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教育中的“专门式”“渗透式”和“即兴式”

2018-02-26 12:46李荣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规范班级幼儿园

李荣

幼儿园中的班级公约,是教师根据社会对其成员的一般要求和班级运行的需要而综合制定的幼儿所需遵守的规则。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就开始规范的制度性生活,幼儿从简单的家庭生活顺利过渡到制度性的幼儿园生活,学习并掌握幼儿园班级规范是关键因素。中班是这个历程的第二个阶段,孩子们已对班级规范有了基本的認识。本人走进幼儿园中班,观察教师是如何进行规范教育,帮助幼儿进行社会化,幼儿又是如何进行规范学习,促进自身社会化的。

本人通过对幼儿园中班的实地观察搜集资料,建立在事实研究的基础上,从规范教育的类型分析了当前幼儿园中班规范事件的现状,并深刻思考,最后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幼儿园中班规范事件的现状分析

规范教育类型分析

经过本人在中班的现场观察发现,幼儿园班级规范教育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专门式”规范教育、“渗透式”规范教育和“即兴式”规范教育。

1.“专门式”规范教育

“专门式”规范教育是教师根据所在班级和幼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有组织性地在某一特定时间进行的正式的教育活动。

事件:早上8:40 楼梯上 中(1)班

X老师带领小朋友下楼做操,一开始队伍排得很整齐,大概还有三层台阶时,站在排头的涛涛一下子从上面跳到地面,后面的小朋友看见涛涛的举动觉得很有趣、很刺激,也尝试着从第三层上跳下来,不管是男生女生都学着跳。“啊!”听到后面有人尖叫,X老师猛一回头,发现露露摔在地上正哇哇大哭,而且排在后面的小朋友还在不停地往下跳。X老师立即挥动手中的铃鼓,扶起露露带领大家向操场前行。

做完操回到教室,X老师很严肃地给大家上了上下楼梯注意安全的一课。师:“你们知不知道刚才的楼梯事件是很危险的,直接从楼梯上跳下来你们的腿会断的。秩序那么乱一点都不像中班的孩子,老师现在重申一遍上下楼梯的要求……”

根据班级出现的楼梯事件,已经造成部分孩子受伤,是一件不容小觑的事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X老师采取“专门式”规范教育是必要的举措,适当地利用晨间谈话、教学间隙等时间段向集体幼儿进行规范重申和强调,让幼儿头脑里树立一种正确的行为模式,按照每一条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使规范辐射到每一位幼儿。

2.“渗透式”规范教育

“渗透式”教育方式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幼儿所要认识和遵从的规范要求渗透于故事、儿歌、歌曲、游戏等活动中,通过这些内容,使幼儿获得形象的、明确的规范认知。

事件:早上9:30语言课——故事《小猪发脾气》中(2)班

课上Y老师讲了《小猪发脾气》的故事,讲完后Y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回答:“为什么猴子、大象它们不接受小猪胖胖的邀请,也不愿意跟他做朋友呢?”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说:“因为小猪胖胖跟他妈妈乱发脾气。”“因为他们不想跟不尊重妈妈的孩子做朋友。”Y老师让孩子们踊跃讨论小猪胖胖,发现孩子们的评价都很对,当这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Y老师提问:“那你们平时有没有做到尊重他人呢?”孩子们在底下窃窃私语。

在这堂生动活泼的语言故事课上,Y老师精心设计了层层深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幼儿的回答以及教师的补充,传递给幼儿道德行为规范。这种“渗透式”规范教育方式没有针对性的批评与说教,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接受并遵守规范要求,与教师拟定的标准达成一致。

3.“即兴式”规范教育

通过研究者观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几乎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规范的环境中,对于繁多的规范要求,教师不可能在每天早上跟每一位幼儿重申,也不可能使每一项要求都渗透在各项活动中,而幼儿的越轨行为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教师为了使班级活动正常进行,不被某一个违规现象或者违规儿童影响正常秩序,必须采取各种方式的即兴规范教育,制止那些不符合教师期待的行为的发展。

(1)纪律约束

纪律约束是指教师在发现幼儿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班级规范要求出现偏离的时候,向幼儿发起旨在阻止、纠正幼儿行为的方式。通常情况下有诱导、制止、恐吓、训斥、忽略、惩罚等方式。

例如,在玩沙游戏中,幼儿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老师已经给幼儿讲解过某一规范的要求,但当出现需要幼儿按规范要求去做的情境时,幼儿没有能做到。教师根据情况采取诱导、制止、恐吓、训斥、忽略、惩罚等策略处理事件。

(2)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教育幼儿的一种方法。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幼儿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被幼儿所领会和模仿。

幼儿园中班规范事件的结果分析

研究者根据幼儿园中班的规范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发现,教师对规范事件的不恰当处理容易造成中班幼儿出现以下情况。

1.奴化和顺从

如果我们把规范教育的目的简化为要幼儿听话,那么这种规范教育实质上是在教幼儿学会忍受,学会顺从。这种理念和行为是以牺牲幼儿的主动性为代价的。中班幼儿生性胆小,常常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盲目地遵从教师的要求,妥协、顺从教师的期望行为,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只知道“老师要我这样做,大家都是这样做的”。以“高控制”求得表面上的井然有序。

2.伪装和迂回

中班幼儿出现伪装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迎合教师的喜欢。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有些教师具有偏爱心理,对于一些纪律好、表现出色的幼儿进行表扬,喜爱有加。于是幼儿为了迎合教师的喜欢而努力遵守规范,如果教师不在,幼儿立即表现出原来的真实面目。二是为了避免受罚。每个教师对违规幼儿采取的教育方式都不一样,一些比较急躁的老师容易使用比较粗暴的方式教育幼儿。

3.逆反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存在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集体活动时间远远多于个体自由活动时间。教师们往往把幼儿园规范视作一种强制性的标准,他们为了达到这一标准而对幼儿进行严格的“管理”,于是规范教育便成了教师对幼儿进行严格控制的过程。

思考与建议

1.关于规范的合理性

本人在研究中也经常碰到教师们抱怨:“现在的孩子真的是越来越让人不省心,越来越不像樣!”难道教师眼中的“像样”就是按照幼儿园的规范要求一板一眼地做事而不允许有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教育者们在评论幼儿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幼儿园班级规范本身的合理性问题呢?如何才能让幼儿在合理的规范下健康、快乐地生活呢?

(1)规范制定的民主性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总是以成人的价值观、思想及行为方式去看待并试图影响乃至规范幼儿,在制定班级规范时,只考虑方便控制和管理幼儿而完全掌控制定权,而忽略了孩子们真实的想法。当幼儿班集体形成后,教师要带领全体幼儿参与规范的制定,让幼儿各抒己见,教师在纵观全部意见后对规范要求进行整合、制定;当规范运用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找到原因,一旦是由于规范本身不合理造成的,就要重新与幼儿面对面商讨,对规范要求加以修正,以使规范真正行之有效。

(2)规范内容的合理性

幼儿一日生活中所有的环节及其时间都应该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因此,制定合理的规范是实施规范教育的有效途径。制定的规范应该是幼儿能接受的,遵守某条规范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和幼儿自理活动特点要相一致。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越大,则幼儿越难以遵守,靠教师强制执行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规范,久而久之,只会加抗拒情感。

(3)实施的平等性

在幼儿园班级规范应用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教师也必须以身作则,因为,在幼儿园班级中,教师不是凌驾于班级之上的,而是班级中特殊的一员。对于教师片面地决定、强加给幼儿的规范,往往缺乏民主性、合理性和平等性,即使幼儿遵守了规范,也是出于无奈和害怕惩罚,是消极的反应,这样,儿童在规范之下的行动就不是快乐和自由的。

2.关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

研究表明,在各阶段的教育中,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育效果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幼儿教育阶段尤其是这样。

(1)对幼儿行为的理解能力

教育者们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身体、心理方面的发展水平,了解他们的成长规律。幼儿教师必须要提高对幼儿行为的理解能力,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加以对待,面对不同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灵活变通,用心去捕捉每个幼儿身上的可爱之处、不足之处,做出合适的反馈。

(2)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能力

所谓反思就是指对自己原有的想法、观点或行为进行回想,从中找出不恰当、不合适的地方,以求进一步加以避免、改善。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自我反思不仅仅是个人的一种修身之道,更应是寻求理想教育方式,使幼儿朝向理想教育目标发展的手段。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注意思考班级规范教育中发生的每一件事,站在幼儿的立场进行思考,那么,他就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规范教育方式,对幼儿采取积极的、支持性的行为,班级规范内容及教育方式就会趋于合理。在班级规范教育中,教师应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幼儿健康和谐发展作为调整教育工作的标准,而不只是着眼于单纯的某项教学任务,工作计划的完成。

【作者单位:灌南县机关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规范班级幼儿园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班级“四小怪”
来稿规范
爱“上”幼儿园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