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8-02-26 00:01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识字汉字理论

张 焰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全民教育全球检测报告》中明确指出:“学习掌握识字能力是人的一种权利,是进而学习任何其他知识的基础,并使人们拥有改善生活、更积极地参与社会和做出明智选择所需的手段、知识和信心。在当今知识经济中,识字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前提。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我国识字教学研究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逐渐开展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将“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低年级”,并将其作为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随着对识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识字教学取得了以下成就。

第一,注重加强对识字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如认知心理学[1]、文字学[2]、教育学[3]、思维科学[4]、脑科学[5]等。第二,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出现,虽然存在差异,但都注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汉字自身的文字学和语言学规律。如集中识字采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重视汉字的特点和规律,强调以字形为中心进行识字。再如字理识字法,其在充分尊重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基础上,运用汉字形音义间的联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字,有效地减少错别字。还有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发出的计算机辅助识字法、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法等。第三,重视识字教材的建设。通过吸收最新科学成果,如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在教材内容编排上注重精选传统内容,把现代科学思想渗透到传统内容中去。另外,对教材中生字的字种、字量、字序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逐渐形成科学的语料库系统。第四,从多元视角出发研究识字教学,如脑科学、文化学、审美、思维科学、信息论、系统论、信息技术等,注重遵循汉字构造规律,深入挖掘汉字符号的文化意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识字教学的发展。第五,符合识字教学的新理念,即识字教学应走科学化的道路。简单来说,识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规律、汉字造字规律,在此基础上探索识字教学方法,同样,识字教学科学化的实践也在理论交流的基础上逐渐展开。

2.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说,识字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识字教学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大家都逐渐认识到文字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数字化技术等都是识字教学的理论基础,识字教学需要吸收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来推动识字教学科学化发展。但具体化到识字教学方法上,多数教学方法的运用还停留在实践层面,缺乏理论的研究与提升,这便导致识字教学的理论基础薄弱,反映到识字教学法上则是换汤不换药。其次,识字教学法“井喷”的背后,反映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6]。一是识字教学仍存在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所以人们只得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多种识字方法。当然,这只是识字方法多的表面现象,是浅层次的原因。二是虽然关注识字教学的人多,识字教学方法也五花八门,但是识字教学却依旧没有走出困窘的境地。这个事实也告诉我们,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在识字教学理论、目的、内容、策略等中远比方法重要的问题。三是识字教学改革的核心不是方法的改革。假如识字教学的观念和科学体系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与研究,而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对具体方法的研究与探索,这就掩盖了识字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四是一些识字教学法的研究者并不是权威专家,绝大多数是语文教师、语文研究人员。由于这些人员在语言文字、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修养和识字教学经验上的局限性,使得这些方法的效果良莠不齐。最后,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汉字学知识的缺乏,教师通常注重笔画、笔顺、部首,强调笔画的叠加与部件的组合,导致识字教学内容枯燥,无法教授给学生科学而系统的汉字知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三、我国识字教学研究的未来展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无限魅力[7]。但是,我们目前的识字教学与《标准》的要求还存在距离。针对识字教学研究中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展望。

1.推进识字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融合发展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仍然存在于教学论研究领域。当前识字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脱节”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识字教学理论研究脱离实践。一些识字教学理论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未能让课堂教学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存在识字教学方法或模式的僵化应用现象,缺少对教学的适切性,带有本本主义的倾向。另一方面,识字教学实践研究也脱节理论,已有的研究多重视对教学经验的积累,希望通过探索与创新各种不同的识字教学方法,来突破传统的束缚,推动识字教学科学化发展,但却未能从源头上找到问题所在,带有经验主义倾向。

因此,识字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需要实现融合发展,也就是说识字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一方面,理论研究者要加强实践研究,使识字教学理论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与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此外,理论研究者也需要亲临课堂,找到理论运用中的困惑,揭示其原因,从而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运用和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学习相关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美学等,自觉用理论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加强理论与实践间的联系与整合,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另外,教师也需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不断反思已有的教学理论,推动教学在理论预设和实践生成的交互作用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理论研究者与实践研究者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没有哪一方是凌驾于另一方的,双方要建立互助合作的关系,共同推动识字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只有这样,识字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才能实现科学、有效发展,从而加快识字教学理论体系构建,实现课堂教学的深化变革。

2.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汉字文化教学观

汉字文化教学观是指在汉字教学中,以汉字的发展、演变及其反映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信息为起点,在讲解汉字知识的同时把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因素注入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对文化的体验和感悟。这种教学观体现在具体的识字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作出以下改变。

(1)教师要明确识字教学的目标。语文学科的特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大量的汉字,为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主动识字的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是发挥汉字的育人功能,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而言,针对识字教学,教师要明确“认”和“识”的不同要求。“认”是对识字量的要求,即认识3 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识”则是对识字的质的要求,即“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最终“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教师要掌握必备的汉字学知识。在识字教学课堂上,教师对汉字的任意曲解现象是很普遍的。例如,把“春”字解释为和煦的暖阳(日)普照大地,三人结伴而行,就是“春”游。乍看之下,还挺合理的,但是却禁不起推敲。既然如此,那“泰”“秦”“奉”字从何而解?“春”是会意字,由“艹”“屯”“日”会意,“艹”表示“草木生长”,“屯”为“种子生根发芽的样子”,合起来就表示阳光普照、万物生长。再如把“困”字讲成“花园四角方,里面真荒凉,只有一棵树,种在园中央”。这样的理解与“困难”的词义有何联系呢。教师缺乏相应的汉字文化学知识,造成教学中出现“望形生义”的乱讲构意,这不仅增加了师生的教与学的负担,还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晦涩,也不利于汉字的科学化。所以,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汉字知识,阅读如《说文解字》《汉字溯流》之类的书籍,在此基础上讲解汉字,既增加了教师的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努力发掘汉字字符背后的文化意蕴,树立科学的汉字文化教学观。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视而可察,察而见义”,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水”字,其甲骨文形体像水从高处顺流而下之形,而古埃及文字“水”的形体象水面波纹之形。这两种古老的文字在造“水”字时都直接取象于水的形态,一为竖向,一为横向。原因在于两个民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地貌有所不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江河多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山区,顺着地势向东而流,于是先民们取水的流动之态造“水”字。古埃及处在尼罗河的下游地带,地势平坦开阔,尼罗河流入埃及后支流呈发射状,而并非朝一个方向流淌,水面相对平静,于是以微波荡漾的水面来造“水”字。由于地貌的差异,形成了同样是象形的“水”字一为竖的流动状,一为横的静止状[8]。教师这样讲解,不仅将汉字与汉字文化联系起来,也有助于传递汉字文化传递,进行情感教育。

3.综合运用多元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法并不是各自为政、自立门户,某种教学法亦不能统领教学,注重多元化是识字教学法的发展趋势。为实现教学目标,不能囿于某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遵循汉字的构形特征,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切合教学实际,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好学、善学。笔者认为探究性识字教学便是综合众家优势的一种复合型识字教学。探究性识字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以探究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不直接向学生说明汉字的意义,而是在遵循汉字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汉字的形体出发,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汉字的形体演变与构形特点,不断地解答学生识字中的困惑,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掌握汉字音、形、义间的系统联系,体验汉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在识字教学中没有在较为普遍的意义上展开,具体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下的探究学习基本上还停留在某方面理论论证或是案例的经验总结层面;对开展语文探究学习的相关因素缺乏系统的研究。但是,识字教学的确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经过观察、辨别、分析、归纳等方式获得对汉字的理解与识记。由于探究学习与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相适应,因此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识字是最有效的方法。先让儿童在探究活动中进行直观体验,再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让学生对探究活动进行思考,使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对汉字的抽象认知,并逐步掌握汉字的符号意义,建立与其他事物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汉字知识体系。

4.建立科学的识字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搜集相关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师生的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它具有导向、识别、反馈和激励的功能。在教学活动中实施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意义。笔者认为建立科学的识字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评价目的的个性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识字教学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往往注重“四会”,即会写、会读、会认、会用;或者以“识字量和识字率”为标准,即一定的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汉字。《标准》对识字教学在评价目的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具有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四学段要重视考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概括而言,识字教学的评价目的既符合识字教学的目标,也要注重儿童的差异性,如此才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传统的识字教学在评价内容上侧重识字的数量与速度,以及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语文素养的发展关注不够,尤其是对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由此可见,对识字教学评价的内容应该是一个全面化的评价。具体来说,识字教学评价的内容由以下几方面组成:一是识字教学基础层面的内容,包括听、说、读、写;二是识字教学应用层面的内容,包括阅读、写话、作文等;三是识字教学发展层面的内容,包括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理解力等;四是识字教学情感层面的内容,包括审美、鉴赏、陶冶情操等。

(3)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传统的识字教学评价方式多是认、读、写、说,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识字教学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形成性评价,注重收集、积累能反映学生学习汉字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来积累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在学习汉字中的表现,应该以表扬、激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从正面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也要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除了纸笔测验外,还能通过平时的行为观察、问卷调查、面谈、家访、向其他老师或学生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水平。由于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重视情感体验与感悟的特点,识字教学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具体而言,教师在对学生的考试结果或成长记录的分析中,除了以等级或者分数来呈现结果外,还能用客观的事实来描述学生的进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4)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传统的识字教学多注重教师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所谓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识字过程进行评价,即对字音、字形、字义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学生的相互评价是指教师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提出评价标准,鼓励学生交流,取长补短。这样既能强化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也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师评价则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身心特点了解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我们需要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参 考 文 献]

[1] 刘伟.语文识字教学科学方法建构的心理学依据[J].课程·教材·教法,2000(12):20-22.

[2] 李运富.汉字学三平面理论申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2-62.

[3] 张彪.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4.

[4] 秦凤珍.多维视野中的语文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8-45.

[5] 张光鉴.用脑科学的新成果看汉字的科学性并探讨教和学的改进[C]//识字教育科学化论文集萃.北京,2006:46-48.

[6] 陈黎明.小学识字教学研究[EB/OL].[2017-09-21].http://yg007.yanggued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3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EB/OL].[2017-09-21].http://old.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kbjd/kb2011/201202/t20120206_1099044.htm.

[8] 王立军.汉字的文化解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69.

猜你喜欢
识字汉字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识字
识字儿歌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