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军
(沈阳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技术掌握最广泛的群体,也是创业就业的主体。如何利用新媒体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难题。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受到高校、政府、企业等多方的重视。国内外学术界很多学者对创业能力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研究者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其构成要素的分析也是多元的。Chandler et a1(1992)基于创业者的角色分析,认为创业者创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识别可利用机会的能力、概念性能力、政策性能力、使用特定领域内的工具和技术的能力等。[1]Chandler和Hanks在1993年将创业能力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看作是创业的核心能力[2]。
从创业过程和行为角度,一些学者把创业能力看作是一种包含了个性特征、技能和知识的高水平综合能力,是创业者成功实现其角色的全部能力,这种能力往往受到创业者经验、培训教育、家庭背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3]。Timmons(1999)认为,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具备三个创业要素: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和创业资源。他认为,成功的创业活动必须对这三要素进行最适当的匹配,并且还要随着事业的发展而不断进行动态平衡。Thomas W.Y.Man(2002)提出了创业能力的概念构思模型,他认为创业能力具有六个要素,体现在不同的创业行为中,包括机会、关系、概念、组织、战略、承诺等胜任行为特征。[4]我国学者冯华(2005)认为:创业能力应被理解为创业者识别、追求机会,获取和整合资源的综合能力[5]。张炜、王重鸣(2004)对创业能力要素进行了补充,增加了情绪能力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6]。王宝生(2014)认为,创业能力是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主体心理条件,与其他能力相比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是知识、技能经过类化、概括化后形成的,表现为复杂而协调的行为动作[7]。
本文中的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内在能力的总称,既包括个人创业能力,也包括团队创业能力。本文依据Timmons的创业管理模型,着力探讨新媒体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推动与变革,进而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各要素的协同与整合,具体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创业能力各要素的协同与整合
新媒体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新产物,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媒体是指由数字组建起来的、非线性传播的、将信息相互交叉传播的媒体。广义的新媒体是指以新兴技术为基础的媒体,如电子期刊、数字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络等。与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信息媒体相比,新媒体是技术时代的产物,并被定义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是一种最新的创业模式。”[8]新媒体不仅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业信息和知识,同时也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引领高校由传统的知识培养范式向能力培养范式转换。
新媒体作为数字电视、互联网、通信网等多种传播媒体相互融合的产物,其在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时间、传播对象上都是多样化的,存在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大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的能力、对信息分辨的能力以及及时快速的传播能力都是新媒体发展所需要的。如何快速地从众多、繁杂的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挑战。一是大学生需要提升自我识别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明确自身创业需要的信息,在选择学习方式和媒体传播手段的时候还应该与自身的兴趣爱好相结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自制力,包括对时间和资源的分配能力。二是大学生应具备对信息的分析、加工与利用的能力,即采集信息的综合素养。能够根据自身的学识与见解,对信息及时地思辨与解读,进而利用媒体为自己创办的企业发声、宣传,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了解自身所担负的权利和责任。三是大学生要具备创新创造能力。新媒体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大学生也应该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对企业进行品牌创造和市场营销。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获得企业运行的学习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与再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者加深对创业理论的学习,有益于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创业经验。
1.机会能力:新媒体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
新媒体技术日趋成熟与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创业信息的拓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传统的创业教育中,教师通过传统的书本对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因其理论知识更新较慢,对大学生缺少吸引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引领教师学习先进的创业资讯和经验,引导和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理念,使学生及时了解到国内外最前沿的创业动态,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的时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调查显示,“在2014年,杭州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就有1004家,其中和新媒体有关的电子商务企业和信息软件企业就占有46%”[9]。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提供的软件和平台进行自主创业,不断提高面对风险与挑战的应对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对自主创业理念有充足的认识与了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新媒体创业发展,与传统创业模式相比,新媒体更加便利、快捷,同时,大学生应用手机、电脑在网络上发布企业最新的资讯,使企业的信息一目了然。
2.团队能力:新媒体有助于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
创业活动是一种团队项目,仅凭一人之力很难高质量完成。[10]与传统侧重知识传授的创业教育范式相比,将新媒体技术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是一种新兴的能力培养模式。高校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创业教育指导,进而提升创业教育的成果。在课余时间,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媒体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反馈。当大学生具备自主创业的意识后,可以通过便捷的媒体传播渠道与客户进行互动,并且在了解客户需求和客户信息的基础上,及时将自己的创业想法转变为一个现实可行的创业项目。同时利用新媒体可以搭建大学生创业交流的平台,能够将不同创业类型的大学生分类规划,学生们在创业交流的平台上相互间积极交流创业经验和创业理念,不仅为其创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更为学生总结自我创业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供了依据。随着国家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视和开展,越来越多的高校越发重视开展大学生创业工作,即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发展的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提供的各种平台或软件,将创业实践虚拟化进行,经过前期充足的准备工作后,在网络平台中建立企业,并开始运行,其中也要经历现实中国家税收政策、经济因素、社会发展等影响,这样能够使大学生对创业有更高和更新的认识与理解。
3.资源能力:新媒体有助于指引大学生创业方向
大学生创业发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受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充足的资金、广阔的营销市场、完善的网络管理、方便快捷的货物运输渠道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中必备的创业条件。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创业目标的确定是一大难题,而新媒体技术则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这一难题。新媒体技术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首先是依据国家政策的引导,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实施新一轮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时期,引导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十分重大。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新媒体技术将不断引领大学生朝着更新、更快速、更便捷的创业方向前进。新媒体技术日趋成熟与发展,为高校内部创业指导教师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促使高校内部的指导教师和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最新的创业资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将世界各地优秀的创业经验和最新的创业资讯分享给大学生创业者,使大学生及时了解到国内外最新的创业动态。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能够体现新时代大学生创业理念、创业能力、创业实践的一个系统的创业工程。将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需要通过树立创业意识、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智慧校园建设“三位一体”的策略来实现。
大学生自主创业,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应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这也是高校培养高级知识型人才和大学生自我提升的重点。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自主创业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要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与推广,转变大学生创业理念,“即通过参与互动的手段,以适应和满足经济时代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需求,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11]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强化创业意识,学校要将创业知识、创业经验的宣讲和创业培训贯穿到学生四年的学习中,并配备专业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重视对学生创业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从不同的平台上获得更多的行业信息,同时养成自主创业意识,正确的创业认知和创业理念能够帮助大学生把握创业机会,提升创业成功率。
多元化的新媒体氛围和健全的创业制度体系,是高校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积极协调与调动地区之间的企业形成高效、便捷的创业模式,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机遇。缺少制度体系保障是当前高校寻求大学生创业发展途径中所面临的重要难题,高校要明确创业指导的责任,构建创业制度体系。大学生自主创业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其创业对象众多,因此,需要创业者管理和决策的事项众多且繁杂,需要严格的创业制度体系进行明确、统一、规范的管理。新媒体技术时代,对企业创新、协同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大学生在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应能够将创新理念更好地与创业实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这点上,国外一流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管理的经验值得我国高校学习与借鉴。一是高校结合其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创业计划安排,保证本地高校在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创建和谐共生的新媒体创业合作机制,推动新媒体技术和大学生双方积极参与到创业合作之中,从根本上保障大学生创业的有效性。二是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协调与创业教育有关的各方面关系,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创造有利条件。[12]三是建立新媒体创业合作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大学生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创业模式和方向,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宽松的氛围,激励高校与新媒体技术部门形成共赢合作,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创业实践活动之中。四是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和新媒体企业之间的多元合作,构建和谐共赢的创业合作机制。五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合理进行规划设计,打造属于大学生创业、具备新媒体属性的创业空间,并坚持创业教育指导。如培训专门的指导教师开发新媒体软件,通过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创业策划、实际运行等方式进行模拟创业,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技能。建立专门的创业指导中心,对大学生在具体创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详细的指导。同时通过大学生创业信息的反馈,发现创业指导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与学生进行反复的沟通与实践,以达到最佳的创业效果。在创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可以根据新媒体技术提供的创业模拟平台,对创业活动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准备,从而为未来自主创业活动提供更好的动力支持,将所学到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更加完美地融合到今后的创业项目之中。
良好的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为此,高校应着眼于智慧型、和谐化的校园建设,加强对创业教育的探索,逐步形成校园创业文化。高校在制定创业指导教育目标时应与时代发展的脚步相互结合,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设计;同时在创业指导的基础阶段,学校的创业课程应与学校的创业理念和创业精神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传授创业理论的基础上,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要根据学校内部学科专业体系的分类和专业优势,鼓励部分院系建立起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多元化的创业体系,为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教育。如开设创业通识课程、创业实践课程、新媒体技术课程等,在学校内部开展更多的新媒体技术宣传和指导,努力将校园建设成为智能化、科学化的服务体系。健全的创业教育机制能够对即将就业的学生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实践性强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创业课程,“更好地融合学生的独创性,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普及性创业教育”。[13]
同时,要加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投入和财政补贴。当前我国政府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资金来源。由于政府提供创业资金有限并且能够获取的范围较窄,只有少数学生才能获得这部分创业基金的补助。因此,要创造条件,增加投入,让更多的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获得新媒体技术的扶持,将创业理念付诸于实践。同时还要消除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创业的歧视,发挥新媒体技术创业主渠道的作用。新媒体应该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渠道之一,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在创业中面临的实际难题,探索解决的对策,为有意向且具有合理创业计划项目的大学生提供就业技术和资金的支持。鼓励新媒体企业资本的介入,努力实现大学生创业渠道多元化。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数量一直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单纯依赖政府等公共财政支持难以满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需求,鉴于我国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实际情况,要通过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引导,不断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扩宽渠道。
[1][3]陈浩义.基于能力观的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过程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18、18.
[2]Chandler,G N,Hanks,S H.Founder Compe tence,the Environment,and Venture Performanc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3,75(18):77-89.
[4]Thomas W.Y.Man.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A conceptualization with Focuson EntrepreneurialCompetencies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123-142.
[5]冯华,杜红.创业胜任力特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17-18.
[6]张炜,王重鸣.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者组合模式与胜任力特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3):90-93.
[7]王宝生.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第3版)[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43.
[8][11]杜群阳.社交媒体推助大学生创业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19-123
[9]高逸平.杭州:今年大学创业企业增长率创历史新高[EB/OL].http://biz.zjol.com.cn/system/2014/08/20/020208168.shtml.
[10]李巍,席小涛,王阳.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模型与培育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7,(10):84.
[12]华菊翠.创新创业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7,(4):96.
[13]徐小洲,梅伟惠.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1):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