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和游戏活动融合策略

2018-02-25 18:55郑美妮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语言

郑美妮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1 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和《3—6岁儿童发展指南》[2]的颁布,明确了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中班幼儿语言感知力已明显提高,游戏能力较强,对游戏活动中的趣味性、广度和难度有一定的需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游戏与教学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幼儿的游戏体验无法与自主游戏相提并论,[3]孩子“为了游戏而游戏”,尽管存在游戏的形式,却失去了游戏的精神。之所以将中班幼儿作为分析对象,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游戏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否定,二者具有交融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教育所需。以游戏活动形式组织语言教学,并以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能够直接、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高效率完成。[4]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融合方式则仍需深入探讨。以游戏活动为语言教学出发点,依据相关理论,并结合学前教育当前现状,提出游戏与语言教学融合的对策,旨在促进幼儿语言更好地发展和幼儿语言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升。

2 游戏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2.1 游戏与幼儿语言的关系

幼儿天生与游戏有着不解之缘,几乎没有不喜爱游戏的孩子。对于学前期的幼儿,游戏是维持其身心发展的基本动力,在某种程度上,它比饮食更具“营养”。一方面,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获取感性知识,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帮助幼儿建立个人经验与所学语言之间的联系,促进幼儿语言学习(包括早期阅读和读写)的动机和愿望,不断地获得学习快乐。另一方面,游戏也是儿童与他人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也应当为以后人际沟通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2 游戏的语言发展功能

语言是人际沟通的一门艺术,有着深厚的内涵。以利普为代表的诸多学者认为,在幼儿语言发展进程中,游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特点是:(1)丰富的游戏内容与形式,能够唤醒开口说话的欲望,并为儿童思想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2)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可以学习到大量的语言知识;(3)游戏是对语言的诠释,这种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教学,令儿童更容易接受,同时能促进孩子之间的沟通。[5]

我国许多民间传统游戏如猜谜语、颠倒歌、正反话等本身就是以语言作为游戏内容,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因此,有理由认为游戏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幼儿与生俱来就有从游戏语言中享受快乐的天性,在幼儿那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对幼儿来说任何活动的开展都要依赖于语言,最好的教学形式莫过于通过游戏发展其语言功能。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不仅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组织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6]

3 幼儿语言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幼儿缺乏应有的语言游戏体验

幼儿语言教学资源大部分来自园外书籍和网络,而园内教师开发新游戏资源意识相对缺乏,依赖现成资源现象普遍,造成游戏资源相对匮乏。[3]

从调查情况看,在20~25分钟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参与游戏的时间一般在活动的最后几分钟或是在其中穿插的部分内容中(以表演游戏形式出现的语言教学活动除外,但通常这种语言游戏使用频率并不高),导致幼儿游戏体验相对欠缺。如以儿歌游戏教学为例,教师往往是游戏的主角,幼儿仅起到配合作用。通过对幼儿进行游戏教学的随机访谈,发现大部分幼儿都喜欢游戏活动。但当问到喜欢自己游戏,还是组织的游戏时,幼儿几乎毫不例外的会选择前者,说明幼儿希望成为游戏的主角。

3.2 语言游戏教学形式单一

语言能力的形成是逐步建立的,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和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结合图片讲故事、通过儿童歌曲等形式的游戏是语言集体教学的基本方式,在语言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中,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课堂内容教学中,而忽视日常生活环节、局部活动和课程渗透过程中语言教学机会,因此语言训练形式比较单一。当教师习惯并且满足于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时,就很少去追求语言的变化,幼儿没有新鲜感,好奇心难以得到激发。

3.3 语言教学程式化倾向严重

传统教学理念使语言游戏活动变得枯燥,教学活动往往以课前准备好的教案为基础,以一则中班语言教案童谣《摇啊摇》教案部分内容为例说明:

(1)体验亲情。“小朋友,你外婆喜欢你吗?”(要求幼儿谈谈心中外婆的形象)

教师小结:不仅是外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我们宝贝都非常好,所以我们要尊敬、关心、爱护长辈。

(2)学习童谣。展示PPT,提问图片上的人物。幼儿倾听教师朗读童谣,欣赏并理解其内容。(将童谣中常见的句子作为扩展内容,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历进行提问)

(3)幼儿完整跟读,教师注意幼儿发音。

(4)反复练习童谣内容,并用手打出具有规律性节拍,以此推动活动的发展。

(5)巩固表演。此时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手拉着手,两腿稍稍分离,保持膝盖接触,摆出摇船的状态。教师和幼儿一边念,一边表演《摇啊摇》,以形象化动作巩固所学内容。

从上面这个中班语言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活动前对每个步骤都做了详细准备,包括通过什么方式提问,预设幼儿答案,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等。但是却忽视了实际教学中的不可控和非预设因素,正因为担心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影响进度或效果,使得教学过程过于程式化。

3.4 教师语言游戏教学观念的局限性

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能从理论层面和观念上重视游戏,认为游戏对语言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时,对语言游戏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甚至出现排斥心理,在游戏语言教学中,也只是为了抓住幼儿眼球或提高教学质量。归其原因大致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教师在游戏语言教学中的关注点是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完成,而游戏并非语言教学之本,因此大多停留在“游戏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教学趣味”的认知层面。其二,将教学游戏与幼儿自主游戏划分绝对化,导致教师在游戏环节中往往只充当旁观者的角色,没有与幼儿共同交流,形成互动,使幼儿在游戏中得不到正确的引领。

4 促进游戏与语言教学融合的策略

4.1 尊重语言游戏的本质特征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应给游戏教学更多的自由。既然是为幼儿设置的游戏,就应当赋予幼儿充分参与的权利,使得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享受其带来的乐趣,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改变以“课堂必须秩序井然”的偏见,允许具有一定程度的“混乱”,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幼儿参与游戏,保证幼儿玩尽兴的同时,又能有所收获。

其次,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这是决定语言教学是否具有游戏性的首要条件,这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层面。物质环境主要包括为开展游戏准备的道具以及营造氛围的装饰、墙饰等,大部分幼儿园都能较好地满足此要求。在教育中除了应该给予幼儿以自由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外,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幼儿充满游戏精神,而游戏精神环境层面因其隐蔽性往往被忽视。游戏精神既是幼儿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幼儿教育的本真诉求。[7]游戏精神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入并非要求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游戏,而是明确了游戏在幼儿教育应该具有的价值取向,强调游戏精神之自由、愉悦、体验和创造在教育过程中的渗透。[8]

4.2 设计游戏语言教学方式

4.2.1 多渠道开发语言教学游戏资源

在生活环境多元化的今天,语言课程应变得更加贴近生活,同时富有乐趣。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中,在汲取书本精华内容的同时,还应充分挖掘生活中可供语言教学的游戏素材。基于儿童语言学习核心经验,创设无处不在的语言教育环境,促进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9]教师应在幼儿生活中善于观察,寻找隐藏的语言教育机会,主动挖掘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可以在语言课中以幼儿喜欢的卡通角色为主题或线索开展活动,从而使幼儿愿意说,有兴趣说。实践证明一些传统的语言游戏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例如正反话、猜谜语、成语接龙等。这些传统语言游戏富有趣味性,朗朗上口,深受幼儿的喜爱,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传统语言游戏,使幼儿体味语音的节律,语词的趣味,语义组合的奇妙,尽情感受语言的无尽魅力。

4.2.2 整合语言教学方式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五大领域,相比于其他教学活动,语言教学的适用性、渗透性更强。儿童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对象,同时也是儿童学习的工具。在实际语言教学过程中,应辅以多种教学形式,使得语言教育的效果更为显著。中班幼儿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游戏形式,丰富的情景内容才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望。因此,教学方式要富于变化,最大限度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语言教育可分为专门的语言教学和非专门的语言渗透两类。语言教学一般属于综合性主题活动,这也使语言教学活动与其他游戏形式融合具备先天的可行性。[10]幼儿的语言学习很难与生活、游戏绝对划分,幼儿园应给幼儿提供融生活、游戏和学习一体化的整合性课程。

4.3 语言游戏教学以幼儿为标尺

中班幼儿大多在5~6岁,词汇量剧增。据调查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四个现状:幼儿掌握的词汇丰富,词语储备量大;幼儿对词语的理解较为准确,并能灵活运用;句子结构不再简单,往往为复句;幼儿的语言中充满了奇妙的幻想。中班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已明显提高,同时对语言的游戏性与趣味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语言游戏设计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采用符合幼儿学习规律的方式组织有效活动过程,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语言。幼儿(尤其是心智发展处于过渡期的中班幼儿)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如果游戏缺乏新意,幼儿会感到厌倦,适当增加游戏的难度或加入一些“流行”元素,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例如,美国家喻户晓的一档儿童教育节目“芝麻街”,就是典型的将语言教学与游戏成功结合在一起的范例。

4.4 教师合理指导幼儿参加语言游戏活动

以游戏方式进行教学的理念是当前幼儿教师应当具有的素养。教师应增强对游戏化教学的认识,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并提高游戏化教学技能。[11]幼儿园也要积极为幼儿教师提供相关培训,鼓励幼儿教师转变观念,以此来提高教育质量。因此教师在游戏语言教学中的指导要遵循以下原则:

主体性原则。幼儿无疑是游戏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应当在游戏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语言能力。

开放性原则。在语言游戏的设置以及开展阶段,都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施展空间。若幼儿在游戏中感到约束,则难以培养出语言能力,这意味着教学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语言游戏教学兼具“教学性”与“游戏性,因此语言教学游戏开放性原则要求教师既要“介入”,又能“退出”。

5 结语

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教师要很好地理解语言能力对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在贯彻《3—6岁儿童发展指南》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要理解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掌握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努力提高教师语言领域教学知识水平,提高游戏化教学水平,促进我国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语言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