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热闹景象的背后

2018-02-28 07:34刘伟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交流文本思维

前不久,笔者执教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先生的作品《本命年的回想》一文。学生在阅读中却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超出我的想象,课堂上主动地发表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令我惊叹不已。比如:1.是男女分工的不同还是地位的不平等?2.是迷信还是传统的民俗文化?3.年味越来越浓还是越来越淡?感叹的同时也引发我对阅读课堂教学的思考: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那思维的火花是我们期望看到的,那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

一、理解在阅读中深入

阅读是理解的基础,只有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阅读是师、生、文本对话的过程。而这种对话也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阅读才会有收获,有疑问,会有困惑,这是深入文本的基础。而当今天的课堂中我们不常看不到学生神情专注地阅读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上课一开始就是无休无止问答,还美其名曰“启发式”、“談话法”,殊不知这无异与教师在牵着学生在跑。

特级教师严华银老师主张:让语文课堂安静。“让学生真正自主并成为主体,静静地看书,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索,接着与同学、与老师静静地研讨,悄悄地对话,正是在这一神圣的殿堂里,静谧的‘情境下,语文的营养如随风潜入的春夜细雨,在有无之间缓缓注入,于是,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芽儿在无声无息中潜滋暗长。这就是每一个人语文学习的真实状态!”

《本命年的回想》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的阅读时间有十五分钟左右。在安静的阅读时间里,学生能够自己借助字典、注释扫清字词方面的障碍。这是阅读的基础,也为质疑与交流奠定基础。长期注重对学生自主阅读的引导,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自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热闹的过年氛围,学生却读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应当肯定,学生的这种阅读体验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充分理解基础之上的。

二、思维在交流中碰撞

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体验中深入到文本之中,并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在与大家的分享中感受到阅读的价值之所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学生思维的碰撞,交流分享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生命内在的充盈与丰满。学生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阅读感悟的过程,是感于内而发于外的过程。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能够培养起学生倾听的品质,能够勇于接纳别人的正确的观点,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阅读理解,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而升华。

阅读课堂教学中话题的设置很重要,要求思维的空间大,有时候一堂课只有两三个话题。学生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回答老师的问题,因此答案意识淡化,交谈获得认识往往是多元的。“在话题的情境下,学生摆脱了被牵的处境,思维空间拓展了,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了鼓励。”

三、感悟在品读中深化

肖川博士在描述理想教育指出:教育教学中应该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现实教学中我们常看到一惯的教育图景:教师用解释或讲课的方式给学生讲课,偶尔问一下有既定答案的问题,而且往往用“是”或者“不是”来问的居多。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没有任何成就感;学生的一方更是悲哀,一切围绕教师的问题,全然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本命年的回想》的教学中,学生能够阅读文本,结合生活的情感体验。特别是阅读能够联系现实的生活,在今昔对比阅读中能表达出自己的阅读理解。正是有学生主动的品读感悟,积极的参与。热闹的过年氛围中,学生却读出了不一样的声音,这是学生在作品的阅读中已经将文本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一种阅读体验,从而使阅读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我们应尊重这种“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体验式语文阅读教学是首先是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体验学习中,主动建构、积极内化,通过体验,使被体验物真正成为主体内在的一部分。其次,因为阅读教学从突出语文学习的特点出发,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把阅读体验看作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空间。这种来自学生的品读中感悟理解,也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理想化的阅读课堂教学。

刘伟,江苏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交流文本思维
如此交流,太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