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国模式”的探寻与建构

2018-02-26 17:56李玉静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31期
关键词:中国模式经济社会学者

李玉静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回首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多年来,由于起步较晚,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一直坚持引进吸收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的技术和继续教育(TAFE),都曾经是我国职业教育学习借鉴的对象。目前,在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的背景下,在国际化过程中,由以前以“输入”为主转向“输入”和“输出”并重,增强职业教育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职业教育要向国际社会输出哪些内容?这成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国际社会的发展历程看,国家经济实力提升的过程伴随典型或特色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和建构,同时伴随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输出和提升,如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视为战后德国实现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迅速成为很多国家学习借鉴的对象,使其成为风靡全球的先进职业教育模式。新加坡作为亚洲经济四小龙,在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教学工厂”模式,并积极向国际社会推介,使之成为新家坡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名片,成为很多国家学习借鉴的对象。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自2004年以来,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模式”的探讨就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重要关注点。国外学者普遍把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制度化路径和形式称为“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陶绍兴,2012)。对于这一模式的含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应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视角认识中国模式。本体论意义上的模式是客观的原型;认识论意义上的模式是一种理论的模式,是对现实的一种概括和总结;价值论意义上的模式强调模式的适用性和推广性(陶绍兴,2014)。还有学者将“中国模式”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认为“中国模式在狭义的层面,指的是中国自己的一套做法、经验和思路;在广义的层面,指的是中国自己的一套做法、经验和思路及其背后的制度安排和思想理念”(候亞楠,郭忠义,2017)。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已经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和研究的对象。

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过程中,我国亟需探寻职业教育的中国模式,并将其进行合理化建构。建构职业教育的“中国模式”是我国未来由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基于国际社会的经验,职业教育中国模式的建构可从如下几方面开展:首先,从职业教育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的角度,强调职业教育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贡献和价值;其次,立足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从最佳实践中归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典型模式;第三,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中国模式进行推广,借助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契机,增强中国职业教育在世界的影响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模式经济社会学者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程门立雪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大学者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
改革开放三十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