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冻害的发生及预防补救措施

2018-02-27 11:43张友环韩艳娥杨淑霞
农业与技术 2018年24期

张友环 韩艳娥 杨淑霞

摘  要:根据浮山县小麦遭受冻害的情况,分析小麦发生冻害的原因,提出预防小麦冻害发生的栽培技术和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使小麦生产趋利避害,达到高产稳产。

关键词:小麦冻害类型与症状;冻害原因;预防与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233005

凍害是冬小麦常见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发生在冬天和初春,成为制约浮山县小麦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小麦的品种类型和气候因素对小麦冻害会发生很大的影响,选择抗寒性强的优良品种,适期播种,是防止小麦冻害的基础。在不同区域小麦冻害类型和程度也不一样,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小麦冻害的类型、症状及时采取科学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力争把冻害损失减至最低限度。

1     冻害发生情况

近年来,小麦冻害频繁发生,仅2006—2013年间浮山县就发生过5次小麦严重冻害,造成小麦叶片、主茎和幼穗受冻,对小麦产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冻害的类型

影响小麦生产的冻害按发生时间的早晚,主要分为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和低温冷害。

2.1     冬季冻害

小麦进入越冬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寒潮,是冬季冻害发生的主要天气因素。

2.1.1     冬季严寒型

即冬季麦田3cm深处低温降到-5~-25℃发生的冻害(2009年1月13—14日浮山县突降大雪,气温骤降到-13℃,使越冬小麦叶片受害率达到45%)。

2.1.2     初冬温度骤降型

即日平均温度降至0℃以下,最低气温降到-10℃以下发生的冻害(2009年11月3—4日浮山县气温突降到-3~4℃,造成处于冬季分蘖末期的小麦不能正常分蘖,小蘖和叶片糖份积累不足)。

2.2     早春冻害

立春之后,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因寒潮降温,近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时发生的冻害。浮山县在早春冻害发生较为频繁,且程度重,多数发生在2月下旬—3月中旬(2009年3月25日,浮山县突降温到-1.5℃,使小麦下部两片春叶萎焉,给小麦正常生长带来不利;2010年3月9日出现低温-9℃,小麦叶、茎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有的叶片变扭曲,有的茎部受冻脱水萎缩)。

2.3     低温冷害

小麦在拔节至抽穗期间(3月下旬—4月中旬),因遭受零度以上低温发生的危害称为低温冷害(2006年4月12—13日、2007年4月2—4日、2010年4月13日在浮山县都出现过低温冷害)。

3     冻害的症状

小麦遭受冻害的时期不同,其受冻部位与形态特征也有区别。

3.1     冬季冻害症状

冬季遭受冻害的外部症状明显,刚刚受冻时叶片部分或全部呈水渍状,叶片逐渐干枯死亡。冬季冻害一般是以部分冻死叶片为主,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

3.2     早春冻害症状

小麦在发生早春冻害时,心叶和幼穗受冻,外部特征一般不很明显,叶片干枯较轻。只有在降温幅度较大时叶片才会出现轻重不同的干枯。

受冻比较轻时小麦叶叶尖退绿变为黄色,叶尖部扭曲卷起。

冻害严重时,叶片就会失水干枯,叶片的受冻部位开始呈开水烫状,最后变白干枯。

如若受冻后小麦心叶干叶在1cm以上,幼穗就可能会受冻死亡。

3.3     晚霜冻害症状

拔节后孕穗前发生的晚霜冻害,一般情况下外部症状不明显,主要是主茎与大分蘖幼穗受冻。但是降温幅度很大、温度很低时也有可能造成叶片严重干枯,这样地块的小麦主茎和大分蘖几乎全部冻死。

孕穗期发生晚霜冻害,受害部位为穗部。主要表现为幼穗干死在旗叶叶鞘内抽不出;或抽出的小穗整穗发白枯死;或部分小穗死亡形成半截穗;或穗完好但不能结实,无籽粒穗。一般抽穗后冻害症状才能表现出来。

4     冻害发生的原因

小麦冻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强度、低温持续时间长短及低温来临的早晚。降温强度越大,低温持续时间越强,冻害就越严重。初冬低温来临越早,春季低温来临越晚,冻害就越重。其他因素对冻害影响也很大。

4.1     品种因素

不同品种抗寒性有差异,一般情况下,小麦品种冬性越强抗寒能力越强。而晚霜冻害则与品种自身的抗御能力有关。

4.2     整地因素

旋耕整地,使土壤毛细管接通,跑墒严重,遇到冬春干旱,土壤水分不足,麦苗生长细弱,抗冻能力降低;旋耕整地不能打破犁地层,影响小麦根系下扎,根系受冻;旋耕播种,由于整地,播种等环节一次完成,耕后不耙,播后不压,导致土壤翘虚,使播种行深浅不一,出苗不齐,出现吊根,苗弱等问题。

4.3     播期因素

播期是造成冻害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多年播期试验研究,不论品种抗寒性如何均随播种期的后延,拔节期推迟,冻害程度减轻。播种较早时,土壤水分充足,苗期温度高,促使小麦旺长,造成土壤养分打亮消耗,植株内的有机物积累减少,抗寒能力降低,容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期温度低,麦苗分蘖少,次生根少,形成冬前弱苗,抗逆力差,也易发生冻害。

4.4     播量因素

播量降低可增强抗冻能力。基本苗越多,群体越大,个体素质越差,冻害越重。降低播量使個体次生根多,分蘖力强,形成壮苗,抗逆力增强。

4.5     播深因素

小麦播深以4~5cm为宜,若覆土不足3cm,根短,分蘖节外露,往往造成受旱冻死苗;若播深>5cm,地中茎拉得过长,出苗晚,麦苗弱,冬季易遭受冻害。

5     预防冻害发生的措施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安排合理的播期是预防小麦冻害的关键措施。

5.1     选用抗寒品种

浮山县以冬性品种为主,主推小麦优种临丰3号、运旱20410。

5.2     合理安排播种期

必须把播期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在浮山县,一般海拔900m以上区域,播期掌握在9月18—23日;海拔700m左右的区域,掌握在9月23—30日。

5.3     精细整地

正茬麦田麦收后及时浅耕灭其茬,耕后不耙,待草籽发芽后,趁伏雨前进行深耕或深松,伏雨过后耙耱保墒,种前少耕多耙耱,熟化土壤,保好口墒;回茬地前作收后及时深翻、旋耙,以备播种。

5.4     适量播种

适当降低播量,结合选用优种、培肥地力、精细整地、适期播种等综合的措施培育壮苗越冬,是减轻冻害的根本措施。

5.5     冬春镇压

浮山县属于早作农业区,旱地小麦占浮山县小麦播种面积的90%以上,冬前和早春对旱地麦田进行镇压可塌实土壤,弥封土壤龟裂,改变表层土壤通气状况,增加根层土壤含水量,促进次生根萌发,有效防止冷空气进入土壤危害根系及分蘖节,是防冻和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的一项措施。

5.6     地膜覆盖

大力推广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膜际条播栽培技术。小麦覆膜播种前,精细整地,播前达到地面平整、土层细实、表墒好。667m2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纯氮8~10kg、纯磷(P2O5)6~8kg,随耕一次底施。用小四轮拖拉机牵引机械覆膜,选用厚0.008~0.01mm、宽400mm的膜,55~60cm为1带,垄底宽30cm,垄高7~10cm,种植沟宽25~30cm,播幅4~6cm,播深4~5cm,播量7.5~10kg。小麦地膜覆盖是旱地小麦抗旱保温大幅增产的突破性技术措施。

6     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小麦霜冻是多发性气象灾害,冻害对小麦稳产、高产、优质的影响很大。根据多年来冻害发生的规率和特点,采取以防御为主,冻害后及时补救的综合预防措施,使冻灾损失降到最低,以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6.1     冬季冻害主要补救措施

一般受冻害的麦田,仅是叶片冻枯、没有死蘖的地块,早春应及时划锄,提高地温,错金麦苗返青,在起身时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对主茎和大分蘖冻死的麦田分为2次追肥。在田间解冻后开沟追施尿素150kg/hm2;到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水施尿素150kg/hm2。

6.2     早春冻害主要补救措施

为防止早春冻害最有效的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灌水。

对生长过旺麦田主要是早春镇压、起身期喷施壮丰安,抑制生长。

早春冻害后及时补肥与浇水。浇水是补救晚霜冻害的关键措施。冻后立即一次灌足灌透,每667m2灌水量最少60m3以上,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kg/hm2左右,促苗早发。

及时中耕,蓄水提温,以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

喷施叶面肥。小麦受冻后,叶面要及时喷施芸苔素内脂、碧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以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

6.3     低温冷害的补救措施

低温来临之前采取灌水、烟熏等办法来克预防和减轻低温冷害的发生,发生低温冷害之后应及时追肥浇水,保证小麦的正常灌浆,提高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