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玲
在静教院附属学校(请编辑向作者了解此校名)为期两周的学习过程中,我聆听了66岁的张人利校长热情四溢的讲座,观摩了老、中、青教师智慧的课堂,从各个教研组长的访谈中分享了各个教研组的经验,又亲临了在一个非常年轻的科技辅导员设计下的非常有创意的科技活动。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体会,这所学校的每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创造力真是让人叹服。这样的一个教师群体到底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呢?我感悟到了三点。
一、来自一位专家型校长的顶层设计
在2012年的常州市优质学校复评集中展评时,张人利校长曾经谈到,看一所学校关键是看这所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怎样的课程。而领导力的核心是校长,源泉是教师,只有把校长顶层设计中的课程思想、课程设计、课程执行、课程评估,以及渗透在这些因素之中的课程文化和精神与教师课程开发的热情、优势、智慧、主观能动性等体现草根精神的要素完美结合时,我们才能从课程建设的高度找到学校多样化办学和学生个性化发展之路。而这一切,张人利校长做到了。张人利校长坚守课堂改革之路,提出了“后茶馆式”教学的思想与方法,并带领全体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提炼、不断反思,努力把思想转化为实践,让老师真正内化于心。“新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学校德育框架的设计、“教师资源库”的建立等等,在充分实践与思考的基础上,张校长更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把这种教学的思想逐步向外辐射,吸引各地的人都来到学校一起学习与探讨,不仅给教师更多展示的平台与机会,也把学校的工作逐步推向了精细化层面。所有这一切无不倾注着这位专家型校长的思考,更能体现出这位校长对教育的执着与热情。我佩服于张校长的顶层设计能力。
二、来自一支管理层队伍的倾心付出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跟各学科教研组的组长和某一领域的负责人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有两点体会,第一个体会是我感觉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真是太投入了,听到他们经常为了一件事或者一项研究工作思考到深夜。我们追问:“那你们这样觉得辛苦吗?”他们都微笑着告诉我们:“我们已经习惯了,我们觉得做好一件事是非常快乐的事情。”第二个体会是这些管理层的人的思考能力非常强。可能我们很多管理层的人的工作状态还停留在疲于应付的阶段时,他们已经在把工作想到了极致,做到了极致。如德育工作,分管德育的主任向我们介绍了三大领域:家访工作、开放日工作、家委会工作。家访工作在我们眼里不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通常就是布置下去,保证家访量就行了。但他们对家访工作的定位就是要利用这个机制教会老师怎样和家长进行沟通,从而能达到家校通力合作的目的。在教师行为指导文本中,写着家访的注意事项:一要有准备。二要多尊重。三要多鼓励。四要多商量。五要抓时机。六要有重点。七要多观察。八要有回避。九要抓反复。十要抓总结。家访十忌:一忌当面告状。二忌指责家长。三忌急于求成。四忌语气生硬。五忌以偏概全。六忌背后议论。七忌漫无边际。八忌过问隐私。九忌强行谈话。十忌接受礼物。同样,科技节活动也是如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教师的激情投入,光一个纸飞机比賽项目,根据年龄特点分别设计了纸飞机投准大赛、纸飞机投远大赛、纸飞机滞空大赛,很多项目都是这个年轻的科技辅导员协同团队设计的。从这两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在管理者的用心策划下就变得非常有分量、有意义;从中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的规范。努力把事情做好,这是学校管理队伍对自己的要求。
三、来自一支教师队伍的努力实践
正是由于校长的高位引领,管理层的用心思考与实践,学校形成了很好的研究氛围。在这所学校,每一位老师上公开课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其中有一位化学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年龄看上去已近五十,但课堂上所焕发出来的活力一点都不亚于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那样的自如。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这个班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感觉这绝非一日之功,是这位化学老师长期培养的结果。试想一下,也许到了这样的年龄我们都没有勇气站在讲台上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但他们就有这样的自信。我们还了解到在这所学校里,一个学期平均每人要上四、五节公开课,有时都是晚上接到任务,明天就上,现在学校提出的口号是“上精彩的家常课”。越是这样的打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就越高。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所学校里对于各个项目的研究,每一位老师都是热情的参与者,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任务,每个人都有机会。用张校长的一句话来说:让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忙起来。一所学校的优秀教师队伍就是这样打造出来的。这些使我深有感触,但同时也感受到,这正是在学校引领中最难打造的一种教师文化啊!
【作者单位:常州市勤业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