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道家的基本思想“无为而治”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治国思想, 不管在封建王朝还是当今社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其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 人治”模式。本文将从“无为而治”的含义,阐述其具体内容,揭示其在现代思想中的价值以及就如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践“无为而治”的管理艺术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无为而治;人治模式;内涵;实践;现实意义
一、“无为而治”的基本内涵
无为而治的思想方法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其是道家的基本思想, 也是道家修行的基本方法。“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 天下将自定”。这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治” 思想。那么“无为”是什么意思呢? 本人理解有两层含义:
(一)“无为”就是“不妄为”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道”化生萬物, 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天地万物必须遵从自然的规律,这样万物才能各得其生,而不是人妄为。
(二)“无为”也有不做的意思
老子讲,大道广博流通, 惠及于各种领域。万物依靠它才得以生存而它并不推卸,万物归附于它却感受不到它的限制,因可以显得无比浩大。就是因为其不自大于万物, 所以能海纳万物的归附而使自己无比浩大。这就是道的无为的一面。
二、“无为而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无为”是道家的核心价值理念,文化内涵极其丰富。道家的这种“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无为而治”主要有三层含义:
第一,从管理主体上,“无为”就是通过道德修养使管理者具备“无为”“好静”“不争”的高尚品格。
第二,从管理方法上,“无为而冶”探讨管理者何“有所为”,何“有所不为”,即在管理中正确地认识与处理“有为”与“无为”的关系。
第三,从管理境界上,“无为而治”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为”是管理目的,“无为”是管理的手段,这是一种以最小的管理行为获取最大的效果的高超管理艺术。
三、如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践“无为而治”的管理艺术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就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一)管理组织结构上的“无为而治”,重视以人为本
机构繁杂、等级森严的企业易使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容易扼杀真理,不利于创造与创新,必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管理重视以人为本,因为人在管理中具有双重地位,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人与人的行为是管理的核心。现代一些企业开发出的如柔性管理、弹性工作制等方法,充分满足了人的个性化要求。有了建设企业文化的“有为”,员工就会高度自觉,企业可以省去日常管理中的监督、考勤、惩罚等许多事情,管理者就可“无为”了。
(二)管理观念上的“无为而治”, 善于尊重下属和适当的放权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老子主张“君无为而臣有为”。高明的领导者善于处理大事,只做宏观规划和确立规范制度,而将具体的工作交由具体的人员执行,而不是事必躬亲。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目标。
(三)管理原则上的“无为而治”, 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是实行“无为而治”的领导者必备的品德修养。管理者掌握着企业的宏观决策,应提高自身驾驭全局的能力并顺应企业运行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做好市场调查,做到了解百姓所需以提供社会需要的服务和产品,并坚定不移地朝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使企业走向发展、成熟和成功之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做到“以无事取天下”。
(四)管理方法上的“无为而治”,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
无论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企业,都要保持政策、制度及人员等的相对稳定性。如果企业在运作中频繁变动,政策、制度朝令夕改,那么人们就无所适从,最终导致人心不稳,无法专心工作。在没有把握或条件不成熟的前提下,宁可“无为”,也不要盲目有为。
四、结束语
我国传统文化中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博大精深,其智慧之光世世代代启迪着人类走向理性,值得继承及弘扬。“无为而治”实质上是精英政治 ,是一种典型的人治模式。我们应认真地分析和研究道家的思想,将启发和思考应用于当代企业的管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将老子的管理思想及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相结合,促进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2]李泽厚.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企业中的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金春峰.无为而治及其现实意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潘福能·道家的无为而治与企业科学管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
作者简介:
肖祥凤(1996-),女,汉族,江西赣州人,学生,本科在读,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专业,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