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莉
摘 要:随社会环境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也顺应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元化。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中也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课上老师一言堂、课后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而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主导教学、勤动手多动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要将语文学科与生活结合、与其他学科结合、与实践结合,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授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实施多元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将是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
在小学教学阶段,关于如何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方面都潜藏着巨大的教学价值,只有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才能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素质[1]。在教学中解放教师的传统思想,教学方法推陈出新,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热爱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形成健康的教学氛围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一直是一门工具学科,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正是要使学生掌握探索知识必要条件。语文教学方式多样,传统的死记硬背、被动机械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主动关联其他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如在小学四年级下册课文《泼水节》的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只需掌握相关字词句以及对部分语句的思考,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拘泥于课本知识,要结合我国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特点,请班级上的少数民族同学发言讲讲民族特色,也要鼓励其他同学说说他们知道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及风俗等,最后可以为学生放一首《爱我中华》结合歌词内容,教育同学们要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共同促进祖国繁荣。
同样在四年级下册课文《七子之歌》的教学中,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可以不采用传统反复朗读的方式。课前要求学生自主预习相关字词句,课上播放配乐让学生以歌声的形式将课文内容唱出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香港、澳门回归时候的影音资料,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由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特殊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这就要求了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个人素养,为此作为教师在课前要结合课文参考大量文献,了解相关的历史、地理、政治知识,作为学校也要有意识的对教师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拓展活动和讲座,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只有教师自身先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素养,才能适应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从而带动并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
二、注重课外实践与生活化教学
语文教学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提高学语文水平要做到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同时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教学中要注重结合生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积极投身生活,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如在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扫一室”与“扫天下”》的教学中,课文的结尾并没有得出一个固定的理论,正因如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一场辩论,结合课后习题来说一说“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区别,同时可以将这篇课文放置在学校大扫除之前讲,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热情。
又如在四年级上册诗歌《下雪的早晨》的教学中,课文教学可以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教学时可以选择在一个下雪天的环境,给出学生半节课的时间去校园里观察雪景,训练并鼓励学生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以此获取写作素材。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让学生找出我们校园的雪景中与课文中提到的雪景中相似的东西,和不同的东西,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回到课堂后进行提问,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同时还要结合课文教会学生拟人、比喻等写作手法,课后布置一篇作文作业。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会始终贯穿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课外实践与生活化教学更是提升语文综合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合理利用这一年龄段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养成对于知识进行探索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针,进而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为主,利用语文的学习,提升小学生对工具学科的掌握和理解,帮助小学生获取生活常识及技能。除此之外,语文的学习,必须要以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生活实践为主要目标,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才能稳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2]。总体来说,实施多元化的小學语文教学工作,这不仅仅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能够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王东霞.论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评价[J].素质教育.2015(40):22.
[2]唐明祥.实施多元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