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有丘壑 笔底生佳境
——如何写好“别人”和“别人的故事”

2018-02-26 02:09李仰臣
初中生 2018年6期
关键词:第二人称个性特征结构

文/本刊特约记者:李仰臣

名师档案:吴如厂,安徽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湖学校。曾被评为安徽省“教坛新星”,淮南市“学科带头人”,淮南市“十佳教师”,淮南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下面是本刊特约记者李仰臣与特级教师吴如厂的精彩对话。

本刊特约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写人的记叙文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写自己,二是写别人。初中同学写自己时,往往得心应手,写别人时则常常感到为难。吴老师,怎样才能写好“别人”和“别人的故事”呢?

吴如厂:要写好“别人”,应从别人的故事入手,刻画好人物形象,一般来说要做到三点:

一要找到“别人”突出的个性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有的善良朴实,有的心直口快,有的粗鲁暴躁,有的优柔寡断……即使同一类型的人,也有细微区别。例如武松、鲁达和李逵,三个人都属于脾气暴躁的一类,但他们在个性上也有差别。武松头脑冷静,喝了酒也不糊涂,还能打死老虎;鲁达一喝酒就糊涂,酒后大闹五台山;李逵不喝酒也糊涂,砍倒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所以,要写好“别人”,首先就要找到这个人最突出的个性特征,找到这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细微之处。这就需要仔细观察,调查访问,分析归纳。

二要把“别人”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在事件的漩涡中最容易凸显出来,所以写好一个人,一般都要借助有矛盾冲突的故事情节来表现。矛盾冲突越激烈,人的个性就表现得越充分。例如范进穷困潦倒,一家人食不果腹,他宁愿挨骂,借钱也要参加科举考试。这样,吴敬梓就把一个深受封建教育毒害、逆来顺受、痴迷科举的封建社会读书人的个性凸显出来了。

三要对“别人”进行多角度描写。具体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烘托。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等,这是写人时用得最多的方法。例如朱自清在《背影》里写道:“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展现了一个慈父的典型形象。

侧面描写,是指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例如林嗣环在《口技》里写道:“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这是运用宾客们的表现,侧面烘托口技表演之妙,比直接称赞更有说服力。还可以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理,写好“别人”。例如李森祥在《台阶》里写道:“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里描写了桃树和柳树,烘托了父亲渴望建高台阶的心理。

记者:吴老师所言极是。要塑造一个人的独特个性,就要把他置于事件的漩涡之中,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同学们在记叙他人时,如何避免写成公文式的人物简介呢?

吴如厂:这就得选好叙述视角,选好观察审视“别人”的角度,也就是通过谁的眼睛观察“别人”。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第一人称视角。就是由“我”观察审视“别人”,由“我”讲述所见、所闻的“别人的故事”。选择第一人称视角,真实感强,亲切自然,便于抒情,但受“我”的视角限制,反映生活面狭窄。有一点要特别注意,“我”只能是“别人故事”的旁观者、见证人,“别人”才是主角,千万不能喧“我”夺主。

第二人称视角。就是由“你”观察审视“别人”,讲述“别人的故事”。在实际写作中,很少有只用第二人称视角写的文章。一般是运用第一人称视角写作,在“我”内心对“你”的感情强烈到难以抑制的时候,改用第二人称,直接对“你”抒情。如魏巍的《我的老师》,“我”先称蔡老师“她”,后来称“你”。第二人称视角,便于交流、抒情,感情强烈,但写作视角受到较大限制,初中生不容易掌握。

第三人称视角。就是作者观察、讲述“别人的故事”。作者站在场外,观察审视“别人”,用讲述他人故事的口吻,把“别人”的经历、见闻、所思所感告诉读者。例如黄蓓佳的《心声》,作者讲述了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万卡》,一开始被老师拒绝,经过一番曲折,终于在公开课上动情地朗读了《万卡》。第三人称视角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写作自由灵活,能把“别人”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第三人称视角又被称为“全知全能视角”。这是写作“别人的故事”最常用的视角。

记者:写作“别人的故事”,选择好叙述视角确实很重要。如何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请您就此具体谈一谈,好吗?

吴如厂:嗯,常见的作文结构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和纵横结合式结构。

纵式结构是以人物或事物的纵向发展、延伸进行安排的一种结构形式,一般用来表现人物或事物的历史过程。纵式结构按照叙述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纵式结构条理清晰,脉络清楚,是写作“别人的故事”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为了避免把人物故事写成公文式的简介,建议同学们多使用倒叙和插叙。

倒叙就是先写事情的结果或后发生的事情,再写事情的原因、发展或先发生的事情。例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先写作者与一位诗人谈论“课本有什么好写的”,再回忆作者小时候读书的苦难经历。这样写可以使文章情节曲折,吸引读者。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中心事件相关的情况,以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例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在叙述羚羊木雕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叙述了裤子事件,补充交代万芳和“我”之间的深厚友谊,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合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横式结构就是并列叙述“别人”的多个故事,可以充分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例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从宽厚待人、严于律己、写文简洁几个方面,并列叙述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初中生运用横式结构要注意,叙述时不要平均用力。

纵横结合式结构,就是在一篇文章里,同时安排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适合在较复杂的文章里,全面地叙述“别人的故事”。例如杨绛的《老王》,先用横式结构,并列介绍老王的职业、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再用纵式结构叙述老王给“我”家送冰、文革时期送默存去医院、临终前给“我”家送香油鸡蛋三件事。纵横结合式结构,非常值得初中同学借鉴使用。

记者:谢谢吴老师!要写好“别人的故事”,其他还要注意什么呢?

吴如厂:要特别注意一点,不要只写大事,还要写一些细节,细节往往更见真情。例如何三坡在《亲爱的鲁迅》中写道:“46岁了,他还常常会在他的小刺猬(他叫许广平“小刺猬”)前,从长条板凳上跳过来,又跳过去。”这样的细节,使得人物更加鲜活,令读者过目不忘。又如一位学生写《杜甫小传》,描写杜甫之死:“在那久远久远的唐朝,拨开那繁华奢靡的帷幔,踏过那风雨飘摇的破碎河山,在湖南汨罗江中的一叶扁舟里,我们看见了一位诗人的死去。”这样形象具体的描写,可以大大增强作文的感染力,比单纯的叙述表达效果更好。

记者:看来只要掌握了方法,写作“别人的故事”想要出彩并不难。相信同学们从您的讲述里一定会获益匪浅,谢谢您!

猜你喜欢
第二人称个性特征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类型学视角下的韩汉第二人称对应情况研究
中国年轻用户在网络聊天环境下第二人称的使用探析——以线上“你”和“您”的使用为例
论结构
关于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论《日出》的结构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
《斗牛士之歌》的曲式结构与演唱特点分析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