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红
摘 要:我国有960万km3的土地,作为世界上第三大面积的国家,在我国的领土上有着丰富的各类自然资源,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草原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草原资源有4.1亿多hm2,位居世界第二。但是随着近几年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以放牧为主,而由于过度的放牧,造成土地以及草原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国家也在2002年底正式启动退牧还草工程,随着工程的深入,近几年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本文就是针对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对整个退牧还草工程有所帮助。
关键词:自然资源;退牧还草;合理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233224
我国在2002年提出了关于实现退牧还草工程的工作报告,到2013年底正式开始实行退牧还草工程,它也是继退耕还林工程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对于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又一重要方式。因此国家有关部门也相继制定了很多鼓励措施以及法律法规,以此来保证退牧还草工程能够顺利的推进下去,特别是在2011年8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印发《关于完善退牧还草政策的意见》报告,这是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又一鼓励政策,不仅表明了国家对于退牧还草工程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整个工程的推进进度。
1 退牧还草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1 牧民养殖成本的增加
在传统的畜牧养殖过程中,牧民主要的养殖方式是散养,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所投入的资金主要是在购买牲畜方面,而在饲料以及养殖场地方面的投入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随着退牧还草工程的推进,牧民的养殖方式也都由传统的散养渐渐向规模化畜牧养殖方面推进,这就使整个养殖的成本也随之增加,伴随着近几年市场竞争形势的日趋激烈,牧民为了获取更高的养殖效益,就在养殖过程中不断耍小聪明,偷偷地进行散养,这些问题就导致了退牧还草工程很难正常的进行下去。
1.2 牧民傳统的思想观念
由于绝大多数的牧民文化水平偏低,再加上多年积累下来的养殖观念,在养殖过程中常常认为国家的退牧还草工程是在限制他们的经济收入,因此在思想上很难做到完全服从,再加上对于规模化畜牧养殖的认识程度偏低,因此国家在实行退牧还草工程的过程中,牧民很难做到高度的配合,这些问题也严重阻碍了退牧还草工程的推进进度。
1.3 单一的经济来源
由于在一些偏远山区,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都是以种地和放牧为主,这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畜牧养殖的投入小回报高,而由于这种观念,渐渐造成了牧民外出打工的积极性不够高,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的能力普遍偏低。久而久之畜牧养殖的思想观念也在牧民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很难被取代。根据详细的资料统计,在我国北方一些偏远地区,畜牧养殖的收入占农民整体收入的85%以上,所以牧民单一的经济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退牧还草工程的全面实行。
2 落实退牧还草工程的应对策略
2.1 加强对退牧还草的鼓励措施
想要彻底落实退牧还草工程,政府就要加大对牧民的帮扶力度,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保证牧民的经济收入。例如国家可以帮助牧民出资建设规模化畜牧养殖的养殖场所,集中向牧民普及相关的养殖知识,对于率先实行集中养殖的牧民,政府方面可以给一定的奖励,以此来带动所有的牧民可以尽早实现规模化畜牧养殖。政府也要加强对牧民散养的监管力度,对于一些经常出现问题的牧民,可以采用教育为主,如果此类牧民还是拒不配合,政府也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强制措施,以此保证退牧还草工作的执行。
2.2 定期为牧民开展各类培训
由于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再加上自身文化水平偏低,想要彻底改变牧民的思想观念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政府可以把此项工作当成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去看待。可以定期的在牧民中开展各类养殖技能的培训,给牧民普及集中养殖的优势,还可以加强对牧民其他方面技能的培训,鼓励牧民大胆创新,积极寻求其他方面的经济收入,拓宽牧民的经济来源,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牧民不仅在思想上得到了解放,在经济收入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加,这就为退牧还草工程的实行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3 结语
想要更好地落实退牧还草工程,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大对牧民的帮扶力度,政府要制定出相关的鼓励政策推动整个工程进行。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加强对牧民思想方面的培训,拓宽牧民的经济来源,使牧民可以渐渐放弃畜牧养殖,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了退牧还草工程的进行,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凤蕊,姜冬梅.“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16(2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