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廷勇
微研究是从小处和微观的研究方式,是学校校本教研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之一,对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学水平,有着极大的促进和提高的作用。笔者从微研究的特点、操作流程、案例分析以及实践思考等方面,谈谈微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微研究是从细小、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凸显短小、精快之特点,常以教师个人或者备课组为单位,通过对数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分析和探讨,进而明确改进思路和方向。问题来源于课堂教学,侧重于解决学生不易掌握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个课堂教学中的瓶颈问题。这是一种直对中心的微观研究,着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一、微研究的特点
(一)小,即研究的问题小
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有价值的细小问题。“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
(二)活,即灵活
微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相对简便,甚至无须这种程序,教师只要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即可。在研究的形式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是教研组、备课组的合作研究。
(三)实,即实在
首先是选题“务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再次,研究成果“真实”,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等。
(四)短,即周期短,见效快
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由于研究的周期短,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
(五)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
第一,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一般只要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识;第二,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眼前工作的知识;第三,微型课题研究在设计的程序上不需要那么严格。
二、微研究的流程。
微研究的基本模式分为三步。
(一)发现问题
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发现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在教学中感到困惑与疑问的知识点;二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或在测试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
(二)反思探究
依据上述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由教师个人或备课组所有成员搜集相关的教学案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知识重建
针对自己的思考或者备课组的智慧,对教学进行改进,并自我跟踪改进后的教学效果。在這一过程中,不以得出具体的结论而结束,力求每一次思考都能切实解决一个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