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郑楼实验学校 高书高
江苏省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 张 文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学生客观存在身心、认知、情感等领域发展的不平衡,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同学吃不好和吃不饱的现象,笔者依据学生存在的各方面差异对学生科学分组,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学练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学生的技能学习和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因为各种因素的左右,学生运动能力也是良莠不齐,有些学困生害怕体育,甚至是厌恶体育;而大多数的学生谈不上运动兴趣,但是他们学习体育态度端正,能按照体育教师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当然也有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教师只要稍微点拨一下即可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科学分组,对擅长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分在提高组,对有体育潜力的学生可以分在潜力组,对基础差的学生可分在基础组。提高组在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后不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活动停止,应巧妙设计,在本课基础知识之上拓展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整个动作技巧,达到学以致用;对于有运动潜力的学生来说,教师不应该让他们满足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依据最近发展区为他们设计科学的学习内容;对于学困生来说,只需他们稳扎稳打,促使他们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技巧、技能即可。
以篮球体前变向突破为例设计教学目标,1.提高组的技能学习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组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掌握体前变向技术动作,并且能在教学比赛中得以应用。2.拼搏组的技能学习目标:在老师引导和启发下,掌握体前变向突破的基本技术,能说出篮球体前变向突破的动作要领,并且能知道交叉突破运用时机;3.基础组的学生技能学习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能基本上做出篮球体前变向技术动作。
优化课堂教学,笔者还以篮球体前变向为例,首先教师讲授体前变向突破动作,并且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内容,提高组在掌握运动技能以后可以考虑组合动作的学习,教师给与点拨和个别指导,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以后还要在比赛中尝试应用,以提升学生进行实战的能力,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提高学生技能运用的能力,并且在比赛中适时地叫停比赛,给个别学生以指导,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比赛的能力,让他们在竞技过程中感受能力提高的优越,在成功中享受篮球运动的快乐;而拼搏组进行篮球运球结合体前变向技术动作学习,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导技术动作学习技巧,教师要强化潜力组学生基本功的练习,潜力组学生要反复练习加深对技术动作的正确掌握;教师可以通过技评给学生定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具有哪些优势,同时也了解自己的不足,对基础组的同学来说,要求学生多做篮球球性练习,多做一些篮球基本功练习,每节课基础组的学生都应该强调篮球基本功练习,而且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基础组学生的学习,基础组学生学习要求同学们做原地体前变向技术动作学习,转体探肩练习,体会蹬跨脚的落点和身体护球,体会中枢脚移动的时机,避免出现携带球违例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来组织学生技能的应用,淡化篮球比赛规则,让同学们体验到篮球带来的乐趣;各层次学生学练方法明确、具体,教师在学生的学练过程中,巡视指导,精讲解疑,尤其是对基础组同学要反复讲解与示范,并多加鼓励与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在教学中,体育教师适时地参与到学生中去,增强师生互动,形成情景交融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评价淡化了互相比高低的常规参照总结性评价,而是注重形成性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体育能力时,仅仅通过他们能否完成所规定的动作来加以评断,这样未免太过片面,不利于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各类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制定各不相同的评价尺度。如提高组采用竟争性评价,高标准、严要求,评价标准高于潜力组;对潜力组采用激励性评价,指明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评价尺度高于基础组;对基础组以表扬鼓励为主,找到其成功的闪光点,消除自卑感,指导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这样,表面上各层次学生之间差距比较大,由于评价方法、尺度有差别,各层次学生在学习难度上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使得教学评价既有针对性,又更加合理。
在现有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实行分层教学还是任重而道远,但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教学发展的终极追求,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艺术性体育教学的路上,笔者永远愿意做一名践行者。
[1]董青松.初中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成长之路,2016(16):63:63.
[2]张培培.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