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主要从人才培养的专业需求来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从激发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来制定,工商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主体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工商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李宏彪(1979—),男,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学、税收理论与实践。(江西抚州 344000)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应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与企业联系比较紧密的一类专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与迫切。如何依据创新驱动型国家战略对创新型人才需求来制定工商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是这类人才培养首先要明确的核心问题。当前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有着什么样的差异,怎样构建创新创业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是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要求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工商管理類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十个专业。其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也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一)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培养目标从专业需要的基本素质、需具备的知识及能力、培养人才的目标等三个方面规定。从中可以看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多共同共通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基本素质。大部分专业要求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少数几个专业虽然没这样进行描述但也规定了需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2.知识及能力。要求掌握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及实践与沟通能力;3.培养目标。要培养相应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当然,工商管理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主要从知识及能力方面来体现,除需具备共同的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知识,还需掌握专业知识与能力,体现了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差异化。
(二)培养要求
培养要求主要从专业毕业生需获取的知识和能力来提出要求。
1.共同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差异化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2)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3)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从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都是以职业为导向。
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要求
(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是指在现有的思维模式上提出新见解、新思路,在特定的环境中,为满足个人或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社会价值的行为,其涵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类创新。从层次上划分,创新包括基础性创新、支撑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三个层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创新基本都聚焦于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而这些创新都属于应用性创新。创新作为人的一种高级实践活动,是创新主体通过创新手段作用于创新客体而获得某方面绩效的创造性活动。这就要求创新主体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目的和创新能力,掌握为完成创新任务,达到创新目标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创业是不局限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创业包括创业者、商业机会、技术、资源、组织和产品服务等要素,其中机会、团队和资源为创业关健要素。因此,创业的过程可划分为机会识别、创办新企业、新创企业成长管理等三个阶段。所以,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对培养对象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既不单纯等同于创新教育或创业教育,也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简单叠加,它需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学生专业教育三者紧密结合,注重让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对自我以及人生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事业心与创新精神,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形成创新创业行为。因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要求
依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要求中除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之外,还需获取以下知识与能力。
1.掌握创新管理、创业管理、创业法律法规、创意与创新思维、新产品开发等创新创业基础知识;2.掌握商业计划书编写、项目策划与管理、项目可行性分析、投融资决策、创业团队、股权设计等创新创业基本技能。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差异
从对现有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可以看出其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很少提及,也没有相应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也着重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其目标与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制定目标的定位不同
因人才培养定位不同,一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重于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该专业服务的具体行业岗位以及大学生必需的基本素质为前提条件来制定适应社会一般素质需求及专业对口岗位特殊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着重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及创新所需的基本技能的培养,其实质还是对人基本素质的培养。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及侧重点不一样,所以现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对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有提及但不明显,不能达到创新创业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目标不同导致培养要求不同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适应行业岗位需求,其培养要求除需具备基本素质这种能力的培养之外,着重是依据行业岗位的需求来进行要求。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要求同样是依据其培养目标来构建其要求,以达到培养目标。由于目标的不同,自然在要求方面存在着差异。
四、工商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的构建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专业人才培养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两者并不是独立的。专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则是专业教育的实践与应用。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主体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工商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標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工商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相结合。因此,在制定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时,应面向创业与创新竞争的需要,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创新创业规划、基本流程、方法和技能且能够支持企业持续创新与再创业的工商管理人才需求。要达到这一目标,工商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在基本素质、具备的知识及能力、最终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达到三点要求:1.基本素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诚信品质、创新创业思维、开拓精神;2.知识及能力。掌握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创新创业管理、创业法律法规知识、具有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3.培养目标。具备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及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工商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
工商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建立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之上,此类人才除具备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一般要求外,更加突出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做到专业素养与创新创业思维的融合、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的融合、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的融合。要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学生需获取的知识和能力主要体现在:一是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二是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三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四是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五是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信息收集与辩析、创意与项目策划、风险预测能力;六是具备进取心、意志力、创新力、受挫力、决策力、情绪控制力等基本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推进,工商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之中,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应依据经济发展形式的变化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工商管理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彭迪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6.
[3]戴贵芬.创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4]张项民.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J].创新科技,2015,(12).
[5]金成林.基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的管理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4).
[6]韩小花.基于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责任编辑:黄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