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市蓬江区丰乐小学(529000)
幽默常会给人带来欢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机智、自嘲、调侃、风趣等。数学课堂中,教师适时引入幽默,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适时地引入幽默进行教学呢?
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觉得首先要保证有良好的课堂纪律。课堂上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学生不自觉地开小差或摆弄玩具,如果教师此时在全班公开点名批评,就会影响课堂气氛,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遇到这种情况,我通常会走到学生跟前,轻轻地对他说:“我们这堂课暂时不需要玩具哦!”这样的善意提醒,学生会欣然接受,立刻集中注意力来听课。如在一次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我看见一个学生转头与其他学生说话,于是笑着对全班学生说:“课堂上出现了两只调皮的‘小猴子’,他们不仅说话,而且手和脚还在动来动去,影响了老师的讲课,你们喜欢他们的行为吗?”学生都摇着头回答道:“不喜欢!”那两个说话的学生听后赶紧认真坐好,集中精神听课。
又如,在小组合作交流后,总有那么一两个学生不是做小动作就是开小差,这时我会故意生气地说:“哪里飞来几只掉队的蜜蜂,嗡嗡嗡地叫,真让人讨厌!他们也该跟上队伍了吧?”这样的话会让学生觉得不好意思,明白老师在提醒他们要认真听课,于是便一下子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来,哪里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大声咒骂、批评呢?这里,教师巧用幽默的语言调控课堂纪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活动,兴趣盎然地深入探究所学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说过:“处于轻松、快乐状态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最有利于激发个人的超强记忆力。这时人接受信息的能力最佳,思维力最强,学习效果也是最好。”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幽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教学“运算定律”中添括号的内容时,学生很难理解算式添括号后加减符号的变化规律。于是,我出示算式200-152+52和200+152-52后,这样解释道:“同学们,我们将要观看一场比赛,你们可要睁大眼睛啊!看,我们把‘-152’定为负能量,把‘+52’定为正能量,它俩在括号内要进行一场激烈的斗争。斗争需要用武器棍‘-’,比赛胜出的一方,括号前的符号就要跟它姓。152>52,哪一方的能量多?”学生自然会回答:“负能量多。”于是,我笑着问:“那括号前面该姓正,还是该姓负?”学生都能正确地回答“姓负”,即200-152+52=200-(152-52)。教师用这样的语言来讲解,使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场“比赛”中,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能准确地说出算式添加括号后加减符号的变化规律。这样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变化过程,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深入探究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地运用幽默,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生初学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在解设这一步中往往会出现“解:设这个长方形的长为3x米,宽为x米”这种“倒设”的错误。于是在评讲作业时,我笑着对学生说:“你们看,现在的孩子真霸道呀!他竟然先让妈妈生他出来,才让奶奶生他爸爸出来!”学生听后哈哈大笑,我继续问道:“不信?那你们看看这个解设的顺序是不是这样?”在笑声中,写错的学生明晰了解设的正确顺序,并在以后的练习中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错误。
又如,教学“方程”中合并同类项时,学生很容易出现如7a+8b=15ab的错误。讲解算理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记住错误,我问学生:“看谁厉害,能把7只狗和8只猪数出15只狗猪来?”学生听后哄然大笑,在笑声中明白7a与8b不是同类,不能在一起相加减。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借助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和借题发挥、小题大做等策略来制造幽默效果,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乐意改正。这样教学,远比教师大发雷霆地要求学生改正错误的效果要好得多。其实,教师的批评往往只会让学生增添更重的心理负担,又怎能记住正确的解决方法呢?难怪学生常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
总之,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生为本,在教学中适时引入幽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课堂纪律,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数学学习上获得真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