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华
(湛江市第一小学,广东 湛江)
1977年之后,教育督导工作逐渐恢复,在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与投入力度逐渐加大的历程中,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在实践工作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而在教育体制改革深化落实的背景下,对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实现教育督导工作的创新势在必行。
对于中小学来讲,教育督导是教育质量监控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关键作用。所以在现代教育发展实践中,有效发挥教育督导的价值,利于推动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使得中小学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专业化、现代化,使得中学生的教育评价系统更加完善,利于办学行为的规范化,及时纠正素质教育实践中的各类偏差[1]。
有效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可以使得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政府部门更加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给予大力的重视,可以有效缓解教育资源配备不平衡等问题;另外,通过教育督导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从而使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对于教育事业来讲,教育督导不仅是监督管理的系统,同时也是信息反馈的系统,其可以监控中小学办学实践中是否将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位,发现在贯彻落实相关精神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中小学教育的总体目标以及区域内部教育资源配置的现实情况提出相关整改意见,进而敦促中小学能够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与部署办学,进而推动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教育督导理念层面来看,在科教兴国战略深化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育督导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依旧存在系列问题,如在县级教育督导当中,现阶段依旧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在本质上来讲属于上级管理部门对于被督导单位的指定性评估,在实践工作中的检查评估与指导等也都是自上而下的形式,这样一来不能有效地发挥个中小学的主观意识进行自我完善,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执行效果,严重的会使得中小学产生抵触情绪,在办学中将会出现诸多流于形式的行为,最终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健康、良性发展。基于此,在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实现指导理念的变革与创新,相关工作人员不能以高姿态简单地从事教育督导工作,而是要以一种平等民主的理念指导实践工作,将推动中小学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与最终立足点,与中小学之间构建起平等和谐的督学关系,在落实各项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各学校的建议,关注各中小学之间的差异,切记不可以“一刀切”,最终使得中小学教育督导的作用可以全面发挥出来。
就目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中小学教育督导的相关工作人员扮演着如同“钦差大臣”的角色,这就使得各中小学在实践工作中很容易出现迎合与应付的心理[2]。与此同时,现阶段中小学与督导单位之间始终都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这样一来教育督导的相关工作难以得到中小学的配合,进而督学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更甚者出现了负面影响。现阶段,国家提倡教育平等,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以往统一化的考核内容以及标准已经不能适应不同中小学的发展需要,也不能满足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发展需要。所以若想在全新的环境下充分发挥中小学教育督导的功能,就必须要走进中小学、深入中小学,与教师展开积极的交流互动,切实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与困难,有效帮助中小学校园管理者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中小学教育督导部门一定要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审视与定位,使得督导部门与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形成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中小学以及教育工作者作为主体,尊重他们的话语权,与他们展开积极的对话,进而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督导的工作水平,是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推行与落实国家精神指示与政策要求的需要,是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提高一线教育工作者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需要。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可以使得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识到中小学教育督导的重要价值,进而结合中小学教育督导的职责义务以及具体工作目标,与时俱进地转变工作理念,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将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作为最终立足点,与学校以及一线教师构建起和谐平等的伙伴关系,实现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