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汀州小学 黄 菲
情景剧是一种集音乐、舞蹈、语言、表演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行为艺术,具有较强的音乐性、情节性、故事性和知识性,通过情景剧,能够给学生带来较强的艺术审美体验与知识教育。情景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它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课堂单一的学唱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对于小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培育十分有益。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唱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大多通过范唱的形式进行新歌教学,先一句一句地带着学生唱,而后多句串联起来教唱,当学生对新歌比较熟悉之后再整首歌齐唱,最终完成新歌的学唱。这样的教学过于单一,学生对教学没有期待,参与积极性不够,兴趣无法得到提升。情景剧的融入为传统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活水,学生不仅能够唱歌,而且能够通过角色表演的形式参与到情景剧的编创过程中,通过唱歌、对话、舞蹈等形式进行综合性的表演,体验到音乐的美妙,对音乐课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知识,更要注重学生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情景剧融合了较多的音乐元素,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将脚本中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语言、歌唱和动作进行阐释,对角色的性格特征、内心情感进行演绎。通过情景剧,学生摆脱了传统音乐课堂的单一学唱,在情景剧表演中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能够得到有效发展,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把歌唱好、把舞跳好。
音乐剧的编排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艺术创编活动,短则几日,长则一两个月。参与的人数少则两三人,多则几十人,每个人在情景剧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音乐剧的编创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进行剧本的选择和修改、角色的选择和调整,情节的创设与优化,排练的分工与合作……这其中,每个学生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独一无二的,任何一环的掉队都会影响整体的排演。学生通过全员的努力,克服困难,精益求精,在情景剧的编排过程中增进情感,促进理解,学会合作,团队意识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如何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充分挖掘教材的课程资源价值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绿色的梦》一课,这一课讲述了人类砍伐森林,破坏了大自然,也破坏了动物们的生活家园。因此,笔者以本课教学为依据,给学生们设计了《森林的故事》:森林曾经是动物们的乐园。可是,随着人类不断地乱砍滥伐,动物们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它们惶恐不安;一群少先队员唱着歌,亲手种下了一棵棵小树苗。当绿树如荫时,森林里又恢复了往日快乐的景象。该剧设置了森林的舞台场景;多名学生分别扮演各种惊慌失措的动物、伐木工人以及植树的少先队员等。通过这个情景剧的选择不仅能达成音乐技能的基础目标,也能实现思想育人目标,因此是很好的情景剧编创内容。
在音乐剧编创中,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导演”功能,当学生的编创活动遇到瓶颈的时候要发挥好自身的指导作用。在《森林的故事》的情景剧中,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动物们的心情,烘托出动物们伤心绝望的情绪以及对人类乱砍乱伐树木的愤怒。学生对此不知所措。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搜索相关音乐素材,播放给同学们听,看什么样的音乐与情景剧的内容和情境相符,经大家讨论,最后决定:为呈现森林美景的画面选择了《天籁森林》中一段舒缓安静的音乐;当森林被破坏动物们着急惶恐时选择了《不得了》这首歌,以表达动物们的愤怒和反抗;当少先队员种下的一棵棵小树苗又长成参天大树,森林又恢复往日欢乐的景象时,选择了欢快跳跃的《森林狂想曲》以表达高兴激动的心情。这样,教师通过适时地介入学生的编创活动,及时解决了学生的编创难题。
在准备阶段,同学们根据自己所选择的角色制作合适的道具,如小鸟、小熊头饰,伐木工人的斧头、树苗、锄头等,在道具制作过程中大家互帮互助,发挥自己的绘画、手工制作特长,给同伴们排忧解难。在排演过程中,学生发挥各自所长,朗诵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旁白,嗓子好的学生负责情景剧中的插曲演唱;表演能力强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模仿能力选择不同的角色。当有学生发现自己无法胜任角色的时候同学们互换角色,力求更快更好地完成情景剧的编创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团结互助意识和集体观念得到了有效培养。
音乐情景剧作为一种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它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组织形式,为小学生们带来了别样的音乐活动体验。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音乐情景剧一定能够更好地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杨爱文.小学音乐情景剧的实践与思考[J].情感读本,2017(24).
[2]杨罗琼.音乐情景剧促进小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实践研究 [J].新课程(上旬刊),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