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2018-02-26 13:39刘彩霞
教师·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备课教学反思

刘彩霞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108-02

摘 要: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求教师的思想观念、角色认识发生转变,其次高效课堂对教师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及总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因课施教、因材施教,灵活多变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领学生真正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关键词:高效课堂;备课;教学实施;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究学习。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它是教育教学形式的一次巨大变革。

首先,教师要做好观念、角色的转变。教师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应从思想观念上高度认可高效课堂,尽快做好角色转变。高效课堂模式下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灵魂人物,而是主导者,负责课堂的组织、设计、参与;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主场,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 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去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学生的学习观念也要跟着转变,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且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高效课堂对教师课前备课、课堂实施、课后反思及总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不断拓展备课的内涵和外延

笔者经过七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要上一堂成功的课,首先,要备好课。备好一节课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教法。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我们还应该集体备课,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

(一)吃透教材才能高屋建瓴统领课堂

教材是众多权威专家精挑细选、反复提炼编制的,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所以备课时,教师一定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吃透教材即明白教材中的知识定位、内容组织、思路设计。只有教师自己对教材“了如指掌”,才能使教材在学生心中“明朗透亮”。

1.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

一节课的课容量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成果,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知识覆盖面和深入程度。

2.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和突破点

一节课的内容包含许多知识点,所以教师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面面俱到,模糊了重难点的掌握,又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3.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于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教材中已有所安排,但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细致的安排,不可照搬。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前对教材有正确的把握,明确重难点,确定合理的难易度,以及讲授顺序,方能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不至于盲目。

(二)备好课、做好预设才能对症下药

提到备课,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一切设计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更要依靠学生来实现。所以,教师只有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因素,才能使课堂学习积极高效。

1.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备课中一定要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八年级英语课本中“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实物教学这个环节。课前准备了搅拌机、香蕉、牛奶等所需食材,并教学生现场制作香蕉奶昔,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几乎所有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香蕉奶昔的制作流程能脱口而出。

2.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重难点的确定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虽然教学大纲和教材都规定了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来重新分配;内容的深度、广度也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增减。

3.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家庭背景、社会环境、遗传因素、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性格差异、智力取向,这些独特性就意味着人的差异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三)备好教法是升华课堂艺术的点睛之笔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一个教学设计,经不同的教师展示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设计,经同一个教师展示也会有不同的反响。因为不同的授课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风格不同。有的教师授课风格轻松愉悦,有的教师授课气氛庄重严肃,还有的教师授课语言幽默诙谐。所以,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课型、学生的状态来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英语听说课就比较适合选用情景教学法、激趣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效果;阅读课则比较适合选用任务性教学法,教师指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来思考、解决问题,进而达到锻炼其阅读能力的目的。而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师示范法等教学方法就比较适合写作课这样输出性较高的课型。相比听、说、读,写是一种较高难度的语言技能,所以教师首先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譬如给出一些写作范文、寫作思路指导、写作结构分析等。在此基础上,单独完成一个语篇的写作对很多学生来说还是有不小的难度,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学生创作的方式,非常值得提倡,很多困惑在学生间相互的讨论、质疑中越来越明了,进而使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二、不断提高课堂设计和调控能力

新课改要求课堂的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课堂是师生、生生双边互动的舞台。教师负责组织与宏观调控局面,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一个完美的教案,只有得到完美的教学展示,才能产生“1+1>2”的教学效果。如何组织高效课堂教学呢?

(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是教师的听众,这无形中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制约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新课改提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提出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所有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效果好起来。当然,再好的东西也并不一定适合拿来直接用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以整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至理名言都体现了一种教育理念——教育不是为了教会学生知识,而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高效课堂提倡合作探究型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学习,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三)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培优补差工作,特别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要搞清楚差在哪里、为什么差。调查表明80%的后进生成绩落后的原因在于“懒惰”,课堂上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或是抄袭作业等。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如在课堂中多提问后进生,尽量给他们创设情境表演、板书的机会,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要找优等生与后进生结学习对子,形成“一帮一”“一促一”的学习小组,以优带差,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四)锤炼教师语言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设计者,语言是开展教学的主要工具。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我们常见这样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语言表达欠缺,常常词不达意,无法实现应有的效果,这说明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效率。

三、不断反思和总结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一)及时修改教案,完善不足

一个好的教案不是备出来的,而是经过课堂实践的多次锤炼改出来的。设计再完美的课,在实施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教师课前对学生的预设不一定总是准确的,只有经过课堂洗礼的教案或教学设计才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及时在课后修改教案,完善不足。

(二)勤写教学总结和反思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养成勤反思、勤总结的好习惯,切实做到每课一反思,写下成功的经验,记下失败的教训。事实证明,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有利于教师获得第一手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和进步。设定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提煉的重难点是否准确,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课容量大小如何,知识的密度、梯度是否合理,这都只能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逐一验证。教师课后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总结,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下诞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它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要求远远高于传统。为了适应高效课堂的要求,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首先要从观念上认可高效课堂的现实意义。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教育教学素养、文化知识素养,以及语言能力、组织设计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地做好备课、上课、反思,撰写教学论文、坚持教改等工作。实现高效课堂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时间的洗礼,经过课堂实践的锤炼。

参考文献:

[1]周成平.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陈 芳,程小文.今日课堂缺什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赵国忠.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新变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5]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7]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8]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J].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9]谭 颖.有效提问成就高效课堂[J]. 教师,2010(25):89.

[10]孙智琳.浅谈如何创建高效英语课堂[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68.

[11]王海琴.教师在打造高效课堂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173-174.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备课教学反思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