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审视与实践探索①
——以宁波TAFE学院“中外合作、中高贯通”为例

2018-02-26 17:50何新哲
现代教育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国际化学院职业

何新哲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改革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职业教育双边合作的深入开展,使得双边的乃至多边的合作办学,成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新领域,极大丰富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网络的内涵[1]。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境外优质资源的有效引进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构建,突出优势与特色。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时间与空间被压缩至以往难以想象的紧密程度,加之生产要素与人才流动规模的日趋扩大,以外语能力、国际专业能力、跨文化能力为主要内涵的国际能力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基于劳动市场的国际化分工与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国际迁徙与流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新世纪不可避免的潮流与趋势。

职业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导向与选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职业教育要促进国际理解和包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责任意识的公民”,倡导各国广泛开展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3]。欧盟将深入推进欧洲内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视为提升欧盟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一环,进而全面提高欧洲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资格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美国自2006年起开始实施以国际化为重点的社区学院项目。英国先后发布系列战略文件,将国际化要求融入到各级各类教育之中。我国于2015年11月出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168号),将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扩大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影响,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与举措。各国政策文件的出台与推进,意味着职业教育国际化将成为世界各国抢占人才高地的主阵地。宁波TAFE学院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坐标中,以世界眼光谋划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有着国际情怀和跨文化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为己任。

(二)实现职业人才的贯通培养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之道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体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实现职业人才的贯通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中高贯通”人才培养方式作为新兴事物,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与贯通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建立在以往“3+2”模式、对口升学考试模式、“3+4”中本分段衔接模式等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基础之上,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和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在职教内部建立人才直升渠道,提供中职学生上升渠道的重要尝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实行职业人才的中高贯通培养,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之道。

宁波TAFE学院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时,选择整体引进澳方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课程包、师资、教材、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等方面。尝试通过整体引进和全英文教学的方式来保证澳方优质教育资源的效益发挥。学院构建起初中后起点中高职贯通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直接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的依据,充分发挥中高职贯通中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和受教育时间长的优势和特点,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整体设计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凸显“理论基础扎实、技能水平高超、职业素养一流”的人才培养优势。

(三)“中外合作”与“中高贯通”之间的耦合关联

耦合关系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4]。从字面上来看,“中外合作”和“中高贯通”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中外合作”侧重的是办学层次的合作探讨,而“中高贯通”体现的是人才培养环节的模式选择。两者看似难以相提并论,但实质上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中外合作”和“中高贯通”之间的耦合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外合作”通过引进境外职教资源,同境外办学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为“中高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必要的先行基础;二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的境外优质教育资源,需要类似“中高贯通”之类的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来发挥效益。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仍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尤其体现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速度和层次上。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系统的广泛推行,有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提升职业教育事业的整体办学水平。中高贯通最为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长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兼具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娴熟的专业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5]。中职教育受制于教育层次与教育年限的限制,难以承担该类人才的培养,而高职教育由于学生在专业教育上的零起点,无法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基础技能训练,也难以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中外合作、中高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将实现“中外合作”和“中高贯通”两者的高效耦合,产生增力,既促进境外优质资源的有效发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增强职业院校整体办学实力,又能保障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审视

(一)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理解

普遍意义上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考虑两个环节:其一,在一定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思想的指导下确定一所学校的培养目标;其二,为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具体运作模型和组织方式。简言之,即主要包括“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两个方面[6]。一定程度上讲,教育理念、教育理论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固定的运作模型和组织方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普遍性内涵,而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内涵在于,“遵循何种教育理念、依据何种教育理论思想、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

为了更加客观、理性地把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有必要走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认识上的传统误区: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同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从分析“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内涵出发。首先,从“模式”的内涵上来看,模式作为一种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它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其既不属于内容范畴和形式范畴,也不属于目的范畴和结果范畴,而是属于过程范畴[7],为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设计与建构,是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总体性表述。其次,从“人才培养”的内涵上来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涉及人才培养的主客体外,还包括理念、目标、途径、模式与制度等诸多要素,而人才培养模式只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系统中最复杂,也是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其关注的是培养过程中专业与课程的设计是否科学,教学制度的制订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有效,而这些正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概念的本质区别。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和学校自身教育资源的特点,由若干要素构成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运作模型与组织样式。

(二)终身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终身教育理论是指涵盖一切有目的的正式与非正式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持续不断地增进知识、技能与能力。终身教育理论既适应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诉求,也反映了未来社会对现有教育理念与方式的挑战。

终身教育理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打破了教育领域中各级各类教育间的互相封闭与隔离,为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间的有效贯通与衔接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贯彻初中后起点中高职五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使中等职业教育不再被看作是终结性教育而是一种阶段性教育,给予了中等职业教育向上提升的渠道和空间,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相互沟通提供了条件。职业教育要帮助学生未来的生涯发展做准备,就必须在中等和中等后教育之间建立相互贯通、紧密衔接的通道。[8]同时,终身教育理论也为实现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之间教育体系的有机对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职教观念创造了可能。概言之,既纵向上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转换与接续,横向上实现了世界各国各级各类教育间的适当对接。

(三)认知发展理论和技能形成规律视角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技能形成规律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心理学依据[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学习或技能形成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等级式增长的过程,早先已经掌握的低层次的知识或技能学习是新的更高层次的知识或技能的学习的必要前提,上一个学习阶段的完成是顺利进行下一个学习阶段的先决条件,技能形成与学习是一个依次递进的过程。

在职业教育领域里,中等职业教育是中职学生继续接受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更高层次的教育的前提,而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更高层次的教育则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继续和延伸。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阶段性教育,为中职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中等职业教育与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更高层次教育的延伸与衔接也正是建立在人的认知发展和技能形成规律的这一要求之上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能违背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技能形成规律。

考虑到中外合作办学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外语能力要求较高,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好外语,才能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加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课程容量较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亟需长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支撑。现阶段,我国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速度、培养层次上普遍落后于西方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难以解决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专业对教学时长与外语水平的要求。“中外合作、中高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以长学制作为支撑,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技能形成规律,整合境外优质职教资源,给予中外合作专业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有效地保障了中外合作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其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举措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对于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10]。“为工作和生活培养技能、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而育人”,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要责任之一。传统的“市场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受教育个体多次就业、转岗升迁、升学留学、创业与自我雇佣等多元职业生涯的发展需求。为此,宁波TAFE学院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人才成长立交体系。宁波TAFE学院采用中高职一体、中外合作、初中后起点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学院整体引进澳大利亚TAFE课程和证书,在澳方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根据本区域国际化人才需求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采用“2.5+2+0.5”模式,前两年半为高中阶段教育,入学标准为中考英语单科不低于总分85%,采用澳方TAFE英语课程重点强化英语教学;后两年,待学生英语水平通过澳方TAFE英语三级后,进行TAFE专业教学和中方高职课程教学;最后半年为毕业实习或后续学习准备。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的既定课程后,并达到中澳双方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即可获得中方和澳方相应文凭,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国内取得的学分受国外部分院校认可,在部分英联邦国家通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转换与接续。学院毕业生既可以选择去澳大利亚西悉尼TAFE学院合作的大学继续修读本科、研究生课程,或申请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以及瑞典等国家的部分高校就读本科课程,也可以选择国内应用本科升学或直接就业。

(二)完善课程体系,实现一体化培养

在中外课程体系的融合方面。学院将整体引进的澳方TAFE课程包与宁波外事学校、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课程进行对照重组,并根据宁波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在课程内容中融入产业发展亟需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形成中澳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前两年半,将宁波外事学校提供的中职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澳方提供的TAFE英语强化课程进行整合,形成结构合理、目标清晰的中职阶段课程体系。后两年,将澳方TAFE专业课程包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课程进行有效对接,专业核心课程以澳方课程为主,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为辅,形成中澳双方互补的专业课程结构。最后半年,根据学生需求,学院提供国内专升本辅导课程、留学预备课程和就业实习课程。按照教学计划,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中方教师承担,英语强化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由澳方承担。在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方面。宁波TAFE学院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在衔接过程中,澳方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阶段课程的实施主体,宁波外事学校则作为中职课程的实施主体,三方通过对相关专业的人才标准分析,根据中高职阶段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标准开发课程,进而制定出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方案,以达到中高职课程的有机衔接。

(三)塑造国际化学习环境,提升人才培养规格

宁波TAFE学院围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塑造国际化学习环境。第一,硬件环境全面接轨国外院校。参照国外院校建筑风格,结合本土文化,全新设计学生教室、辅导教室、学生休闲区、教学走廊、语音实训教室、环幕教室等教学实训场所,打造国际化教学环境,创设岗位模拟情景和原生态英语学习场景,实现全真化语言教学。第二,整体引进澳大利亚的优质职教资源。学院在澳洲职教资源的使用上,摒弃传统翻译编制的固定方式,引进原版澳方专业教材进行教学,采用澳方教学评估体系,充分保障教学质量完全达到澳洲水平。同时学院还依托澳方的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素养。第三,课堂教学采取全英文的授课方式。在TAFE英语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施上采取全英文教学,由澳方教师和中方海外留学背景教师共同承担,不断提升学生对于国际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第四,推进交换生学习项目。与澳洲合作院校开展学生交换学习,深入推进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等工作,营造国际化学习氛围,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五,重点发展学生的国际化核心素养。在澳洲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合作学习能力和职业精神,提高学生的行为品质和综合素养。

(四)健全管理机制,保障人才培养高效运行

首先,在管理体制上,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负责中外合作办学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以明确中外合作主体的业务范围和权责。宁波TAFE学院通过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明确中外合作双方的权责:中方主要负责提供教学、研究以及行政使用的建筑物和相关的基础设施,负责学生日常管理,承担课程总体安排并颁发中高职毕业文凭;澳方负责提供英语强化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负责教学考核与评估,派遣师资,颁发澳方英语证书和文凭(或高级文凭)。同时,双方要共同制定发展规划,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研讨会;中澳双方教学和管理人员定期研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确保项目的有序推进。

其次,在生源质量上,对学生的入学准入条件做出明确规定。考虑到澳方专业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学生入学需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学院规定学生入学英语单科中考成绩不得低于总分的85%。同时,学生在入学后前两年或两年半重点接受英语教育,在通过外方要求的TAFE英语三级考核后方可进入专业课学习。

第三,在师资队伍上,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国际课程执行力强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支外方教师为核心、中方教师为补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保障中外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宁波TAFE学院的师资由中澳双方共同选定,核心课程由澳大利亚西悉尼TAFE学院派遣的教师任教,其余课程由获得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与评估四级证书(TAE40110)的中过澳方培训获得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与评估四级证书(TAE40110)并具备良好的双语教学能力的中方教师。学院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中外合作、中高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师资保障。

[1][8]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91、179.

[2]刘立新.加快推进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N].中国教育报,2016-06-28(第5版).

[3]冯宝晶.“一带一路”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理念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67-71.

[4]周光礼.国家工业化与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55-61.

[5]徐国庆.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设计[J].江苏高教,2013,(3):139-141.

[6]王丽霞,戴昕,刘焕君.“2+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80-184.

[7]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0-36.

[9]刘春生,张村群.论中、高等职教衔接的理论依据[J].职业技术教育,2000,(19):4.

[10]张旺,杜亚丽,丁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J].教育研究,2015,(1):28-34.

猜你喜欢
国际化学院职业
聚焦港口国际化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职业写作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我爱的职业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