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洁
(江苏省涟水县第四中学,江苏 涟水)
音乐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学的过程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更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否则是无法达成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的。但显然,一些教师在教育改革深化的今天仍不知如何进行有效互动,甚至还缺乏与学生互动的意识,这也导致音乐教学的脚步停滞不前。想要在课程标准的推动下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必须解决现存的师生互动问题,采取有效的互动方法。
从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师生互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互动的形式单一。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主要是教唱歌曲和提问,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情感方面的互动,师生之间的距离无法拉近。此外就是互动的对象单一,通过提问的方式,教师每次只能与一名学生进行互动,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提问每一名学生是不现实的,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参与不到互动当中,没有真正做到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1]。最后就是教师的互动意识不足,缺乏利用课堂互动来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意识与能力。想要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解决以上问题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教学如仅仅是一个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那么“冷冰冰”的课堂是无法激发学生兴趣与情感的,音乐教学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课堂互动意识,认清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尽可能地创造出更多的互动机会。如面对刚刚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在教学第一单元《与你同行》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互动来了解学生,初步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可以在教唱的过程中让每一名学生各唱一句,教师点评:你的声音很有特色,与平时说话的声音有很大的不同!看来你很有音乐天赋,音准把握得很好,相信你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出类拔萃!这样的点评与互动使刚入学的学生消除了恐惧心理,也将与教师初步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应仅仅局限于问答和教学的层面,教师应努力挖掘出更多的互动机会,与学生进行多样性的互动。结合音乐教学的特色,不妨组织一些师生都能参与的活动,在其中获得情感的交流。如在教学苏少版初中九年级第二单元《爱心传递》时,教师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授课形式,与学生一起编创手语,在齐唱《爱心满天》的过程中一同进行手语表演[2]。在学习手语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模仿,教师手把手地指导。在一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也受到了本单元主题的感染,建立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这样的活动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加强,相比于传统局限于对话上的互动,更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受到所学内容的感染。
教师在课堂上如长期地与某一部分学生互动,其余学生不仅会产生嫉妒心,还会打消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注重互动的全面性,既要做到面面俱到,也要在恰当的时候与单个学生加强互动。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渴望春天》时,就在课堂上首先与全体学生进行了互动,首先让他们想一想都有哪些歌曲与春天有关,学生说出了《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春天花会开》等,并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哼唱几句,在这样的互动下营造出了活跃的氛围,打下了一个良好的课堂开端。但在发言的过程中我发现一名学生苦思冥想,最后也没有想出有关春天的歌曲,在整个互动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参与而显得十分低落。于是我对这名学生进行了点名提问:“你一定知道《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吧,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歌表现出了什么吗?”这名学生瞬间来了兴致,思考了数秒后答道:“我觉得这首歌表达的是春天很美丽,它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期待与盼望,是对生活积极向往的一种表达。”如此精彩的回答使得班级中爆发了一阵掌声,我也毫不吝啬地表扬了他,看到他脸上重新露出了自信的神情,我知道本次与他的互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见,教师要抓准与学生互动的时机,这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及学习动力的增强都是具有良好效果的。
总之,互动是音乐课堂上的催化剂,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情感,把握时机的多样性互动将为音乐课堂增色不少,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带给自己的乐趣与成就感。但互动是一门技巧,每一名教师都应结合学生特点,摸索出有效互动的方法,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