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小红
(江苏南通如东县双甸中学,江苏 南通)
每位教师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与自己配合默契,按课前的预设,和谐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此时,如果教师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错误”,更多地分析学生的错误,挖掘和利用学生的错误,努力从学生发生错误的角度去解读学生,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为此,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现并正视学生的错误、分析学生的错误、挖掘和利用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的错误,努力将学生的错误变“废”为“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宽容学生的错误,但决不能让错误继续存在,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正视学生的错误,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如在苏科版七年级上第2章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一节课中,要求学生“解释生活中常看到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的现象,是什么非生物因素影响了蚯蚓的生存呢?”有些学生就认为雨后是水分影响了蚯蚓的生存。这时教师要发现并正视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思考雨后蚯蚓爬到地面的原因——雨后土壤中缺少氧气,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错误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当教师发现了学生的错误时,必须分析学生的错误根源,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换位思考,并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如在苏科版八年级下第23章第3节“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节课中,有一道选择题:
对下列观点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生活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们对“超级细菌”无可奈何的原因是抗生素质量下降。
C.农田里的害虫为了适应大量使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们的体毛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应该选择答案A,很多学生错了。通过对学生错误的了解,发现学生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即自然选择理解不清。我曾强调了进化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环境因素,自然选择指环境对不同的变异个体的选择,是长期的过程。B选择项“超级细菌”是抗生素的适应,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与抗生素质量无关。C选择项变异无法主观进行,而且抗药性变异原来就有,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最后抗药性的害虫越来越多了。D选择项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进化的前提或内因。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不断提点,通过正确的思路指引,给予学生逻辑性和理论分析能力,使学生加深对习题的理解。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更加深刻。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错误的暴露和呈现开始,随机应变,将错就错,巧妙利用,换位思考,掌握学生错误思维的运行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如在苏科版八年级上第16章第2节第1课时“眼与视觉”一节课中,让学生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有一位学生将蜡烛、透镜、白纸板放在直尺座上后,点燃蜡烛,因为白纸板没看到像,他就前后移动白纸板,最后看到了清晰的像。对于这位学生的实验,我问班级同学:“他的操作是否正确呢?”大家仔细讨论后发现不对,在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时,白纸板代表的视网膜,不可以前后动,而透镜模拟的晶状体可以前后动,因为晶状体凸度可以调节。这时我又问:“透镜前后移动是代表了晶状体凸度变化吗?”大家仔细讨论后发现又不对,凸度变化应该是透镜本身凸度变化才是。就这样,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这样课堂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的错误作为学生思维的一种体现,有时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甚至蕴含有“闪光点”。
如在苏科版八年级上第19章第2节第2课时“种子的萌发”一节课中,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一组学生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施实验时,用的两组培养皿,一组在培养皿里加湿润的餐巾纸、黄豆5粒,不盖上培养皿,放在实验桌上;另一组在培养皿里加湿润的餐巾纸、黄豆5粒,盖上培养皿,放在实验桌上。当他们在课堂交流时说:“一组有空气,另一组没有空气,当几天后观察黄豆的萌发情况,就可以判断空气对种子萌发有没有影响。”对于这组学生的错误,我首先肯定了他们在探究时理论上知道并且进行了变量控制,但是盖上培养皿难道就没有空气了吗?我们可以如何控制空气呢?教师就巧妙地善待学生错误,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总之,学生在生物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发现并正视学生的错误、分析学生的错误、挖掘和利用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愉悦地认识错误,心悦诚服地纠正错误,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错误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