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起步阶段“互动式”修改策略

2018-02-25 19:35吴苏文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互动式习作交流

吴苏文

一、目前作文批改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每一学段都有具体的布置。因此,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重头戏。在此背景下,我所在的学校也提出了标准化的要求,诸如批改需要两处或以上的眉批,总评不少于三行等。这在一段时期内确实有效,对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我有心数了一下,每篇文章大概需要批注60字,以一个班级42个同学的平均数来计算,完成一个班级一篇作文的批改需要 2520 字。中年级课内习作需要完成16篇,因此,很多老师提起“批作文”都感觉是个沉重的负担。

二、原因分析

1.学生认知能力有限

从教者共同的经验来看,作文批改无非是从立意、结构、语句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升上来,积累的词汇有限,你说“构思不错”,他不懂“构思”是什么意思。你说层次清楚,他还不明白“层次”是什么。如果只是单纯从“这句话写得真好”来评价,那么到底好在哪里呢?孩子一头雾水,教师着急上火。

2.教师的表达受限

承上一点,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教师的表达受到了严重的束缚。批注是落到笔头上的,这就需要使用相对规范的书面语言,也是给孩子的一种示范。要让学生明白,还要得到写作上的启发,这就不能只是使用“你真棒”,“这句不太好”。如果用上“比喻贴切”、“缺少主语”,那么学生首先应该知道修辞手法“比喻”,“贴切”是非常合适的意思,“主语”是句子的主干……以上种种,使得老师落笔举步维艰,前思后想。

3.单位时间效率不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放在批改中年级学生作文上一点也不符合。读学生的习作越多,越难下笔批注,面对雷同的句子及有限的词汇,老师挖空心思想给点不一样的评价,笔滞思凝,很多时候呆坐桌前,无从下笔,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过去了。

三、中年级作文批改策略的几点尝试

1.提高课堂效率,集体评讲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埋头跟学生一笔一笔写出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共性的问题,肯定是课堂上再次强调和纠正效果更好。大部分的学生通过认真听讲,能够掌握到正确的知识,剩下的一小部分哪怕暂时在神游,但是课后经由同学交流或者正确的示范也能掌握。而教师写在作文上的评语,没有几个同学能够细看并转化为正确的认知。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每一篇都有固定的“套路”,或写人,或写景……这就考验教师对习作内容的全盘把握及对学生水平的正确预判。在此基础上,抓住课堂40分钟精讲精练,效果是显著的。

2.增加当面交流,教师点拨

“时间好像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课前的三五分钟,课余的一点时间,都可以有计划地找同学们谈一谈。拿出学生的作文本,头挨着头,一句一句指着读,指着说,指着修改,一天找到三五个同学,一周下来半个班级就能交流到了。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和老师交流,现在有了作文作为媒介,谈选材也许就谈到了生活,谈技巧也许就了解到了学生的能力,谈立意也许就摸清了孩子最近的思想走向,亲密的关系由此就逐步建立起来了,教师的三言两语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更何况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相信经过点拨的孩子,一定能慢慢窥到作文的入门技巧。

3.發展主观能动,生生互批

三年级的孩子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并修改,有可能找不出来,但是,如果让她做小老师,对同学的文章进行检查,那情绪马上高涨起来。我的要求不光是发现问题,还得发现优点。对同学的文章首先找到几个优点,说说好在哪里,有哪些可以学习的地方,然后再指出缺点,提供一些修改的思路。

4.发挥激励作用,奖励优秀

一篇成功的习作,在孩子们中间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有时候,学生的作文能力没有见长,不是因为不肯做,而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做。在我任教的班级,每次习作练习,我都会找到班级中最优等的大力宣传,全班共阅共赏。对于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机会是梦寐以求的,哪怕暂时还不是最优等的,看了别人的遣词造句、文章立意、结构排布,往往暗下决心:下次必须轮到我。孩子的心灵非常纯真,在精神奖励的同时,送出一点小文具,或者只是集到几个赞,就可以大大的满足。花小小的成本,能有人人争优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四、预期效果和思考

1.加强沟通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现代社会的学习是综合能力的学习。学语文、学数学、学科学……课程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课程的学习也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而是多元的能力。以语文学习为例,学习和运用母语,听说读写的综合,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的目标,都是要求我们能够整体把握。这个时候,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学习内容的交流沟通……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做有心事。我想:我写你批,然后扔一边的传统方式,是时候进行一些改革了,去芜存菁,让知识之水“活”起来,流动起来。

2.落到实处

以苏教版第五册第二篇习作《我的自画像》为例,学生在描写自己性格开朗的特点时,有这样一段话:“我的性格开朗。每一天都很开心,就算是被批评了,没过一会儿就又会变得开心起来了。”这是一段简洁有趣的文字,围绕着“开朗”这一特点,用被批评也会很快满血复活来形容自己。如果是教师写批注,可能是在“每一天都很开心,就算是被批评了,没过一会儿就又会变得开心起来了”这一句的下面画波浪线,眉批“足以证明开朗的特点”。如果可以走近学生,则可以告诉学生:这就是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如果能够多写几句,那第一句就是总写,接下来可以分写你具体是怎么个开朗法。完整地写下来,就是运用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段落的层次就能非常清楚。你看,写批注和当面交流的实效,孰优孰劣,高下立见了。

3.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我们发现,课堂上乐于表达的学生未必能写好作文,而写好作文的学生中,有一些是沉默寡言者。通过生生、师生的互批交流,正好平衡了一下“说”和“写”的比例,学生得到了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

4.提高作文水平

“不忘初心”,回到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上来看: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才是检验我们批改有效性的关键。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提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用这句话来鞭策老师:能不拘形式地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提高作文水平,把要说的话表达清楚,把要指导的方法弄明白,那么提高作文水平一定是水到渠成、指日可待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动式习作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A Study on English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
习作展示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