两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敏感性均较低。而螺旋CT不受以上因素影响,近年来多层螺旋CT技术正在成为临床鉴别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2016年1-4月收治临床疑有泌尿系结石的患者116例,全部采用128层螺旋CT常规平扫后进行CPR,探讨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4月收治疑有泌尿系結石的患者116例,男85例,女31例,年龄18~84岁,平均51岁。临床症状主要有腰及腰腹部疼痛,突发性、间歇性肾区绞痛或血尿,临床疑似泌尿系结石。
检查方法:采用128层螺旋CT平扫后行CPR后处理。未做特殊肠道准备,检查前适当充盈膀胱,采用GE Optima680 128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自动mA,层厚及层间距5 mm,螺距0.984:1。扫描时患者仰卧位,双臂上举,头先进,嘱患者吸气后闭气扫描,从双肾上极至耻骨联合下缘扫描。结束后将所有的原始横断图像进行层厚0.625 mm的薄层标准重建,然后将薄层图像传至GE AW4.6后处理工作站,先进行多平面重建(MPR),CPR时以矢状位及冠状位为参考图像,重建出全尿路图像。
结果
本组116例中诊断出泌尿系结石103例,其中单纯输尿管结石49例(图1),有1例结石分布于输尿管的两个段,肾和输尿管结石37例(图2),双侧输尿管结石6例(图3),单纯肾结石9例,膀胱结石2例;13例未见结石,其中6例可见输尿管扩张及周围炎性改变,推测结石已自行排出,另外6例可见其他病变,分别为肾透明细胞癌1例,肾盂癌1例,髂总动脉瘤1例,膀胱炎1例,多发肾囊肿1例,畸胎瘤1例。92例输尿管结石中89例CPR图像能全程显示输尿管及结石所在的部位、大小、形态和输尿管、肾盂扩张情况,3例因结石以下输尿管充盈不佳显示欠清,但能明确诊断。所有输尿管结石病例均经临床手术或随访证实。结石影像表现:①增粗扩张的输尿管管腔内见点状、圆形高密度影,与输尿管长轴一致,直径0.1~1.2cm,CT值120~1105 Hu,68例伴输尿管管壁水肿,即“软组织环”样征(图4),它是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可靠征象;②梗阻以上段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水;③42例肾或输尿管周围有渗出或肾周筋膜增厚、脂肪内絮条状密度增高(图5)。
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多数输尿管结石是由肾结石坠入所致。不同泌尿系结石的成分有很大不同,临床根据结石成分的差异可将结石分为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碳酸盐结石等。结石多嵌顿于3个生理性狭窄处。
输尿管为一对细长肌性管道,迂曲大,结石进入后易引起梗阻。由于其走行特殊,更容易造成诊断上的困难。传统X线平片、B超检查由于受到肠管积气、肥胖等因素影响,诊断符合率低,漏诊率偏高,尤其是小结石更易漏诊。采用静脉尿路造影对患者进行检查的诊断效果要优于腹部平片,但在患者检查前,需进行严格的肠道准备,并且检查操作时间长,易受患者肠管积气、造影剂过敏、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制约。而128层螺旋CT的扫描速度快,不会受到肠道积气等因素的影响,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细节和空间解剖关系;通过CPR可以使走行迂曲的输尿管拉直、展开而全程显示在同一平面上,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更直观的输尿管结石梗阻部位及周围情况的影像,同时可显示管壁或管腔内是否有肿瘤性病变及侵犯的范围,有利于对病变的观察。目前,对于输尿管结石,我院一般采用CPR方法来清晰显示输尿管结石部位的病变情况,但当输尿管扩张不明显时,输尿管CPR有一定难度,需要操作者有良好的解剖学基础,掌握输尿管上下层面的解剖关系,细心地操作。
文献报道:对于输尿管结石,无论是何种成分的结石均能在CT图像上显示。本组研究结果也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CT及CPR处理对结石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结石周围病变情况均能够清晰显示,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128层螺旋CT平扫能满足泌尿系大范围、薄层扫描的要求,CPR输尿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输尿管结石情况,能在位置上与静脉石、淋巴结钙化等相鉴别,避免不必要的漏诊和误诊;并且该技术不需要做特殊肠道准备,不受肾脏排泄功能影响,是诊断输尿管结石快速、经济、安全、无创、高效的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