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艳
(贵州省毕节市财贸学校 贵州毕节 551700)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于幼儿教育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就需要通过更加有效的方法展开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学前教育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更需要加强教学创新,引入参与式教学法,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参与,对相关知识形成清楚认识和牢固掌握。[1]
所谓的参与式教学,就是指的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构建和谐、平等、热烈的教学氛围,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模式,并非固定的方式,实现参与式教学,有很多不同的手段,比如情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趣味游戏等等。而且,从实施流程上来讲,也存在不同,既可以是全程构建参与式课堂,也可以是在传统课堂中融入参与式教学的环节。实现方法多样,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具体把握。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与当前教育活动的发展大趋势也相符合。从中职《学前教育学》的教学活动来说,参与式教学法也具有显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的学习行为较为被动,往往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和要求下,才会参与到课堂之中。即便是这样,仍然有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这就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通过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转变身份成为课堂主体,从学生的角度来开展学习活动,这就让学生不得不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如此可以让教学活动更加高效。[2]
第二,参与式教学具有更强的体验感,易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借助PPT教案,立足课本对学生展开教学,这样的方式较为理论和抽象,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而在参与式教学模式下,通过各种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如情境构建、角色扮演等,学生有了更强的体验感,能够对相关知识形成更加具象的感知和理解。[3]
第三,参与式教学加强了互动,有助于教学氛围的优化。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关系,教学氛围良好,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状态都非常好。而教学氛围不佳,则容易出现学生脱离课堂,积极性低下等问题。参与式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在参与过程中实现了互动,这就让整体教学氛围朝更好的方向发展,能够优化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是要将这种教学法切实运用到《学前教育学》课堂中,并且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如此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符合《学前教育学》的教学实际。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改善《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所以,必须要符合教学实际。如果和教学实际产生脱节,那么就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具体说来,一方面是要在参与式教学方式的设计上,和课程内容实现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就是符合班级现况,也就是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只有和教学实际相符合,那么参与式教学法才能发挥出切实的作用。
其次,实现参与式教学的方法要多样化,不能局限在单一的方法中。实现参与式教学的方法是比较多样的,除了前文提到的情境构建和角色扮演,还有游戏法、合作学习、问题清单等多种可行的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对这些方法灵活使用,同时要结合教育发展展开创新,确保参与式教学法的新颖性和有效性。
最后,要关注教学评价和方法改进。教学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学前教育学》的教学活动中,目前对于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不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教学活动到后期与学生实际出现不符。在利用参与式教学法时,就需要关注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方法作出调整改进,保证教学活动的质效水平。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讲,中职《学前教育学》课堂中对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还面临着一些问题,这导致这种方法的落实不到位,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参与式教学法的实质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参与,还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让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对于这种教学法的实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即只认识到了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在其中的凸显。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教学活动陷入到一种“伪参与”的局面,也就是学生是被动参与进来,并非主动参与。这样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会让学生内心产生抗拒感,学习积极性会更加低下,这对于《学前教育学》的教学活动而言会造成负面影响,达不到预期中的效果。[4]
根据参与式教学法的原则来说,需要保持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高昂,全程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但是,从实际来看,部分教师并未清楚认识教学方法要多样性这一原则,局限在单一模式中,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前期会有很高的参与兴趣,教学效果也会比较好。但是时间一长,学生的参与兴趣就慢慢下滑了,后期教学活动的效果也就会出现下滑,不如前期教学效果好。比如个别教师善用角色扮演这种方法,在课堂中就一直使用这种方法。前期学生因为这种方式较为新颖,会积极参与。但是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角色扮演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也会跟着下降。
不论是什么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用于知识的传递。然而目前中职《学前教育学》的课堂中,部分教师在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时,并未和课程实际形成紧密结合,教学方法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融入不够,导致学生不能对相关知识形成清楚理解。甚至个别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存在“偏题”的问题,也就是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内容脱节了,这样显然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幼儿游戏的相关知识时,设计的一些参与游戏脱离了幼儿层面,这就没能和课程实现紧密结合,对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效果不大。
评价和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教学是一项长期性活动,需要花费一个学期来完成。但是从学生角度来说,一些学生可能在第一章节的内容学习上就已经存在问题。如果不及时评价,发现学生的这些问题并优化教学活动,那么就可能导致这部分学生的问题一直存在,进而影响到后续学习的效果。但是目前,不少教师没有进行实时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缺少掌握,进一步导致教学活动的优化滞后。
要展开具体实践,不仅要认识到参与式教学的内涵和作用,也要认清当前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对症下药融入参与式教学,这样才能确保该种方法和课程形成紧密的结合,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针对认识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深入认识其内涵,把握这种教学方法的本质。具体来说,也就是要认清参与式教学法的全体学生参与和以学生为主体这两大特征,同时还要把握实施这种方法的基本原则,扎实理论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借助互联网这一工具,查阅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以及他人的学术研究成果,深入辨析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同时,要立足本校《学前教育学》的课程设置、学生情况等,合理构建参与式教学的教学计划。
局限在一种方法中,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就需要打破教学方法的局限,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进行教学。具体而言,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对应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比如教学“儿童观”的相关知识时,其内容就较为理论,涉及到了儿童观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等。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看法和态度的总和,对于幼儿教育者而言,儿童观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其较为理论抽象,那么就可以借助情境构建的方式进行教学。即根据某个知识点,构建一个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这个情境之中,来感受其中的人与事,辨析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儿童观。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体验感受,这样便可以促进学生达成高效的理解。再比如,在教学“幼儿游戏”的相关知识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幼儿游戏的种类、价值、活动准备、观察和指导评价等知识为主。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就比较强了,而且涉及到了具体游戏的开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幼儿的角色,以幼儿的身份参与游戏,亲身体验游戏的过程。通过这种亲身体验的游戏教学,学生便可以有效把握幼儿游戏的实践要点。像这样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参与式教学法并不是仅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参与,其涵盖了教学活动的全流程,比如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总结评价等,这些环节也需要学生参与进来,并非单纯是知识讲解需要学生参与。因此,便需要紧密结合课程,构建全程参与模式。首先,结合《学前教育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学前教育学》的教学目标清楚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同时依照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其次,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参与课堂教学,也就是前文所言采用多种方式灵活教学,打破单一方式的局限性。但是这个环节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不能让学生被动参与,这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再次,要引导学生投入情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参与式教学法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参与,还需要将学生的情感引导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各种,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得到一定的收获。最后,还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管理和监督。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管理和监督都是由教师进行,这淡化了学生的参与感,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在参与式教学法中,就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的管理和监督之中,也就是要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活动的监控,分析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改善学习。
要让参与式教学始终保持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就需要及时评价不断优化,让出现的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但是,从教学实际来讲,要实现实时评价的困难很大,不可能每堂课都对学生进行评价。因此,可以采用短周期评价的模式,也就是以较短的时间作为一个周期,比如一周或是半个月,每隔一个周期,就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这样可以确保教学评价有效展开。也可以按照课本章节划分,每一章进行一次或两次评价。在教学评价中,也需要渗透参与式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之中。具体来说,要设置学生评价环节。学生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评价,针对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另一个方面就是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这就主要是针对教学方法的个人感受进行评价,并且可以针对自己认为不好的地方提出改善建议。通过学生评价自身学习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感受形成了解,然后据此改善优化后续教学,让《学前教育学》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参与式教学法具有积极的教学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在具体实践中,需要认清这种方法的本质内涵,明确基本的原则。不仅如此,还需要认清当前教学存在的不足,从加深认识、多样化教学、全程参与等方面融入该种教学方法,推动《学前教育学》的进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