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西董街道办事处鹤伴中学 王迎新
刘湛秋的《雨的四季》,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对雨的四季展开精彩描绘,给读者带来清新感知。这篇散文和朱自清的《春》有很多相似的描写手法,非常适合展开语言赏析活动。为帮助学生顺利启动赏析思维,教师要从不同教学环节展开赏析引导,让学生逐渐建立赏析认知。自由初读、设疑精读、拓宽研读,体现不同赏析阶段的不同赏析思维,为学生综合语文素质提升创造契机。
《雨的四季》有明晰的结构特征,先总写对雨的印象,然后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展开细致描绘,写出不同季节雨的突出特征,也写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最后两个段落属于直抒胸臆,对不同季节雨进行集中赞美,情绪高亢热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教师要从结构出发,为学生布设阅读思考任务,学生会很快进入到赏析状态。
课文初读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学生倾听很认真,教师发动学生展开仿读训练,学生诵读热情很高。教师给出初读任务:作者从一年四季四个角度写雨,不同季节的雨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呢?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总结一个季节的雨,你会如何形容呢?学生诵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学生都能够有比较出色的表现。有学生说:春雨的特点是柔情无限,充满生机;夏天的雨热烈而粗犷;秋天的雨端庄而深思;冬天的雨自然而平静。也有学生说:如果让我用比喻来说四季的雨,我会这样说:春雨像小姑娘,温柔而美丽;夏天的雨像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秋天的雨像成熟的长者,稳重老练;冬天的雨像睿智的老者,虽然步履蹒跚,却透出威望和坚毅。
教师为学生播放诵读音频材料,给学生带来丰富感知信息,虽然教师没有提及赏析字眼,却让学生在自由诵读体验中完成了赏析思维启动。特别让学生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不同季节的雨,给学生带来更灵动思考。从学生表现可以发现,学生学习思维是非常灵敏的,其赏析操作准确抓住了不同季节雨的特征,这样的赏析操作具有很高的价值。
课堂教学继续延伸,教师发动学生对文本经典描写展开定向性赏析,先要圈定赏析范围,甚至是指定赏析内容,然后是给出赏析提示,并规划出赏析思路。初一学生赏析基础还比较薄弱,而且很容易陷入惯性思维窠臼之中。只要提及语言赏析,学生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修辞方法运用,离开修辞就不会赏析了,这是很多学生都存在的赏析短板。因此,教师要给出矫正性引导,帮助学生梳理赏析思维。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之中,对经典描写片段展开定点研究。如“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很显然,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教师在赏析操作时给出特别要求:认真阅读这个文段,说说这些描写好在何处,除了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特点?学生展开热议。“应该写春天的雨,这里却写树、树叶、花苞,这应该是侧面描写,烘托出春雨的柔情。”“春雨应该有强大的魔法,居然能够让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和灵性。”教师对学生个性理解给出专业点评,肯定了学生的赏析表现。
精读赏析是文本阅读核心操作,从学生赏析情况能够看出,教师引导是非常有成效的。学生能够找到侧面描写,足见教师引导是成功的。赏析没有固定格式,教师引导方向明晰,学生赏析思维启动顺利。
研读带有拓展性,属于深度赏析活动,教师在这个环节展开赏析引导时,需要观照学生学力基础,更要观照学生课堂思维表现,如果学生赏析思维活跃度很高,研读设计不妨提升难度要求。学生对语言赏析大多具有局限性,只是对语段本身特征展开解析,关联意识普遍欠缺,如果能够从关联视角展开引导,让学生学习思维深入到文本主旨,其赏析自然会更丰满起来。
《雨的四季》最后两个段落,作者情感集中表达,情真意切。如最后一段:“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表达作者对雨的热爱之情。从主题角度倒推赏析操作,学生赏析思维会获得更深刻触动。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关联性赏析活动:随意找出文本精彩的描写片段,展开个性赏析,要体现关联性。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赏析操作顺利展开。有学生找到这句:“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并给出赏析:秋雨带着丰收的喜悦突然光顾了农家,这是一种登门拜贺吗?在金秋时节,能够等来这样一场及时雨,农家的欣喜溢于言表。这里的怀想、动情,深深道出了作者的由衷赞美之情……教师对学生赏析表现给出矫正性评价,并给出一些深度思考提示。
让学生展开关联性赏析,接轨文本主题和作者情感,自然是提升了赏析的思维品味,其赏析带有深刻性和现实感。赏析是一种心灵交流,让学生走进赏析思维的精彩世界,学生获得的赏析感知会更丰富、更出彩。
语言赏析是初中语文最为常见教学方法运用,为帮助学生构建赏析思维,教师要对不同教学环节展开优化处理,并给出一些个性引导,以成功激活学生赏析思维。发动学生展开自由阅读、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拓宽研读域度,都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新赏析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