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突破“围城之困”的理性思辨①
——基于教育依附理论的视阈

2018-02-26 17:50王运来
现代教育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新建转型大学

王 锋,王运来

(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3)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与之紧密相关的高等教育必然被纳入转型发展轨道。”[1]而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点在于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中国要想实现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重视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大力推进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即加快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发展。“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和国外一些比较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2]面对欧美发达国家依托强大的综合实力构建起的高水平、辐射力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如何在学习、借鉴过程中,排除一切干扰和诱惑,避免沦为欧美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边缘”,摆脱依附发展,最终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这是本研究重点探讨的核心问题。

一、转型的背景:经济、政策、学校发展需求、学生就业等因素驱动

“转型,即从一种型态转向另一种型态,可能是由一种制度转向另一种制度,由一种发展模式转向另一种发展模式,或者由一种发展定位转向另一种发展定位等。”[3]自2013年以来,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被提上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议程,并开始逐步实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不是空穴来风、拍脑袋决定,而是有其深层次的背景,转型势在必行。

(一)经济因素驱动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的叠加口,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4]“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经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产业中的低技术环节,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有待提升。”[5]这就不难理解,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重振工业”和“万众创新”。

中国经济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顺利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当务之急必须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而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就必然涉及到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层次的变化以及企业岗位技术含量、工作内涵的变化。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必然会倒逼主要人才输出单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二)政策因素驱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指导高校合理定位,实行分类管理”。可以这么说,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实行分类管理政策的体现。自2013年至今,关于转型的具体政策如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黄淮学院等35所高校发起成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6]。教育部发布《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7]。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8]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9]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10]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11]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从四个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改革的十四项主要任务。[12]

以上政策的颁布,不断加大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力度和速度。至此,全国上下,掀起了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浪潮。

(三)学校发展需求因素驱动

在2000年至2015年短短的16年时间里,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共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55.6%。[13]由此可知,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占据了本科院校的“半壁江山”。如前所述,678所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加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军中,意味着不论在高校数量上,还是在学生数量上,职业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了绝对优势,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将从以前的学术研究为主体转向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将极大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功能等呈多元化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缓慢,由“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的需求经济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发力的新常态经济转型。作为市场主体的行业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进行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转变为集约型、高技术、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必然导致市场对人才需求呈现高层次、技能化、多元化发展。如果新建本科院校对市场的人才需求不及时做出反应,将会受到惩罚。市场对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将会倒逼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及时作出调整,来适应市场需求。

(四)学生就业因素驱动

2015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3700万,全世界第一。[14]在校大学生人数增多,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水平有利,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就业人数增多、就业压力增大的问题。根据人社部统计的数据显示,自1999年扩招以来,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每一年都在增加。应届、历届毕业生加上“海归潮”,2016年有1000万大学生加入就业大军。此外,2016年是“十三五”计划开局之年,届时,将会有一批企业或被兼并,或被瘦身,或被破产,特别是一批煤炭等资源矿产企业将大量裁员,2016年就业形势可谓有史以来最为严峻之年。一边是在当前经济下滑、行业企业因转型升级或破产等原因对人才需求总量在减少;另一方面,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供大于求。大学毕业生如何就业、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为摆在学校、学生面前的严峻问题。

另外,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他们入读大学就是为了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增加收入,减轻家庭负担。因此,他们主要是以就业为学习导向,为了能够在将来找到合适的工作,学生及其家长必然会通过本身或其他渠道向学校表达自己的诉求,这必然会给视生源为生命线的新建本科院校极大的压力,必然倒逼学校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进而转型来回应学生和家长的诉求,以保障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中的前期探索与现实困境

“如果说,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和理论早期主要是从西方引进而带有一定依附性的话,那么,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证明,通过提升文化自觉,立足本国实际,大胆借鉴,不断超越,勇于创新,所走的完全是一条非依附发展的道路。”[15]而现阶段,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证明,事实的确如此。

(一)前期实践探索

首先,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虽然是借鉴了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经验,但是其制度管理、办学定位、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核心体系却是立足本土实际,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早期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珠三角经济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经济区,大量外资涌入投资建厂、办公司,经济飞速发展,市场需要大量的外贸、外语、管理等人才,但是传统的“学术型”本科院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是地方政府创办了面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大学,如佛山五邑大学、广州大学等。这类早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说是“土生土长”“土里土气”的,“依附”无从说起。

其次,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是立足本国或本区域实际的,以独立的中国高等教育价值理念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为办学指导思想,并紧紧根据国内经济社会的近期发展需求和长远规划需求来开展办学实践,体现了本土性、主体性的特征。如2002年升本的安徽合肥学院,除了邀请本校知名教授、业界知名人士等来帮助学生做好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之外,还设置了认知性实践学期。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认知性实践学期中,通过在企业工作岗位上的认知性实践,合理选修课程和调整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学校针对学生在认知性实践中的不足,及时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作出整改与补充。同时,这也可以让企业较早地跟踪、观察学生,有利于挑选到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

第三,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重点发力在哪些方面——抓专业建设,什么样的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没有照搬欧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来设置专业,而是紧紧围绕国内、本区域的市场需求和社会人才需求的长远发展规划设置专业,其办学历程处处体现本土特色,着眼于为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发展都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有共性,也有差异。“它们以各自的文化传统为前提,产生于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之中,在各自文化范围之内都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规范性。”[16]这两者,彼此之间不存在“中心-边缘”的关系。随着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中国应用技术大学与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可以相互借鉴、平等对话。

纵观国内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从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看,无一不是立足于本土实际需求而开展相关办学活动的。

(二)现实困境

1.“职业教育”理解狭义化,办学定位不明确,执行力度不强

过去,由于各种原因,人们普遍把“职业教育”理解狭义化,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中职、高职的事,与本科无关,现在新建本科院校要转型为“职业教育”,认为那是自我贬低、掉身份、降档次,这也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不同层面上存在抵触心理。另外,新建本科院校以前一直沿着“学术型”之路发展,现在突然要转型,部分高校感觉迷茫、不适应,不知该如何下手,甚至有些高校喊着“应用技术型”的口号,走的仍是“学术型”的老路。

2.专业建设过于保守,人才培养方案不够科学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较差等自身原因,在开设新的“应用型”专业时往往依据学校自身现有基础上来设置,不能及时回应市场的对人才需求。由于当前国家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本区域行业企业的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来确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进而制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地方转型高校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其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必大打折扣。

3.实践教学无法全面实施到位,各个“应用型”专业发展不均衡

“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相结合,强调产学研结合,其具体的教学过程要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教学运行机制,在教学方式上要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衔接,在实际的职业场景中或在创设的模拟场景中完成具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完成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与具体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17]虽然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了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性,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现状因素的制约,使得各个转型高校内部不同专业在资金投入、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校企合作程度等方面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极大地限制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面实施,最终导致了各个专业发展不均衡、不协调。

4.“学术理论型”教师偏多,“应用实践型”教师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大都是“学术型”本科院校,因此,“学术理论型”教师偏多、“应用实践型”教师缺乏的现象十分普遍。新建本科院校要成功转型,教师必须先转型;没有教师的转型,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就无从说起,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就是空中楼阁。如何更新原有教师的知识结构,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促进教师转型?如何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这些都是摆在新建本科院校面前的关键问题。

5.缺乏国际化视野,可持续性发展动力不足

相对于经济领域的全面改革开放,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因过度的关注所在区域状况及自身发展而显得有些封闭,没有真正从全球的视角来办学,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国际化程度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不能持续性发展。高等教育领域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也进入了深水区,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如何突破旧有体制的界限,放眼世界,引进欧美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管理制度,大胆学习、借鉴,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这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摆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决策者和参与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此外,国内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还存在着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没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各方资源和“互联网+”的优势,跨校、跨区域、跨国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等问题。

由表1可知,处方3的基质种类配伍较为理想,即油相为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乳化剂为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助乳化剂为二乙二醇单乙基醚,此时所得的自微乳外观澄清、透明,滴入水相中呈现出微泛淡蓝色乳光。

由前述可知,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都没有依附发展,没有沦为“边缘”可能性。

三、学习、借鉴、超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突破“围城之困”的不二法则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世界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不能闭关自守,不能沦为世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无知者”,否则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将会被欧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远远地抛弃在身后,甚至有沦为新的文化“殖民地”的危险。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必须放眼看世界,积极投身于世界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浪潮中,不断学习、不断磨练。针对现实的各种困境,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围。

(一)突破“围城之困”第一步:学习、借鉴

可以这么说,学习、模仿是动物接受新思想、新技能的本能反应,包括人类这类高级动物也是如此。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678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必然会本能地学习、模仿欧美发达国家同类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既然学习、模仿不可避免,那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该如何避免沦为依附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边缘”之命运?正如学者们注意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并非均衡、对等的,欧美高等教育强国在大学认证、学术评价与成果发表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业已成为第三世界大学的‘黄金标准’,后者为紧跟‘国际惯例’进行的种种‘削足适履’的改革举措,由于忽视了文化、传统等因素,将有可能将第三世界大学引入歧途。”[18]为了不误入歧途,沦为依附欧美发达职业教育的“边缘”,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初级阶段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学习、模仿,但学习、模仿是为了更好地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是有选择地“拿来”,不是全盘照搬、依附发展。阿特巴赫的教育依附理论,警示了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在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应用类型大学办学经验的过程中,不要“自我殖民”,避免掉入“西方的陷阱”,并进一步提升文化自觉和危机意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事实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早已证明:依附发展没有出路、行不通。因此,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只有走自己的特色之路才有希望。

第二,坚持在立足自身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阿特巴赫的教育依附理论揭示了,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如何利用自身的“中心”优势,把第三世界国家的高等教育沦为依附的“边缘”。老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要想摆脱被“殖民”、被“依附”的命运,除了在思想上提高警惕之外,还需要提高自身实实在在的实力,增强自主独立性。一方面,在理论上,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要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充分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立足自身,逐步摸索出一条有时代特色、本土特色的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在实践上,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要在转型发展中,要结合实际需求,大胆借鉴,敢于尝试,争先创新,不断改进、创新,改变过去严重脱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既有理论自信,又有实践效果,如此一来,就可以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第三,坚持统筹国内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完善资源分配制度,协调好西部与中东部转型高校之间的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阿特巴赫的教育依附理论在警示第三世界国家的高等教育不要落入“西方的陷阱”的同时,也提醒了他们:要避免在国内出现“中心——边缘”的新的依附结构。中国虽然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区对区域内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扶持力度也不同,总的来说,中国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资源匮乏。面对当前678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在资源分配和政策扶持上,不可厚此薄彼,否则将会在国内出现新的教育依附结构。因此,一方面,要在国家层面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进“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部升级”,最终实现西部与中东部新建本科院校的协调发展,顺利转型成功,为构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在警惕被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殖民化”和避免国内出现新的依附结构的同时,中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还应避免庸俗化发展,即完全由市场引导转型发展,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突破“围城之困”第二步:超越

古今中外,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没有哪一个人类组织的发展、壮大是通过依靠或跟在其他人类组织身后亦步亦趋而获得的。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才能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立自主性。要创新、超越,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创建新的职业教育观念,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扫清一切不利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障碍、机制障碍,大大提高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质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国工匠。中国经济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因此我们除了要摒弃陈旧落后的传统职业教育观念之外,还须重视人培养模式的创新。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既要打破过去办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旧模式,又要抛弃过去为就业而教学的落后观念,应该立足自身,放眼世界,造就一批既有现代职业意识、又有开阔视野的大国工匠。

第二,确定目标,权力下放,政策扶持,财力保障。在当前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要成功转型,一方面要:“围绕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不断深化各领域各环节改革。”[19]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就不能像过去那样管得太宽、太死,必须赋予新建本科院校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要创新,就会有错误,甚至失败;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在一定合理范围内,允许新建本科院校在创新过程中犯错,鼓励创新、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同时,应该加大资金投入,除了不断完善教学场所、实验室、实训基地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之外,还要加强绩效激励、教师培训等软件方面的建设力度,激发学校活力。

第三,立足区域,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深挖潜力,打造特色专业。既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所在区域,那么转型高校必须立足所在区域,加强与本区域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大力推进‘做中学、做中教’;做到学以致用。”[20]据此,学校才能不断为本区域经济、社会近期需求和长远发展培养人才。另外,学校还可以从“供给侧”的角度培养人才,刺激市场需求。

同时,“高校要通过现有学科框架紧密结合行业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社会建设、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重构课程体系;更加突出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科学制定符合应用型人才规律的多样化培养方案等”[21]。

第四,面向世界办学,通过政府搭台,建立“一带一路”现代职业教育国际联盟,升级国际化水平。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鼓励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开展国际交流合作”[22]。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也必然会催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对文化、教育、科技、旅游、机械、商务等各领域的人才需求。“2014年,来华留学生人数排在前10位的国家中,有6个席位被“一带一路”国家占据。”[23]面对“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对各行各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加上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中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完全可以通过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搭台,联合“一带一路”国家的应用技术大学组建现代职业教育国际联盟,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跨校、跨国,构建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进一步提升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际化水平。

第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促进新建本科院校顺利转型。转型高校要高度重视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的革命性改造和影响,结合自身优势,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互联网+”人才培养规划,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精心构造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的公共服务平台,及时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动态匹配和规划各自的人才培养规格及供应量。

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行业、企业与高校的各自优势,以现代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革新培训教师的方式、内容,既有针对性,又注重实效性;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到校外挂职或顶岗锻炼,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到校外一流的大学与科研院所访学、研修。通过“互联网+”,在强化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基础上,与其他转型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实现发展共赢。

最后,要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成功转型,还必须:“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引入社会评价机制。”[24]

四、结语

中国经济改革步入了深水区,进入了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攻坚阶段,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同样,中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进入了一个改革升级、浴火重生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了眼前这个利用经济优势来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先进经验的机会,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差距将不断加大,有沦为依附“边缘”的危险,超越也将无从说起。所以,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改革,需要重塑。但是,“如果不顾主客观情势,不顾改革的阶段性,将突破口选在那些阻力很大的环节强行‘攻坚’‘闯关’,必然会遭到挫折”[25]。

经过综合了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国家选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突破口,虽然有一定难度,但依据目前现实条件却是最有可能突破的。因此,不论从价值意义上来看,还是从现实环境上看,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好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放眼世界,依托中国的经济优势和各方政策的支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和“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大胆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谋转型高校的发展前途,为重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顺利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1][3]张应强,蒋华林.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4,(6):1、1.

[2][15][16]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29、31、31.

[4][5]张占斌,周跃辉.中国经济大布局[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0、49.

[6][8]李远方.职业教育如何摆脱“低端”困境[N].中国商报,2014-07-01.

[7]邱成书,冯媛媛,陈文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等教育,2016,(6):105-106.

[9][10][11][12][21]柯进.地方高校转型的门槛有多高?[N].中国教育报,2016-05-03.

[13]贾国锋.新建本科院校的一面镜子——评《在服务地方中凸显特色: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研究》的价 值[EB/OL].(2014-04-24).http://www.toutiao.com/i62769250487291089931.

[14]傅奕玮,范颖岚,陈旻,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网贷消费者的教育与保护——基于天津大学生的网络贷款调查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6,(7):16.

[17]蔡敬民.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合肥学院为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13.

[18]陈兴德,王翠娥.教育依附论的理论图景——以卡诺伊与阿尔特巴赫为中心[J].外国教育研究,2010,(3):10.

[19][20][22][24]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Z].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苏政发〔56号〕),2014-05-16.

[23]肖振生.数说“一带一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29.

[25]厉以宁,孟晓苏,李源潮,等.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24.

猜你喜欢
新建转型大学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留白”是个大学问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大学求学的遗憾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