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沙湾镇沙湾中学,贵州 遵义)
纵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有关内容,其中对“生活”一词进行了反复强调。并指出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建设强有力且极具活力的语文课堂,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在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语文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驱使下,探索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并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生中探索语文、感知语文、运用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那么,我们要如何实现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呢?
生活化教学的实现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以纲为本的教学理念,将生本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等给予充分的重视,并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驱使下自主地调动起其构建新知的积极性。对此,我在组织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会立足教学所需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情境作为沟通语文与生活的桥梁,创设多样的情境,借此使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自主地走入生活,在生活中探索语文。以《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处,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红楼梦》该影视资源中的有关片段。直观形象的影视片段一经播放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视频观看之后,我引导学生调动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就《红楼梦》这部名著所讲述的内容进行讨论。在这样的多媒体情境创设下,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其在畅所欲言中也会对《红楼梦》这一故事有了感性的认知,为其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倘若要实现“双赢”的语文教学效果,其需要紧紧地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将“自由课堂”“问答课堂”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同样需要向学生呈现一些极具生活价值的内容,在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就新知内容进行积极地讨论、探究,借此在讨论中理解文本内容、理解生活。以《背影》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其就是一则来自于生活的例子。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一篇以“儿子眼中的父亲”为主题的小散文。在这篇散文中,在儿子的不同年龄段,其眼中的父亲形象是不同的。在七岁儿子眼中,父亲是无所不能的;在十四岁儿子眼中,父亲是矛盾的存在,他的观点是对的,也是不对的;在二十岁儿子的眼中,父亲是落伍的;在三十五岁儿子眼中,父亲是不如自己的;在四十五岁儿子眼中,父亲是可以向自己提供帮助的人;在五十五岁儿子眼中,已经去世的父亲是高明的……在呈现了这样的小散文之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主要形式就为什么在不同年龄段,同一位父亲会在儿子眼中有不同的形象呢?你对自己父母的变化有何看法呢?等问题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结合本文所阅读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在这样的自由探究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都会意识到,父亲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明白父亲的生活经验对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也会使学生对父亲产生尊重、敬佩之情,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对此,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组织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除了要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解决语文练习问题之后,还要引导其在生活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在运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敬畏自然》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该内容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会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树立起保护自然的意识。借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之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形式,调查本地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并立足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在这样联系生活的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会在环境问题解决中加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并提出极具可行性的解决对策,为其保护环境行为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树立起生活教育理念,借助多样化的方式,诸如情境创设、活动探究、运用知识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知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