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慧
(江西省宜春中学,江西 宜春)
高中英语是一门应用于日常沟通交际的学科。学生要通过英语的学习,达到熟练进行人际沟通的水平,不过,学生首先要能听得懂,才能给出相应的回应。因此,在高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听力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听力水平的提高与说能力的提高,可以相互促进。在我们中国目前缺乏英语学习大环境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听力的训练,需要教师创造更多的条件。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听力训练非常重要。接下来,笔者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能力,就要从听力素养的构成来着手。人们在听的时候,要能够听得懂基本的音素,对音素的识别要准确,将连读、略读等都能够准确地识别区分出来。这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首先,培养学生对音素准确的识别能力。英语单词的发音是通过字母组合中不同音素的相互联系而实现的。因此,在听力训练中,我们要从最基本的单词入手,将每个单词的发音拆分成具体的音素,从而让学生准确把握整个单词的发音,甚至一句话的反应。对学生进行音素的训练,要特别注重元音、辅音的区别。尤其重点区分长元音、短元音,以及清辅音和浊辅音等等。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分辨那些容易混淆的音。让学生反复地听,在不同单词中来听,从而做到准确的识别。那么在将来的考试中,这样易混淆的音的区分,也是比较常见的题型。要让学生在训练的时候就多见这样的题型,从而找到其中的内在规律。
在听力训练中,也要对连读和省略等现象进行特别的训练。在英语音素的学习中,连读和略读的情况是比较多见的。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规律可循,而实际上,其中却存在一些规律。老师要从语法规则上,将这些规律讲清楚,在听的时候能让学生特别地留意,听得多了,自然也就熟悉了、掌握了。
高中英语听力测试一方面考查学生对英语音素的准确识别,另一方面,也考查学生的瞬时反应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准确把握和分析整合的能力。所以听力测试不同于平常的训练一定要掌握必要的技巧,否则,就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取得满意的成绩。
从技巧的角度来说,首先在正式听力测试开始之前,学生要放松心情,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到接下来的听力任务当中。当然,学生也要对自己的听力水平有信心,这样的话才会在测试中不慌不乱。
接下来,在正式听之前,也要对即将可能听到的内容有一个预测,这可以通过对题目的浏览加以实现。利用“试卷分发后”到“播放试音乐曲和试音材料后”之间的时间(尤其是介绍每一节试题做法和播放每段对话或独白前的5秒钟),及时、迅速地预读题目(包括题干和选项);根据题干中的语言信息,预测对话或短文的语境、大意、人物身份等可能涉及的内容;比较三个选项的异同,特别注意各选项中重复出现的词汇,从重复词入手,预测听的内容,并且可以确定听的关键(重复词以外的信息);这样听录音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当然,在听力测试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听力材料上,同时要将一些要点进行速记。听短文独白时,注意文章的首句和首段,因为首句和首段常常是对短文内容的概括,如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由等。结合事先对题目的浏览,将与此相关的一些要点简单记录下来。这一点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力和综合的判断能力。当然这些也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的。
问题是解答考题的关键所在。抓住问题,把捕捉到的有关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对自己有把握的试题快速作答;对无把握的试题也要在所听信息的基础上排除错误选项,果断处理;不会作答的,立即暂时搁置,准备听新的题目。一定要克服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毛病,使整个答题过程更加顺畅。
从具体的解题方法的角度来说,这本身也是属于解题技巧的内容,当然,实际上也包括一个整体的解题思路的问题。
逆向解题法是听力测试当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我们在前边已经提到过了。首先看题目,然后再听具体的听力材料,最后再将题目的选项作出。
还有一个比较常用的技巧是排除法,当然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选择题。使用这种方法的基础是逆向法,因此,它必须和逆向法配合使用。先用逆向法把几个备选答案串联起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就可发现有的句子与我们得到的信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故可利用排除法将这样的可能答案排除一旁,从而提高选对率。这是因为,凡是可排除的句子,均是出题人有意安排的骗局,其中要么有与录音句子完全相同的词或词组。要么有读音相似或结构相似的词,这样能使粗心的考生误入歧途,选错答案。
除此之外,比较常用的还有求异法。当四个备选答案当中,相似点过多,如果我们选择,与其他三个,完全不同的选项,准确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总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训练需要教师在科学的思想方法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听力指导和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1]闫阳.高中不同年级英语听力教与学的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高红.城市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