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如何注重知识的积累

2018-02-26 01:25吕想安
新一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知识积累语文教学小学生

吕想安

摘 要:本文主要谈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读背、阅读和平时日常实践中注重积累,就一定能拓宽小学生的语文知识面,为小学生积累下丰富的语文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和素养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知识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也作了如下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就需要下功夫研究。下面我谈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在“读读背背”中积累

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新教材在每个“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 中安排了一些诗词、名言警句、词句等,旨在让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三字经》使学生对我国古代的启蒙教材有一点粗浅的了解;背古代对联,意图是让学生感受对联巧妙对偶的形式特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奥妙。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对有些句子,学生可能朦胧有所悟,却难以言表,不必强求学生解释,只要他们在读中形成感性认识,丰富文化底蕴。这样既可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陶冶,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又可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在阅读中积累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新教材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思想,它所入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蕴含着语言美、风景美、人性美的光辉,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徜徉其中,放飞心灵与文本对话,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首先,要拓宽课外阅读面,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学习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语文的学习当成一种生活的探讨,把生活的经验迁移到语文学习中来,沟通课内外,体现大语文教学观。这种思想就体现在新教材的课后“思考·练习”中。每学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材料读一读,引导学生多读书,扩充了课堂的容量,不仅体现了课文只是个例子的精神,还体现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其次,利用写读后感和仿写的形式,逐渐积累。“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笔下来”,它形象地描述了语言由“积累”到“运用”这样一种最高的境界。事实上,语文学习的规律也是一个从到积累到运用的过程,语言的学习,人文素养的培养无疑是在量的储备中逐渐形成。縱观每个“积累·运用”中除了安排了读读背背,还安排了阅读训练,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它与本组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如第四组的课文《理想的风筝》与阅读训练中的《风筝》不但题材相似,而且在表达方法上也有相似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其异同,借鉴其用词造句的方法,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风筝》在主体部分(3-5自然段)一共通过描写七种不同的风筝来表达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理想,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想: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你想通过做什么样的风筝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怎么写?说一说,用它来代替文章的主体部分。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模仿本文的写法,从文中想开去,想到自己的理想,然后表达出来,使《风筝》的容量大为扩充,体现了从学语言到用语言的过程。

最后,要用“心”读文,在读中积累。“文章不是无情物”,它传达的是作者炽热的情与爱,只有读才能把作者深刻的情感挖掘出来。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让读者与作者笔下人物进行角色换位,使读者的情与作者的情和谐统一,使文本中那些准确传神的、充满灵性的语言能唤起学生心中某种情愫。如:指导朗读《理想的风筝》一文中最后一段时,要在理解了主体部分所写刘老师课堂上的情景及课下放风筝的描写的基础上读,当学生读到“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时,他们感悟到的是一个残疾老师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来品味语言、感悟语言,使文字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画面,为之动情;通过读使学生内心的情感得到释放;又通过读出自己的感受赋予作品以生命,沉淀下来,变成他们自己的语言,积累下来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在日常实践中积累

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广泛的,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活实践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大的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作为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体会、感受、理解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从实践中积累生活经验、写作素材,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在观察时,不仅要观察其形而且要观察其神,要善于联想与想象,从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总之,语文知识和素养的积累就是日积月累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从而将这种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知识积累语文教学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 提高写作能力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四点总结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