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创新教学方法例析

2018-02-28 07:34陈晓艳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词作宋词词人

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范围中是一块瑰宝,关于如何精细的解读宋词,进行高质量的宋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新课标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以往的宋词教学中,教师没有将其与其他文体分割开来。而是采用传统的读——讲——背的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对宋词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兴趣。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为宋词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介绍背景,设好铺垫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表达的意思是只有通过知人论世才能够对文本进行合理的诠释。所以在教学宋词时,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详细介绍作品的社会背景以及词人当时的生活经历。必要时可以采取讲故事一样的生动叙事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要为学生介绍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年47岁。苏轼一直以来都渴望报效祖国,但仕途却屡屡不得意。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的苦闷忧愁与谁诉说?唯有寄情于山水之中,才能暂且忘记官场的不快。于是他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一时间感触良多,更是让他想起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渴望自己能向周瑜一样为国效力。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自己早已不是风华正茂,遂写下此词。

知人论世可以说是透过某一时代的一个起点和一面镜子,更是我们抵达词人心灵深处的桥梁。如果运用得当的话,能够让学生在进行宋词学习之前便能够对词作内容得到一定的感知,并怀有审美期待,进而在实际学习宋词的时候能更深刻的理解宋词内容,做到全方位的把握。

二、详略得当,有的放矢

宋词教学比诗歌教学要更难一些,因为宋词的篇幅比较长,而且涉及到的意象有很多。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学时能够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理解起来也并不困难。诗有词眼,词也有词眼。词也是整首词思想心境的凝结之处,也是作者情感升华的最高点,是整首词作的艺术价值所在。词眼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句子。

如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全词的词眼就在最后一句的“瘦”字,新鲜的比喻,真挚的情思使这首词产生了极其强烈的艺术魅力。一个“瘦”字,写出了深秋时节多愁善感、独守空闺的妇人怀念亲人、孤独寂寞的情思,在整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个,把愁字推向了最高峰,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力。词人一人单薄地躺在帘内,秋风起,睡意淡,只有无尽的愁思相伴左右,自然比黄花还要瘦。

同时在分析词眼时,教师要结合宋词的语言特点,用最生动的语言把宋词的图画美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边听边想象,将这些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自然而然就能够体会到词人的思想感情。当然,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主动站起来讲一讲自己对词眼的理解。毕竟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鉴赏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三、对比分析,以词论词

在宋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拘泥于文本当中,就此论词。而应该将目光投放于更广阔的阅读视角,把宋词教学放到一个历史的宏观角度,寻找与其相似的词作。以词论词,以词证词。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剖析,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境界。还能够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后,可将其与她的另一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做对比,两者皆是写愁思,描写方法有何不同?皆有秋风,有酒,有花,表达的感情先后有何差别?结合词人作词时间做分析。

以词论词是对宋词课堂的拓展,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知识视野的重要途径。还能实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不过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仔细研究词作,搜索资料,寻找与其相似的作品。在课堂教学时也要灵活应对。面对学生不同的意见,要给出灵活的教学方案,十分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

宋词优美、多情、俊逸,是富有美感的文学形式,教学宋词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娱乐的过程,教师在进行宋词讲解时,不能够只将它作为一般的古文篇目去教学,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审美教育也提供了绝佳的资源。

陈晓艳,安徽阜阳市城郊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词作宋词词人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孤馆寒窗夜无寐
宋词
刘羽亮??《宋词数首》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
《天净沙.秋思》的审美魅力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