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直溪中心小学 杨 晔
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有很多,而其中的计算能力是所有内容中最应该具备的能力,因为,一旦学生计算能力不行,势必影响其他数学内容的学习与相关问题的解决,《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1.创设情境,助算理探索。本人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的“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等内容的时候,因为数学教材中大多数课程就是以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境引入的,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就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在动手摆小棒、拨算珠等直观表象的感知中主动探究算法,并通过序列化的交流展示、图文并茂的理解,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并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优化算法并理解算理,这就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了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2.揭示规律,助技能形成。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明白算理、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预期的计算方法的迁移。有经验的低年级数学老师都知道,“20以内的进位加”是一年级计算教学内容里面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克服难点,我在教完“9加几”的内容之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把所有9加几的加法算式有序地排列起来:
9+2=11
9+3=12
9+4=13
……
9+9=18,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所有算式,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1)9加上一个数,这个数越大,和就越大;(2)9加上一个数,所有和个位上的数总比这个数少1。当学生发现第二个规律的时候,我立即追问:“和个位上少的1去哪里了?”由于有了之前的知识与过程作为基础,很多学生很快就说出了“少的1和9凑成了10”。这样的教学,为学生以后学习8、7、6加几的时候打下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到时能够很容易想到“凑十法”。这样通过计算当中隐藏的规律揭示,让学生既能够巩固计算的方法,又积累了一定的计算经验,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除了关注新授课中计算技能的培养,计算复习课、计算拓展课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现行的低年级计算复习课,一般都是按照“整理——联系——连线——练习”这四大板块进行的,这样的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计算方面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比如:我在组织学生整理和复习加减法计算的时候,首先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先是整理百以内的加减法,之后整理千以内、万以内的加减法,在整理千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引导学生找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联”,当学生计算出 500+30、530-30、500+100、500-100后,提问:这两组加减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加减法的算式计算的时候差不多,这样的追问,就自然地启发和引导学生把之前学的整十数加减法和现在学的整百数加减法相联系,事实证明学生是能把握这种联系的,在理的过程中沟通计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第四步是“练”。值得注意的是计算复习课的重点应该放在理和联上,练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要练得太难。
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容易受易错题干扰导致计算出错,这就需要我们花点心思帮助学生梳理易错题。如一位数加一位数中涉及到 7+8、6+7、5+7、8+5 这四类加法算式,表内乘法中的四句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六八四十八、七九六十三、六七四十二”,如果让学生说出与它们有关的乘、除法算式,大多数学生有难度,为了化难为易,我在教学的时候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些练习题,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家校联系,在家长的帮助下培养孩子的计算技能。如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中学生有困难的题目可以请家长整理在本子上或贴在床前,让孩子在晚上睡觉之前、早上起床之后,抽出几分钟,读一读、记一记,并指导学生家长,对那些按要求做得好的学生,及时地给予一定的鼓励与奖赏,让学生能够持续一段时间,这样,坚持几星期之后,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不少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如好多学生会把算式里面的“9”粗心地看成“6”,把“5”错误地看成“8”,把“69”写成“96”,更有甚者,会把加法当作减法做,或者减法当作加法做,有的学生还会心里想着“35”,写成“53”,运算顺序颠倒,“63-19”个位上“3-9”算成“9-3”等,这些不应有的粗心,都会造成计算错误而丢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何等的重要。但是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并且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付出很多的努力与辛苦才能达到,只有我们做了“有心人”,学生才不会成为“粗心人”,他们的计算能力也才能得到较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