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炜
(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高级中学)
自从通用技术成为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必修课程开始,高中课程改革的课程设置理念也由应试教育向着实用教育转变。而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是技术课程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认识、工具的运用、操作程序的把握及操作成果的评价等,获得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对技术过程与方法的领悟和掌握,以及对技术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我个人认为要想把通用技术课上得有趣、有用,必须谱好三部曲,希望能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相互借鉴来优化课堂教学。
案例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因此案例的选取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见过、听过,才能谈出自我感悟,才能使案例分析不流于形式。
在讲《技术的价值》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运用调查鞋子的发展历程,试着从分析鞋子为什么得到发展,满足了人类的哪些需求,运用了哪些技术,学生很快能分析找出关键点。
学生课桌桌面上每天摆放着很多的书,有时上课了,还在慌乱的找书中,因此在《简单结构设计》一课中,我设计了案例分析:以简易书架的设计为例,说明简单结构的设计过程与方法。
在使用案例时,应注意形式的多样化,除了对学生进行提问外,还应让学生动手,亲身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技术试验及其方法》一节中,对书中案例分析:纸张的结构造型与强度的关系试验报告改为试着用纸张做桥梁的桥面,哪种结构的桥面强度最大,进而分析结构造型与强度的关系,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探究活动中体会到技术试验的重要性。在《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一节中,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科学性原则中加入了学生活动,全年级进行龙舟比赛,如何让自己班级取得这次龙舟比赛的第一名,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理解了在处理复杂系统分析与优化问题时,往往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数学工具。
项目设计要和真实世界相联系,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项目设计可以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两种设计方式。
封闭型可以给定设计题目,学生可以对生活中凳子、椅子、台灯、建筑物、服装、工艺品等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型设计,给出合理的改进方案,并画出草图,进行模型的制作,例如,我们的项目设计题目有:孔明锁的设计和制作、壁挂花篮的设计和制作、走马灯的设计和制作、多功能书架的设计和制作、小台灯的设计和制作、万花筒的设计和制作、交通工具模型的设计和制作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小组成员所掌握的知识结构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设计和制作。
开放型的设计,不给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发现的问题继而进行的创新性设计活动。相应的设计题目可以范围宽广一些,例如,我们的开放型设计题目有:创新发明类、模型制作类、工艺装饰类、教学工具类、服饰设计类、电子机械类等,在开放式题型的设计中,教师需要多下功夫,多查资料,多了解一些社会的前沿动态,尽量多地给相应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些敏感的问题,例如商场购物后,到地下停车场找车的困难、如何解决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如何实现家庭用电设备的自动化管理等,这种项目的设计,对学生技术知识的要求相对比较高,需要老师在平时上课和交流过程中着重发现、重点培养。
在项目设计方面,我们学校两年的必修模块的教学中,会有四次大的项目制作活动,学生会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有人机关系等因素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作品,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加深设计过程、设计的一般原则以及人机关系的概念。
学生作品的评价在整个技术活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既是对学生技术活动的一个鼓励,也是对学生技术成果的一个肯定。学生作品的评价依据制定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学生作品评价的内容包括:方案设计表打分,作品打分、平时参与程度打分、期末笔试成绩四部分,评价标准通过设计评价量化表,一般在项目设计上,每个班都会分为13~14个小组,每个小组下发一张评价量化表,对各组作品根据评价标准进行严格打分,求平均分。最后根据四项成绩按比例算出总成绩。
综上所述,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离不开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对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进行加工,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同时学生在整个技术创造过程中,通过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通过一项项技术设计任务的完成,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使得创造力成为自身一生受用不尽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