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立兵
(镇原县殷家城九年制学校,甘肃 庆阳)
初中是学生个人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而初中语文作为引导学生形成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课程,对于学生的个人品质与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利用现有条件,着重对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表达能力进行提升。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书面与口语两种表达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在市场经济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人才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市场竞争的关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竞争中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寻求一种能进行自我展示与表达的有效工具,而表达能力就是其中的核心环节。只有在正常交流沟通中将自己的思维意识、立场想法等充分表达出来,才能让企业与他人真正了解个人的技术能力与个人形象,这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外在综合竞争素质。另外,表达能力本质上就是个人的影响能力的综合展现。个人只有在拥有丰富底蕴、环境愉悦的情况下,才能完全放松自我进行交流表述,在社会交往中灵活应对[1]。
人的正常表达能力除了先天因素外,还需要经过后天培养进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就是进行后天培训的重要阶段。因此,为了提高个人自我表达与逻辑层次思维能力,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表达能力课程,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展示自我,提升准确表述自我思维意识的能力,让学生拥有较为强大的交流表述能力。这样不仅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社会交流能力与逻辑层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综合竞争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师生间的关系,有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改进。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初中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过程中对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往往认为学生的考试成绩才是整个教学的关键,而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与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导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校领导层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与发展前景。
由于初中学生处于初升高的特殊阶段,面临非常大的社会家庭压力与升学竞争压力,加上初中课程教学内容多、安排紧,导致学生将所有精力都投放在理论学习上,而忽视对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2]。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并不能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适当的引导与适量的培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花费的时间与精力非常有限,甚至有的教师为了顺应应试教育机制而认为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是毫无意义的事。而学生本身对于表达能力并没有正确的理解,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初中学校领导层与语文教师应该从自身树立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正确认识,要改变传统只认学生考试成绩的思想,顺应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综合性训练。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灌输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思想,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对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能积极配合教师的课程教学。其次,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定期安排课外活动,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升自我,培养学生在困境中自我表达、自我解决的能力。再次,学校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适当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丰富经验,从生活中学会自我表达,让学生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社会关系。最后,要注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与引导,让学生拥有自我表达的思想与意识,为学生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国家对教育领域的关注度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有了新的要求,促使学校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逐渐增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而初中语文教学也顺应时代发展,在传统语文课程教学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与发展[3]。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学生自我交流与讨论的环节,引导学生针对自身所学知识,经自身逻辑思维转换组织成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课程安排设置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特点,组织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的辩论会等,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表达能力锻炼环境,调动学生独立表达自我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关键阶段,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教师与学生需要互相配合努力,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培训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表达,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