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桢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一次在党和国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瞻远瞩、立意高远,是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国土资源工作做出的新部署,是我们前进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新时代国土资源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土资源“两保一调”新机制,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坚实的国土资源保障。
一、把准新时代坐标,充分认识做好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当前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方向,全力以赴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上来,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新时代国土资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国土资源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础资源,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科学规划国土空间,精准保障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用地,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也需要积极用好国土资源政策工具。实践证明,实行差别化用地、用矿等政策,同时做到有保、有压、有控,这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进乡村振兴和富民增收的有效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严格保护耕地,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江苏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0.86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3%,因此说耕地是全省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全省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美丽,都离不开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特别是耕地。推进土地整治向土地“综合”整治转变,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升耕地质量,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抓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可以有效发挥国土资源对乡村振兴和富民工作的支撑与促进作用。
建设美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国土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耕地和基本农田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江苏经济体量大、环境容量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承载压力也日益加重。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力减弱等挑战,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严守生态红线、耕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红线,做好矿山地质的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更好地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明水秀。
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生动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国土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关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做好国土资源工作必须切实维护群众和企业的不动产权益,加强被征地农民补偿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构建法治统筹、公正文明、守法诚信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近年来,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不见面”审批改革部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不断提高了基层群众对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获得感和认同感,这些都使公平正义得到保障,遵纪守法成为习惯,以及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等社会文明程度高的重要体现。
二、立足新时代视野,进一步明确江苏国土资源工作主攻方向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以新时代的事业审视过去、总结经验,坚定发展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积极构建“两保一调”新机制,全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和全国推广。一是创新落实最严格的资源保护措施,有效促进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首创实施“责任+激励、行政+市场”耕地保护机制,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保护任务,全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880.16万亩,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工作在全国推广。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在全国较早出台推进国土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率先推进“矿地融合”工作。二是大力推进国土资源供给侧改革和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有力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实施“重保优供、分级保障”政策,重大项目用地全部保障到位。江苏省作为国土资源部批复的节约集约创新试点,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在全国率先形成江苏特色的节约集约用地战略体系,极大提升了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建设用地地均GDP增长34%,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下降25.4%。三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力促进了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全国第一本证在江苏颁发。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体经济企业5个工作日取得证书。先后出台多项促进富民、支持脱贫工作的意见,使得全省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交易金额累计达101.5亿元,并全部用于扶贫开发。四是打造国土资源改革创新“江苏模式”,持续激发了资源科学利用的动力和活力。常州市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苏州“三优三保”行动,南通陆海统筹,淮安新型城镇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23项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全国独家试点“全省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工作。全国首创“全流程优化审批、全区域便民服务、全业务网上办理、全节点效能监管”的“四全”服务模式,并荣获2016年国土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在全国首创并在全省基本建成实施“慧眼守土”国土资源综合动态智能监管系统,有效消除了监管盲区。endprint
总结过去五年的成绩,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的有力印证,也是要求我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立足新时代展现更大的作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国土资源工作的关联,看到江苏国土资源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进一步明确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如江苏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等现象还很严重,其分布也不均衡,主要分布在苏中、苏北地区,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土地开发强度日益逼近极限。土地产出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江苏省的土地产出率和过去比虽然较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全省区域土地产出、投入也不平衡,苏南、苏中、苏北存在较大差距。总的来说,江苏省国土资源工作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与服务支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相比还有差距,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联密切的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仍需要付出艰巨努力。我们要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主攻方向,着力提升国土资源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站定新时代方位,奋力开创
江苏国土资源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做出了具体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严格保护耕地,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工作,为下一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明确了努力方向,规划了正确道路,注入了新的动力源泉,是我们今后国土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谋划,积极构建与江苏特色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时代“两保一调”国土资源管理新模式,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撑。
坚持精细保护,守牢耕地红线,促进绿色发展。江苏以约占全国1%的土地,负担全国6%的人口,提供了占全国10%的经济总量,而人均耕地仅0.86亩,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六成,加强和改进耕地保护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严格保护耕地,推进绿色发展等要求,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的要求,持续放大江苏特色的耕地保护“责任+激励、行政+市场”机制效应,严格落实耕地管控性保护,着力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不断完善耕地激励性保护,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加快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同时创新耕地保护管理方式,充分发挥耕地的农业、生态和富民功能,促进绿色发展。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统筹谋划国土开发、产业布局、人口分布,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科学划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施“矿地融合”战略,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绿色矿业建设,积极构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土地综合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坚持精准保障,充分发挥国土资源服务支撑效应,促進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国土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坚持有保有压,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供给水平和效能,提高国土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推进用地计划、占补平衡等土地要素供给创新,持续推进“重保优供、分级保障”,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优先保障省级以上重大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合理用地需求,倾斜支持民生、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项目用地,加大对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支持力度,全力服务“1+3”重点功能区战略和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做好江北铁路建设用地保障、精准扶贫等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精明调控,持续激发资源利用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近年来,我们统筹运用政策新工具、技术新手段、行政新举措,积极主动发挥国土资源调控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将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关于节约优先,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要求,通过倒逼和引导同向发力,激励和约束齐头并进,行政和市场有机结合,进一步优化国土资源配置,充分释放资源利用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加快推进省级国土规划编制实施,充分发挥规划管控和引领作用。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导向,持续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和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试点工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统筹推进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等试点工作,服务支撑特色小镇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按党中央和江苏省委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常州武进区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总结边提高,为全国和全省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进行盘活利用,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坚持法治建设,持续改善国土民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我们将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把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原则贯穿到国土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健全完善国土资源法规体系,强化执法监管共管责任,规范权力运行监督,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成法制完备、职能科学、权责统一的国土资源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国土资源“放管服”改革,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农房统一调查登记发证工作,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以“生命工程”的要求和标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国土资源支持扶贫专项行动,保障脱贫攻坚用地空间,并进一步用好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支持政策,在计划安排、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助力帮扶地区和革命老区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坚持党建统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认真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建设的新思想新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领和推动党的各项建设全面进步,不断提高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质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坚持把党建、业务充分融合,以党建统领业务工作,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全力推进国土资源强基固本工程,强化国土资源所的政治功能。充分发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窗口作用,确保基层群众意见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作者系党的十九大代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张 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