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媒体背景下的舆论场研究

2018-02-26 21:54梁芷璇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议题舆论传统媒体

梁芷璇

(兰州财经大学 商务传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一、基于自媒体背景下的舆论场研究

当今社会,互联网不仅打破了人与人交流的空间界限,更为公众提供了随时随地发声的自媒体平台。在自媒体背景下,信息的发布者可以是任何群体或个人,公众发布的信息剧增,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可能迅速被覆盖、淹没,这意味着话语权从高度组织化的媒介组织分散到了每一个个体。而话语权的转移使公众在一些热门事件中甚至能够主导舆论走向,左右事件的发展和政府的决策。

二、自媒体与舆论场的定义

美国学者吉尔莫曾将媒体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闻媒体1.0(old media)、新闻媒体2.0(new media)、新闻媒体3.0(we media),并在《下一时代的新闻:自媒体来临》中指出:自媒体是未来媒体的主流。国内学者对自媒体的广泛研究始于2009年,是与微博、微信等社交互动软件的研究同步进行的,自此,自媒体的概念也不断丰富,是信息传播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

“舆论”一词最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相关表述文献,我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陈力丹教授认为,舆论是公众对于社会中的种种问题、现象、事件所表现出的立场、意见、信念和情感的整合。所谓“场”,即与内部事物相联系的所有外部环境的统称。舆论场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场所,而是一个包含若干刺激因素的,能使公众形成同样观点的虚拟场所。

三、自媒体背景下舆论场的形成

自媒体背景下舆论场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舆论场的议题

自媒体背景下的舆论场涉及的议题众多,可能是传统媒体报道的某个新闻,也可能是网络社交软件上网友的爆料,但并非每一条信息都能成为热门议题。舆论场所涉及的议题主要包括:涉官与涉腐;涉富或贫富差距;涉及公平正义;涉及中外关系、民族及信仰;涉及伦理道德;涉及民生;涉及公共安全、重大事故、灾害;涉及明星绯闻、知名企业、敏感地域等。

(二)舆论场的发起者

当传统媒体提供的某一新闻或网友的某一爆料符合舆论场的关注点,公众会迅速通过网络社交软件对其进行转发,一传十、十传百的裂变传播很快就能将事件推向全民关注的焦点。拉扎斯菲尔德曾提出“两级传播”理论,认为媒体往往是通过“意见领袖”影响受众。自媒体背景下这一现象更为明显,“意见领袖”通过开通网络社交账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影响他人,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三)舆论场的构建与发展

舆论场形成时,某些议题会在自媒体和传统媒体间形成互动,信息会从互联网流向传统媒体,形成溢散效应。自媒体传播的热门议题通常都具备社会性和新异性,这符合传统媒体市场炒作的取向;而低门槛准入的自媒体导致信息可信度较低,又需要传统媒体对事件进行查证考究。由此,二者相互作用,加速了舆论场的构建与发展。但任何一个社会舆论都会经历出现、成熟和消亡的过程,舆论场也是如此。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信息传播快捷,公众不会对一个话题保有持续的关注热情,随着话题的不断出现,公众被新话题吸引,注意力削减,事件的相关舆论场也就消失了。

四、自媒体舆论场的特性

传统媒体打造的舆论场深受传统媒体传播模式的影响,是在一定范围的时空内形成的公众情绪化行为及一致意见。而自媒体背景下的舆论场则完全不同,微博、微信、直播等软件都扎根于移动智能设备,新兴设备的升级更新与软件的交互传播令自媒体背景下的舆论场具备更多独特的属性。

(一)舆论场承载体的不固定性

互联网时代,移动智能设备改变了公众的社交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一方面,智能设备与自媒体软件的普及催生“公民新闻记者”的出现,带动了“公民新闻”的涌现,这些“公民新闻记者”随时记录自己身边发生的新奇事件,用极其震撼的图文或视频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移动智能设备充分利用了公众的碎片化时间,让公众能随时获取信息、及时参与讨论。自媒体背景下的舆论场是靠公众个体建立的,而连接这些个体的纽带则不仅是亲友关系,还可能是未曾谋面却有着共同观点或态度的陌生人关系。

(二)热门议题的互动实时性

基于不同社交软件的舆论场,其共性是议题的互动实时性,但不同软件的功能设置也会对议题的互动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微博提供的是全开放的互动平台,用户的互动方式主要有关注、评论、转发、点赞,只要是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关注的某一用户发布的言论,都可以对其进行评论等操作,也可与其他的用户交流、互动。而微信提供的则是半开放的互动平台,用户主要是通过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分享到微信群和朋友圈来实现互动。2016年,直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很快就有一大批“奇人异士”通过各种类型的直播吸引公众的眼球。往往关注同一直播人物的公众有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他们的互动更有沉浸性。除此之外,以上软件还为用户提供跨平台互动的“分享”“转发”等功能,从而扩大热门议题的互动范围,拓展舆论场的影响力。

(三)舆论场场景的海量、多样性

自媒体背景下的舆论场营造的场景往往画面感极强,不论是以娱乐休闲为主题的轻快场景,还是以公益国祭为主题的肃穆场景,都会给公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海量的议题会造就海量的场景,而海量的场景就会不断创造出新的主体和关系,并创造出新的舆论生产范式。自媒体舆论场中场景的多样性利弊参半,虽然能确保舆论场的活跃度,保证公众的参与积极性,但也会造成“烂尾”现象,过度消耗公众的注意力。

(四)公众的群体联动现象

自媒体舆论场中,公众对于热门议题的意见和态度往往会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的带领下由起初的零零散散到趋于一致,最终达成共识。当公众的意见趋同之后,就会形成群体联动现象。群体联动并不等同于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一般是指公众由线上临时、突发的抱团行为演变为线下诸如游行示威之类的社会集群行为;群体联动则是一个中性词,不单指人肉搜索、网络暴力、恶意谩骂等恶行,也可以指网络募捐、公益事业等善行。

五、自媒体背景下对于舆论场的理性思考

在传统媒体掌控舆论的时代,公众对于舆论的参与度低,对政府的决策也无法发声;自媒体的出现、自媒体舆论场的构建则让公众看到了参与的必要性与有效性;政府也能在收集民意方面更加全面、精准,让作出的决策更加符合民意。然而,我们在肯定其积极方面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媒体环境下言论自由背后潜伏的非理性元素。例如,现在微信、微博上常出现的散播谣言、用语粗暴、诋毁性言论等,更有甚者恶意抹黑舆论场焦点事件的相关人物或进行人肉搜索。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媒体有所思考。

(一)公众个体:文明互动,规范网络行为

自媒体为公众提供了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但是其培养出的舆论场的善恶与否取决于个体的素质高低。每一个自媒体用户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做到自律自守,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为自己发表的言论负责,并提高自身素养,增强鉴别能力,面对网络谣言力争做到不轻信、不传播,对热点事件不盲从、不冲动。

(二)政府部门:完善有关自媒体平台的法律法规

政府部门应继续完善有关自媒体平台规范和自媒体用户行为规范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从法律层面严格界定自媒体平台上用户言论自由的界限,那些造谣生事、恶意诽谤、网络暴力之类的行为才能得到遏制,那些恶意操控自媒体舆论场的群体或个人才能得到应有的制裁。

(三)传统媒体:提升主流价值观传播的有效性

自媒体背景下的舆论场是动态多元的传播空间,公众也因此拥有了参与互动的能力。这就要求传统媒体的工作者打破固有的单向传播思维模式,学会与公众互动交流,不仅要尽快整合、核实事实,还要及时澄清、回应质疑。在构建与发展自媒体舆论场的过程中,主流媒体必须抓住时机积极发声,对舆论场中的议题进行完整全面的分析和报道,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媒体舆论场,把握话语权和主动权,提升传统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有效性。

六、结语

自媒体背景下,舆论场的构建和发展比以往更加迅速、广泛,因此自媒体给公众提供的言论自由不应是肆意散漫的自由,而是有约束、有秩序的自由;自媒体背景下,舆论场的良性发展也需要公众、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公众才能更好地利用自媒体平台在舆论场中为自己发声;政府部门才能更加全面、广泛地收集民意,优化决策过程,赢得公众的认可;传统媒体才能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权威形象,得到更多受众的信任,更好地传递主流价值观,真正做到深入人心。

[1]马邹艳.媒介融合背景下两个舆论场的博弈与互动研究[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27(01):100-107.

[2]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课题组,谭筱玲,陆烨.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场与受众认知[J].中国报业,2018(01):43-45.

[3]李龙莲.浅谈互联网新闻传播中舆论的“道德绑架”现象[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2):77+90.

[4]王漱蔚,李晓楠.自媒体环境下的民间舆论场研究[J].今传媒,2015,23(11):11-13.

[5]肖文涛,黄学坚.全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场力量对比失衡问题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5(08):6-12.

[6]徐舟.新媒体环境下“病毒”式传播的概念及机理[J].西部广播电视,2014(20):38.

[7]廖小丽.“快乐大本营”微博营销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议题舆论传统媒体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