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萍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中学,甘肃 兰州)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1997年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也是当前阶段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要点。我国新课程改革自从提出以后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当前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发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现代化教育”。国内在2013年正式接受了“核心素养”的五个支柱,并且正式将“核心素养”的相关要点融入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在2016年9月份,教育部根据我国学生成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我国学生实际情况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提出以科学性、时代性以及民族性作为我国学生发展的基本原则,希望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为了进一步细化“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一些专家学者以学科为界限,进一步阐述了不同学科下的“核心素养”。以数学学科为例,相关的研究人员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直观想象和运算能力。这为我国数学教育中的教学目标制定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有效促进了我国数学教学体系的发展。
现代化教学体系已经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教育中更强调对学生个人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就此详细分析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数学抽象指的是抛弃原有的外在属性,根据数学的研究对象来总结知识梳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抽象”是学生形成理科思维的重要基础,只有掌握了“数学抽象”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在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核心放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在复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搭建一个完善的知识架构,进而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很多知识都依赖于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在复习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复习内容来帮助学生创建合适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归纳以及总结。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进行“数学建模”,通过模型的建立来更好地分析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逻辑推理”指的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必然关系展开一系列的推断,进而得到事物背后缘由的过程。“逻辑推理”能力是数学学科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很多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以及推理都需要依靠“逻辑推理”能力展开。在实际的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在对一些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时,可以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论证,让学生充分体验逻辑推理的过程,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以多种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题目进行推理解答,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问题的核心要点,了解逻辑推理的方向以及思路。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发现自己在以往学习做题中存在的错误,分析出错的具体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很多学生在出现错误时往往只关心错误的内容,不关心错误产生的原因,这样一来即便是复习纠错了,也是“治标不治本”。对此应当让学生自我思考与分析,首先思考自己的做题过程,在做题时是如何分析、如何思考的,进一步还原自己出错的过程,找到导致自己出错的核心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还是计算错误;是读题错误还是逻辑推理错误,找到核心原因以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统计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统计自己不同知识点在考试中的丢分率以及得分率,进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在知识点上存在的疏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复习课相对于传统的复习课而言更适应当前教育体系的发展要求,其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开展的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复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无论是教学的模式、教学的方法还是教学的内容都要进行全面优化,对此相关的教育人员应当进一步加强研究,针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体系进行探索,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