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婉华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人民对美好生活越是向往,越需要优质的生态产品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生态美育借助外部环境的力量,通过加强对生态美欣赏能力的培育,增强人们保护自然、积极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积极弘扬生态美育,对于解决生态问题,建立可持续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态美育;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12-0151-02
马克思指出,人类“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1]从我国的农业社会到工业化社会再到信息化社会,通过劳动人民对自然界不断地改造,如今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片面追求加快发展速度的弊端逐渐暴露,“由于人们对于物的某种程度上的过分依赖,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不平衡性。”[2]人类藐视大自然的行为无限扩张,使得生态危机早已成为需要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3],充分体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美育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出发,增强人的审美能力。通过对于欣赏生态美的教育,使人获得保护自然的认识,进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维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美育的不断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
一、生态美育的基本任务
生态美育是一种独特的感性教育理念,是在对生态美的欣赏与教育中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理念。生态美育是融合了教育的方式与生态的理念的新发展。想要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完成这样几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生态美育是提高人对生态美欣赏能力的方法。生态美育“是培养人的生态审美情感,提高生态审美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4]。生态美育的发展意在发挥自然生态之美在教育中的熏陶作用,使受教育者主动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寻找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第二,生态美育的发展能够促进人生态保护理念的增强。建立制度化、系统化的生态审美教育,有助于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使公众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各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公众普遍接受认可的理念,促使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始终相统一。
第三,生态美育负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发展与环保理念同在的建设者。通过对生态美的欣赏与教育,确立人们的生态审美观念,提升人的审美品位,从而培养出自觉在工作生活中尊重自然环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同时这些建设者还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培养下一代建设者的任务,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必然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本认识之中。”[5]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批示中提到:“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6]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习总书记又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生命共同体”的认识发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我国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工农业高耗能的问题逐渐显现,进而导致资源短缺。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石油、煤一类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与短缺,出现生态赤字的情况,进而导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逐渐增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缓解日益减少的人均资源量与日益增加的人均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随着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日渐突出,我国首先应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利用足够的人力资源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带动各个国家进行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为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保护好生态、治理好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使我们拥有绿水青山也是中国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我国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国家永续发展创造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在生态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于实践,提高问题意识,从暴露的问题中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大计,才能使人与自然成为生命共同体。
三、生态美育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多方面长期性的问题,所以生态美育要有全面性长远性的发展。将生态美育的理念与方式卓有成效的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永续发展。
首先,积极接受各类生态美育的熏陶,有利于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树立生态意识,进而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校园中,以生态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通过亲近自然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环境的热爱;在工作岗位上,通过业余艺术文化活动,促进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对生命的人文关怀;在家庭生活中,倡导绿色消费,时刻从生态审美的角度出发约束自身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借助大众传媒的手段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来弘扬生态美育,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其次,通过生态美育可以提高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人的生态审美欣赏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美育的直观性使得它所传播的理念更容易被人接受,是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良好途径。加强公民生态审美的教育,促进了人们环保意识的形成,良好的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最后,通过社会生态美育培养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以前瞻性的目光看待生态文明建设。公民既是生态美的学习者,也是教育者。生态美育强化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观念,促进人们投入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去。生态美育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教育和口號宣传上,而是应以渗透的方式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发展与风险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7]过去我们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的发展,实践的经验和历史的教训证明这是不可取的,科学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永续发展。生态美育通过科学的理念和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时代的必然。生态美育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97-998.
[2] 孙建华,崔媛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理论视野,2018(10).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
[4] 李景隆.论生态美育及其现实意义[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6):40.
[5] 孙建华,马焕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研究述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8):20.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93.
[7] 孙建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新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15(4):82.
[责任编辑: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