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美术留学生史实丛考

2018-02-27 08:38
关键词:潘玉良大辞典小传

张 欧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周棉先生主编的《中国留学生大辞典》,作为留学生研究这个专门领域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自1999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在留学生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批以留学生与现代学科建构为选题的论文或著作,尽管在特定学科的留学生史料方面多有增补或订正,但都不能抹杀《中国留学生大辞典》在奠基铺路、导引入门方面的特殊贡献。该书共收录人物辞条4 000余则,其中美术类留学生近百人。限于当时的文献条件与电子检索水平,该书在人物小传中的生卒、籍贯、留学时间、学校学科等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疏误之处。现仅就美术类留学生小传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当下的文献资料与电子检索水平,试作订误或补正。至于美术类留学生人物辞条的增补,则俟异日另作专文。

1.丁衍庸留日时间丁衍庸(1902-1978),广东茂名人。关于其留学时间,《中国留学生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附录五《中国留学生简表》作1918-1925,小传中云:“1918年中学毕业后,获公费赴日本留学,翌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据丁衍庸撰《自述》:“1920年秋天,我刚从中学毕业出来,我那时才十八岁,为少年的幻想和野心所驱使,就不顾一切的逃到东京去习画,这个就可算我艺术生活的开始时期,在川端画学校预备不到三个月就考入东京美术学校。”[1]216据此可知,丁衍庸留日时间为1920至1925年。另,《大辞典》说丁衍庸“字叔且”,实为字叔旦。《中国著名书画家印谱》第五册第1页为丁衍庸治印,即为“叔旦”二字,可知“且”字乃形近致误。

2.马采卒年马采(1904-1999),广东海丰人。1921年赴日本留学,1933年回国。《大辞典》小传中不知为何将其卒年误作1965年。其实马采不仅得享高寿,而且到晚年一直在从事著述。据《海丰县志》记载:“1999年3月2日,马采在广州病逝,享年95岁。”[2]1098《广州市志·人物志》亦有同样的记载[3]578。

3.马运洪留苏时间马运洪(1930-),辽宁盖平人。《大辞典》小传说他“1953年入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57年毕业后到苏联留学,入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1961年回国”。马运洪撰《我的〈红色娘子军〉记忆》中回忆说:“我在1953年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当时学校里选派留学生,于是我在1955年获得了去苏联留学的机会。我在那里学习了六年……1961年归国。”[4]64又李鹏著《留学与建设:新中国留苏教育研究》记载:“1955年,第三批派往的美术留学生有罗工柳、邓澍、郭绍纲、王宝康、周本义、马运洪、冀晓秋、李玉兰(晨朋)、邵大箴、奚静之、李葆年、徐明华12人。”[5]187两种说法可以互证,知马运洪去苏联留学始于1955年。

4.王式廓留日时间王式廓(1911-1973),山东掖县人。《大辞典》小传说他“1934年又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6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进东京美术学校。1937年抗战爆发后弃学回国”。而据王式廓撰《在隐形的战线上—和田风战斗在东京》记载:“1935年,由我以前的同学王化坡带我到日本东京,当时王化坡在日本大学美术系学习,我在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我在那里仅学了两年,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国。”[6]26据此可知王式廓赴日留学是在1935年。另据《王式廓艺术研究》附《王式廓年表》,亦称王式廓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同年秋赴日本东京留学,在东亚日语高等学校学习日语,并在川端研究所学习素描。1936年考入国立东京美术学校”[7]359。

5.王悦之生年《大辞典》小传说王悦之生于1895年,微误。据范迪安主编《脉脉之思:王悦之艺术研究》附《王悦之年表》:“1894年,农历二月二日出生于台湾台中顶轿子头米商家庭,排行第三。降生后三个月,台湾即被割让给日本。”[8]141另据王森然撰《记王悦之》:“王悦之,字月芝,台湾生长之汉民族,原名刘锦堂,生于清光绪二十年甲午(一八九四)二月二日,卒于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丁丑(一九三七)三月十五日,享年四十四岁。”[9]73二说相合,可知王悦之生于1894年。

这里顺带说一下,因为阴历、阳历的时间差异,某些年头岁尾的时间节点,在表述时或发生歧异。如邓尔雅生于阴历1883年12月30日,按阳历则为1884年1月27日,故其生年有的系于1883年,有的系于1884年,其实都没有错。

6.朱复戡生卒年《大辞典》小传于朱复戡生卒年作1900-1990,均误。据侯学书撰《朱复戡年表》(上),朱复戡是1902年“九月三十日,旧历八月二十九日生于上海”[10]。又据侯学书撰《朱复戡年表》(下),朱是1989年“十一月三日,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11]。侯学书另有《铁笔神童—朱复戡传》,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版,其中亦有相同记载,可以参看。

7.李铁夫留学地点李铁夫(1869-1942),广东鹤山人。《大辞典》小传称其“1887年到美国,后转赴英国,入阿灵顿美术学校,为我国第一位到西方学油画者”。此种说法见于多种著述,其实皆不准确。据李景撰《李铁夫先生事略》,李铁夫在18岁时随其堂叔到加拿大谋生,工余时间习画,表现出很高的绘画天赋,故受其同乡资助,于1887年进入英国惠灵顿美术学校。作者特意括注“当时加拿大是英国属地,该校即设在加拿大”[12]51。据此则李铁夫既未到过英国,也没到过欧洲,他只是在北美洲的加拿大就读于英国人创办的惠灵顿美术学校而已。如按《大辞典》的说法,李铁夫1887年到美国,后转赴英国,后又入美国学画,其实在美、英之间,远隔重洋,谈何容易。但从加拿大到美国,就方便得多了。邵大箴主编《中国美术百科全书》(2)云:“1887年,他在亲友的资助下考取了加拿大阿灵顿美术学校。”[13]755这个表述是基本合乎实际的。

8.李梅树留学学校李梅树(1902-1983),台湾台北人。《大辞典》小传称其“1928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艺术大学油画科”。此种说法似是而非。东京艺术大学是1949年5月由东京美术学校和东京音乐学校合并而成的,故1928年只有东京美术学校,而没有东京艺术大学。刘绍唐主编《民国人物小传》说他1928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前身)西洋画科”[14]109。表述比较准确。

9.李毅士生年与留学时间关于李毅士生年,《大辞典》附录五《中国留学生简表》作1881?-1942,小传中作1881-1942,皆误。李毅士实际生于1886年。陈伯萍撰《中西绘画结合的先驱—纪念李毅士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此文写于1986年,原发表于《美术》1986年第4期。文中写道:“今年8月5日,是已故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李毅士教授诞生一百周年。”[15]又据李毅士子女李宗真、李宗善、李宗美编撰《李毅士画集》附《李毅士年表》载:“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丙戌)8月5日生于江苏武进书香世家。”[16]134

关于李毅士留学时间,《大辞典》小传称其“1907年留学英国,进修物理,兼习西画。1918年回国”。此说粗疏而多误。据李毅士的女儿李宗真等所撰《李毅士年表》,李毅士是1903年(17岁)为生活所迫东渡日本,次年转赴英国。1907年(21岁)入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学习西画。在校5年。1912年毕业后,又接受了专供学习科学的留学生公费,遂进入格拉斯哥大学物理系学习,1916年毕业后回国。陈伯萍撰《中西绘画结合的先驱—纪念李毅士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所述与此相同。可知其出国时间是1903年到日本,1904年辗转到英国;具体留学时间是1907至1916年。

10.吴作人留学时间关于吴作人留学时间,《大辞典》小传作1929-1938,其起迄时间皆有误。据吴作人撰《追忆徐悲鸿先生》回忆:“我自己在1930年春去巴黎……1935年我回到南京。”[17]2又据罗一平主编《碰撞与交融:中国二十世纪早期留洋艺术家作品集》附《吴作人年谱》:“1930年,23岁,在上海举办吴作人、吕霞光、刘艺斯三人画展。5月初,到达巴黎。”“1935年,28岁,应徐悲鸿先生函约回国。8月,偕比籍妻子李娜回到上海。”[18]126故吴作人留法的准确时间应是1930至1935年。

11.潘玉良生年按潘玉良即留法女画家张玉良。其生年有1895、1899、1902等多种说法。因为在法国巴黎公墓潘玉良墓碑上所刻为“艺术家潘玉良之墓1899-1977”,所以此说影响较大。然而据可靠文献记载,其生年实当为1895年。董松编著《潘玉良艺术年谱》载:“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农历五月二十二日,即公历6月14日,潘玉良出生在扬州。”并于此记载下作了相关考证。主要证据有二。一是潘玉良1920年考入上海美术学校(次年改称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科,入学登记簿上“入学年龄”是“二六”,按中国岁数虚一岁惯例,则当生于1895年。其二是其夫潘赞化1956年作《榴月廿二日为玉良设帨良辰,口唱三绝以当祝词》,其一云:“七二年华长一旬,阇维相约脱凡身。欲知出世何年月,榴火花开二二辰。”“帨”是古代女子的佩巾,据《礼记·内则》,旧时风俗,生女儿就挂一条佩巾于门右,故称女子生辰为设帨良辰。潘赞化生于1885年,1956年已72岁,比潘玉良长10岁,故曰“七二年华长一旬”。“阇维”本指人死后火化,此处代指涅槃重生。旧称5月为榴月,故末句指潘玉良生于1895年的5月22日。石楠著《潘玉良画传》后附《潘玉良年表》,马海平编著《上海美专名人传略》,均以潘玉良生年系于1895年[19]197,知此说可为定论。

12.陈之佛生年《大辞典》小传以陈之佛生年系于1895年,微误。据陈嗣雪撰《我的父亲陈之佛》记载:“我的父亲陈之佛先生,本名杰,号雪翁,西历1896年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浒山镇,西历1962年卒于南京,享年六十七岁。”[20]164李有光、陈修范著《陈之佛研究》附《陈之佛生活年表》记载:“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九月十四日(农历八月初八日)陈之佛诞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浒山镇。”[21]94陈嗣雪为陈之佛长女,陈修范为陈之佛幼女,故所说亲切可信。其他如南京档案馆编《民国珍档:民国名人户籍》所载,亦可与此互证[22]229。

13.周圭卒年周圭(1906-2000),原名周方白,上海南汇人。曾留学法国和比利时,归国后任教于江苏美专,1952年院系调整后长期担任同济大学教授。《大辞典》小传用周圭而未提周方白,或不知二者本为一人。又不知为何误其卒年为1942。事实上《大辞典》编纂之1990年代,周圭尚在世。王骁主编《二十世纪中国西画文献·苏州美专》一书收录周方白撰《我的从艺生涯》,其中云:“我名周方白,学名周圭,浦东南汇人,1906年阴历8月29日生于上海。”“1952年院系调整,我调任同济大学教授。”[23]160;163同济大学编《同济大学百年志》(1907-2007下卷)载:“周方白(1906.10-2000.6),上海南汇人,1956年被评为三级教授。”[24]1935同济大学的教授登记表应是准确的。查中西历对照表,1906年阴历8月29日为西历10月16日。

14.郑锦生卒年郑锦(1883-1959),广东香山人。早年赴日留学,归国后负责筹办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并任首任校长。1959年病逝于澳门。《大辞典》于郑锦生卒年作1891-19??,看来于郑锦生卒年皆不甚了了。王远明主编《风起伶仃洋:香山人物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有《郑锦—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首任校长》;刘居上编著《学海之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中有《中央美术学院首任校长郑锦》;黎细玲编著《香山人物传略》(四)(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版),中有政锦传略,于郑锦生卒年无异辞,均为1883-1959。

15.彭沛民归国时间彭沛民(1894-1974),湖南长沙人。1914年赴英国留学,1924年归国。《大辞典》小传误其归国时间为1934年。王工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史》记载:“彭沛民(1894-1974),湖南长沙人。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廿三(1894年9月22日)。1914年赴英国留学,学习英文,1917年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1919年就读于英国爱丁堡美术学院,1924年毕业回国。归国抵上海,应邀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25]155此说甚详。其他如马海平编著《上海美专名人传略》,周川主编《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等皆无异说。而称彭沛民1934年回国者,一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中国艺术家辞典》(现代第三分册),一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大辞典》小传称彭沛民1934年回国,或即为此二书所误。

16.傅抱石归国时间傅抱石留学日本归国时间,有1935年和1936年二说。《大辞典》小传称其“1935年在东京举办金石书画个人展。1936年回国”。而据万新华撰《傅抱石学术著述年表》,1935年,“5月10日,傅抱石书画篆刻个展在东京银座松坂屋七楼开幕”,“6月24日,母病危,乘船回国,原拟9月再次东渡,因故未成”[26]255。另,《傅抱石中国画法要论》附《傅抱石艺术年表》,亦称其1935年6月24日归国[27]162。而1935年9月,傅抱石已经应聘在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担任教职了。可知其归国时间应以1935年为是。

[1]东京都厅生活文化局国际交流部外事课.东京艺术大学藏中国油画[Z].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海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海丰县志(1988-2004):下[Z].北京:北京方志出版社,2012.

[3]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志(1991-2000):第9册[Z].广州:广州出版社2010.

[4]欧建平.中国芭蕾舞的丰碑:纪念《红色娘子军》首演五十周年[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5]李鹏.留学与建设:新中国留苏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6]李前宽.人间自有真情在:新中国电影教育开拓者田风传略[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

[7]《王式廓艺术研究》编辑组.王式廓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8]范迪安.脉脉之思:王悦之艺术研究[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4.

[9]王工.追寻记忆:民国以来中国美术问题思考[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

[10]侯学书.朱复戡年表:上 [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3).

[11]侯学书.朱复戡年表:下 [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4).

[12]李景.李铁夫先生事略[J].鹤山文史资料,1989(11).

[13]邵大箴.中国美术百科全书:2 [Z].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14]刘绍唐.民国人物小传[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

[15]陈伯萍.中西绘画结合的先驱—纪念李毅士先生诞辰一百周年[J].美术,1986(4).

[16]李宗真,李宗善,李宗美.李毅士画集[Z].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17]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回忆徐悲鸿[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18]罗一平.碰撞与交融:中国二十世纪早期留洋艺术家作品集[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5.

[19]马海平.上海美专名人传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0]北京画院.妙于陈馨:于飞闇、陈之佛绘画艺术研究[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

[21]李有光,陈修范.陈之佛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22]南京档案馆.民国珍档:民国名人户籍[Z].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

[23]王骁.二十世纪中国西画文献·苏州美专[Z].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24]《同济大学百年志》编纂委员会.同济大学百年志(1907-2007):下卷[Z].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5]王工.追寻记忆:民国以来中国美术问题思考[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

[26]万新华.傅抱石美术史学论集[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

[27]傅抱石.傅抱石中国画法要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潘玉良大辞典小传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研究述评
玉汝于成
——潘玉良的艺术人生
A Brief Review of Translation Critiques of George Kao’s Chinese Version of TheGreatGatsby
《四库全书总目》“章如愚”小传史源考
夏字小传
“疾病”小传
敦煌藏文文献P.T.2第一部分译注
冯其庸的主编图书
《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