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
【摘要】本文论述基于有效教育理论的普法教育路径,从建立普法教育师资队伍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两方面体现有效教育的理念原则与操作方法,使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关键词】普法教育 有效教育 师资队伍 体验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A-0076-02
有人说:“三流的学校管理靠权力,二流的学校管理靠制度,一流的学校管理靠文化。”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活的灵魂,它彰显着学校的个性与品质,反映了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玉林市玉州区第五初级中学(以下简称“五中”)青少年普法教育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块招牌,是学校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精华的部分,引领并促进着学校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近年来,有效教育掀起的这股思辨创新思潮在玉州大地蓬勃发展,硕果累累,而五中在青少年普法工作方面正是乘着这股东风顺势而上,充分吸取了有效教育体系的理论精髓,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摸索出了一条基于有效教育理论的普法教育之路,形成了学校普法教育文化。
一、有效教育成为普法教育的支撑
曾经,五中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深受师资不足、专业不强、普及不广、参与不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长期处于停滞不前、无法突破的境地,成为制约五中德育工作发展的瓶颈。而另一边,五中的教育教学课改却在有效教育理论体系的引领下蒸蒸日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有效教育是一个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为一体的系统操作方式,实用性强,强调课堂教学的宏观调控,强调师生、生生互动的实效性,讲究课堂资源的充分利用,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学校青少年普法教育不就是一个大课堂么?为什么不能利用有效教育理念指導我们的普法教育工作?
2016年,五中的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开始在有效教育理念中寻找理论的支撑。学校普法教育工作短板在于资源短缺、授课方式单一、说教成分太强、缺乏互动,都是由学校的老师利用课堂进行授课,学生只是在“看”“听”“想”“静”中学法,属于被动学习;而有效教育的要素组合方式强调交换使用“看”“讲”“想”“做”“动”“静”各要素,主张资源和要素为我所用,发挥合作学习的最佳效力。这一理念让我们豁然开朗:普法教育的阵地就是一个课堂,推动普法教育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还可以是其他人,学生需要在“动”中学法……
二、“要素组合”显魅力,“平台互动”助发展
有效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运用多重思维,发散性地思考问题,最大化地合理利用资源,动用一切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思路明确了,五中的普法工作小组着手解决普法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怎么“教”和怎么“学”三大问题。
(一)秉承有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坚持“自我为主,社会为辅”,建立一支以学校为主、以社会力量为辅的素质过硬的普法教育师资队伍。学校层面,以政教处为主导,建立起“政教处—班主任—政治、历史老师”的普法教育工作网络。社会层面,以学校法制副校长、“五老普法宣讲团”为主,与司法局、检察院、法院等司法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合作关系,并挖掘家长资源,邀请从事法律及教育相关工作的家长作为法制辅导员。此举不仅让学校普法队伍迅速壮大起来,而且向专业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我校普法师资不足和专业性不强的问题。
(二)实现“教”和“学”的突破,改变只靠传统授课的单一的普法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有效教育要素组合方式的思维,就是要跳出传统的说教方式,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和要素,开展多感官、多维度的立体式教育,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不仅要有警钟长鸣的震慑力,也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简单地说就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式的普法活动。
首先,完善普法教育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站、校园宣传栏、校园警务室、班级宣传栏、学校网站、班级QQ群或微信群,实现普法阵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有更多耳濡目染的机会。从有效教育的理念来说,就是要让法律知识在不同的时间段、通过不同形式反复地强化。
其次,为最大化合理利用资源,五中走出校园,积极与关工委、综治办、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联系,建立校外普法活动场所,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少年模拟法庭、禁毒宣传教育基地等,实现了普法教育课堂由校内向校外延伸。
最后,为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五中普法工作者反复深入学习有效教育的各种课型理论知识,从“平台互动方式”的理念上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平台互动方式”提出教师要抓住关键要素,构建多向度教学平台,提供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主要流程是:筛选关键目标—构建多向度平台—交互—评价。普法教育就是一个“大课堂”,“关键要素”就是普及法律知识,“多向度”是指不同思路、不同方法、不同方式、不同个性表达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普法教育。
为了让学生能够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参与到普法教育中,感受到“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五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有普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班级板报比赛、读书活动、参观法制教育基地、参加少年法庭、社会普法实践、校园文明值勤岗、学生办报、法律知识竞赛、“6·26”国际禁毒日主题活动及“12·4”法制宣传日主题活动等。这些活动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普法教育就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不仅能学到法律知识,还能展现风采、张扬个性……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校园的普法氛围变得活跃,使得普法不再是一字一句呆板的说教,还可以多姿多彩、活力四射,实现了有效教育要素组合方式中强调的“看”“讲”“想”“做”“动”“静”以及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了学生学习中的多要素、多感官的“全覆盖”,这时候的学生不仅是学习者,也是宣传者,更是守护者。
活动开展以来,整个校园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师生神采奕奕、自信满满,对校园生活充满热爱之情,学校校风、学风、班风都有了明显的转变,学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2017年8月,五中在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中被评为“零犯罪学校”,这是对五中普法工作的最好赞誉!
得益于对有效教育理论体系的不懈学习,多年来困扰五中普法教育的诸多顽疾在有效教育思潮的引领下迎刃而解,正如南宋诗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果说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那么有效教育理论体系就是一把利刃,它不仅仅是教法和学法的指导,更是突破思维惯性、培养师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利器,充分吸取其理论内涵的精髓,必将为学校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