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定钊
(广东省怀集中学,广东 怀集)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与推进,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语文教学悄然发生变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建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部分,重视学生个性化体验,给学生思考的权力,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尽情阅读、彰显个性,让阅读成为学生感受生命的过程。
在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还采用传统传授式的教学方法,按照参考书的标准对答案进行讲解与印证,不允许学生多说多动,学生个性化泯然消失。另外,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个性成长的状况,致使学生智慧与个性化发展受到影响。
在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散文的文体特点缺乏全面的了解,教学方法单一,尤其是一些叙事型散文的阅读教学,总是以议论文方式让学生套路,以致难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对于高中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教师在教授文章的过程中没有及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文章,比如作者的书信、回忆录及其他类散文内容等,指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又没有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以加深对作品理解,容易导致学生不能了解作者作品的内涵与所抒发的情感,在理解文章上容易天马行空,没有任何的依据作为解释。例如,阅读《故都的秋》,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虽然对郁达夫进行了简单介绍,但如果缺少郁达夫写本文的时代背景相关资料,学生所理解的内容有限,只能根据已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学生只能走入相似的情境,而不能从本质上了解到作者所寄托的情怀。
为适应高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功利化,只在乎成绩,很少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方面的语文素养,以致学生的个性被忽略,相应地阻碍了其全面发展。另外,在标准化的阅读考试试题中,教师比较重视现成的答案,学生在回答相关问题时只能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作答。
通过以上对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情况的分析与了解,对于个性化阅读模式在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其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时,我们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与实际能力,分层制订教学目标,既要保证学生能达到统一的基本要求,又要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都参与其中,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下,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知识等特点,以此实施个性化阅读。
在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阅读主体,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对文章阅读所表现出的理解与情感体验相应就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置问题,不限制与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通过个性的理解和体验,探寻答案的多样性,调动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预期的良好教学效果。
现代散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强调学生个体与文本中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做的应该为学生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用心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进行对话交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得到认可和肯定,才能培养个性化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作为一个朋友的身份,尊重与关心学生,以良好的情感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阅读情绪,以此营造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围,使阅读课堂得到很好的互动与对话,继而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实践中进行阅读。
在散文阅读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评价应该体现个性化,应该多角度评价,而且评价既有教师参与,也应该适当给予学生评价权力,采用小组合作、个体互评等方式进行有效评价。例如,对郁达夫《故都的秋》的阅读教学评价,作者对故都秋的描写,根据寻常的山水院落,以物抒情的方式表现故都秋天的宁静、悲凉。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教师的评价,还可以有学生合作小组对自己个性化阅读所达到的学习目标层次进行小组内评价,以此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高中现代散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就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为高中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这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