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322200)
吴 珏
任务导向法是指教师出示问题,学生以问题为线索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生发强烈的学习愿望,进而领会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导向法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转换角色,将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借助学习任务完成学习目标,掌握所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教学伊始,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如学习《可爱的鼠标》时,教师以鼠标实物导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鼠标。”教师接着说:“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鼠标的相关知识。一个小小的鼠标,到底有什么作用,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呢?”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有的说:“鼠标虽小,五脏俱全,我们首先要了解鼠标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有的说:“鼠标作用强大,功能很多,既有单击、双击,还有拖放、指向等功能。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明确鼠标何时单击,何时双击,何时拖拽。”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认知发展缓慢,很难准确、清晰地把握一节课的学习重、难点以及学习方向,所以教师要给出具体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另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存在差异,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有所体现,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学力。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开展实践操作,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任务导向法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层次性、实用性和高效性,通过由表及里、逐步推进的学习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执行任务环节,教师要明确自身定位,扮演好辅导者的角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如学习《多变的形状》时,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画图”程序界面,并回忆铅笔、刷子、橡皮等绘图工具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复习后,教师出示任务:“我们的校园风景秀丽,你们能用这些工具画出我们的校园吗?”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幅作品,并将作品展示出来。学生操作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制作情况。巡视到第二小组时,教师发现除了组长外,其他组员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言不发。于是教师发动学生,让他们围坐在组长身边,给组长出谋划策。同时,教师对第二小组进行重点指导。在教师的关注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顺利完成作品。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目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决问题,应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检验任务是任务导向法的重要一环。部分教师单纯地认为,布置任务后,学生自主完成就可以了,不需要对学习任务进行检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小学阶段,学生自律能力较差,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必须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并给予适当评价,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
如学习《多彩的图画》时,教师以绘画作品导入新课,学生受到感染,绘画兴趣被激发。学习新课后,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制作图画并当堂展示。在展示环节,教师让学生展示并讲解作品的制作过程,学生跃跃欲试,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如一位学生讲解完作品后,教师评价道:“看了你的操作过程,我决定聘请你当小小解说员。你的操作步骤清晰,操作过程流畅,从你的操作流程就可以看出你对课程内容掌握得非常扎实,为你点赞!但老师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那就是颜色比较少,填充颜色应丰富一些,不能只选用一两种颜色。”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了,对自身学习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进行评价时,教师不能一概而论,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当任务难度系数较大时,即使学生做题情况不理想,教师也要适当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充满自信。
任务导向法是小学信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要想更好地运用该教学法,教师必须探寻教学新视角,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归纳,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