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陕西省师范类专业引导性评估的地理师范生培养探索
——以陕西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2018-12-18 07:03李小燕邢海虹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师范师范生专业

李小燕,邢海虹

(陕西理工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并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1]2011年以来,全国逐步实行师范生教师资格国考制度。[2]据陕西省教育部门统计,每年教师需求量约1.2~1.5万人,而师范生毕业人数约4~5万人,供远远大于需。在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及人才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2017年教育部决定全面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3-4]以规范师范专业办学,切实提高教师培养质量。2017年6月,陕西省教育厅启动师范专业引导性评估,陕西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依据引导性评估指标体系,对专业现状进行了系统诊断,进一步明确了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发展思路。

1 专业发展现状

1.1 学生专业认同度偏低

陕西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2008年按理科类招收本科学生,规模约40~60人。从2013—2017年统计数据看,第一志愿录取率不足20%,转出率约10%以上,实际希望转出学生的比率远高于10%,见表1,这与全国各高校地理专业报考率偏低现象基本一致。以全国重点高校华中师范大学为例,该校第一志愿地理报考率仅为46.7%,且有45%的学生对地理专业不了解,入学后希望转出学生的比例高达66%,[5]这反映出学生对地理专业认同度较低,与地理国情教育的需求不符。

表1 陕西理工大学地理师范生专业认同情况表

1.2 课程体系师范性弱化

地理学科在基础教育中依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副科”,加之免费师范生的“角色规定”型培养方式,[5]地方高校地理师范生就业压力巨大,采用“师范+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拓宽学生就业已成为诸多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选择。[6-7]如在“师范+GIS”应用专业的培养模式中,增加了较多地理信息科学方向课程,导致整个课程体系师范性弱化。现行2014地理师范专业培养方案中,必修课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技术、地理教学论等六门课程,选修课中师范类课程缺失。实践教学中有班级管理见习、中学地理教学观摩、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微格教学、教学试讲、教育实习等环节,虽能满足师范专业的基本需求,但距离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差距较大。

1.3 师资结构性失衡

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采取教育科学学院和专业院系共同承担的模式,其中教育心理学等5门教育基础课程由前者承担,而地理教学论、微格教学等课程和实践环节由后者承担。地理学科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3名副教授、8名博士,平均年龄36岁。目前专任教师中只有1名教师能够承担教学论课程教学任务,将现职优秀中学教师请进课堂,属于任课教师的自发行为,尚未形成机制保障。由于专任教师缺乏对基础教育的正确认识和研究,大多基于自身的认知,与基础教育现状严重脱节。

1.4 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教改成果严重不足

因专任教师多为非师范类学术型博士,对基础教育新理论、改革新趋向认识不足,在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发现式、问题解决式等新方法较少。传统灌输式教学法虽可将知识体系完整地教给学生,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理教师培养和中学地理教学需求极不相适应。衡量教学及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但近三年来此类项目共有7项,其中包括两项2017年获批的省级教改项目。无论是项目层次还是项目数量,均无法满足新时代师范类专业需要,而教学成果获奖、教学工程项目、主编教材等重要教学性指标均为零。

2 地理科学师范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思路

2.1 系统设计高素质教师培养方案

在修订2018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时,既考虑国家对师范专业标准,又兼顾新课改背景下基础地理教学及研究需求。[8]基于此,我们提出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地理师范生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德树人。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熟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解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内涵,[9-10]并能整合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专业知识及地理教学知识。掌握地理科学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知识获取能力、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既会班级指导、又懂综合育人,能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与发展的优秀教师。课程体系是目标实现的基础,在目标既定的情况下,按照“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理论提高、应用拓展——全面实践、注重创新”[11]的框架构建课程群,将高素质教师培养渗透全程。

2.2 综合设置课程体系,强化师范技能

2.2.1 厚基础

地理学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等领域,优秀的地理教师能从时空角度清楚阐释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所带来的环境演化机理,也能从时空角度解释人类社会在自然环境中生存所创造的文化内涵以及人类通过文化改造实现在自然环境中的持续发展。厚基础要求重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基础课程,同时鼓励学生在公共选修课程涉猎数学建模、生物科学等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人文社科等课程,见表2。

2.2.2 重实践

在“知识够用,能力为本”理念之下,注重实践环节设置,构建“课程实验+野外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必修课、基础课等主干课程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实验课时,用以完成相应的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专业野外实践采取研究性实践模式,[12]通过“选定课题—野外观察/观测—室内分析—研究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教育实践环节,以“教育见习—技能训练—教学实践—调查研究”模块,构建教育实践体系。同时在毕业论文选题中注重教学类比重,避免与师范教育脱节,见表2。

2.2.3 强教育

地理教师应具有浓厚的教育情怀,在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技术的实践能力。[13]在教育理论课程中完整涉及教学论、学习论、课程论、教材论、评价论等领域,教学内容与方法应结合基础教学实践,避免枯燥的理论空谈。[14]教育实践课程注重技能和研究学习能力训练,通过教育见习、中学教学观摩、三笔字、三板技能等训练,提升学生的师范技能;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等提升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11]通过组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地理教学调查研究等手段强化学生合作学习,创新学习与和教育研究能力的意识。[15]

2.3 优化师资结构,促进教育教学研究

2.3.1 优化师资结构

华中师范大学构建了“5+4+1”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师资队伍,具体含义:5名专职教师承担基础课程;4名优秀中小学教师指导实习实践,并介绍教学一线的新思想、案例和热点问题;1名专家学者开展教学领域前沿讲座,开阔学生视野。针对陕西理工大学地理专业招生规模,建立“3+4+1”,即3名专职教师,4名优秀中学教师,1名教学顾问的专兼职师资结构,并且专任教师必须深入一线了解教改思路、教学过程和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需求,并定期开展专兼职教师研讨交流会等方式,不断促进师范专业教学、科研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16-17]

2.3.2 开展教学研究

师范专业教师应熟悉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关注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18]结合地理教育硕士培养,以申报各级各类教改项目、开展教育教学调查、撰写教改论文及报告、参加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等为抓手,引导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研究,能够理解新时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争取在陕南地区树立起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标杆,[19]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提升专业影响力和专业知名度。

2.4 加强专业引导,提升创新能力

2.4.1 “授知”变“启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形成

应试型基础教育过早透支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多学生抱着“上了大学就轻松”的学习心态走进校门。地理科学专业涉及面广、理论性强,对于以高薪就业为功利性目标而言,知识“无用”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应将“授知”转变为“启慧”。首先,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克服重“教”轻“学”的倾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0]其次,搭建开放性、探索性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利用大学生创客平台、创业基地以及大创项目和学科竞赛等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注意课堂教学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和时事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独立观察自然、社会现象,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设计制作小发明,撰写小论文等主动学习环节。最后,引入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形成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评价体系。通过课内和课外,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量化,加大考核力度,必要时予以加分。

表2 教育类课程及实践环节设置

2.4.2 “一专多能,分类培养”的地理师范教育模式

核心素养是基础地理教学的目标,地理师范生首先应该具备地理核心素养。从调研中发现,学生综合思维和实践力较差,知识内容割裂,课后将知识还给老师的现象普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全程不间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实现从低阶应用到高阶应用的转化,也使每一节课教学都成为核心素养教育的示范训练,全程贯通一专多能的理念。可以尝试着采用“2+2”模式,前两年集中统一授课学习,后两年,根据学生未来发展需求,采取分班或小班教学,对考研及就业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

2.5 管理制度规范化,助力创新教师培养

陕西省商洛学院、榆林学院等学校均在弱化地理师范专业,西安文理学院、安康学院地理师范专业已经停招,现存的地理师范专业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陕西理工大学必将承担起陕南及周边地区地理教育和提升国民素质的重任。因此,在坚定办好地理师范专业的基础上,制定《振兴师范专业规划》的顶层设计和《地理科学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在师范类专业教师引入中,除注重其学历、学位及科研素质外,更应关注师范素养和技能水平,将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导师制落到实处,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得到保证。也可引进或聘请优秀的省级中学教学名师和对中学教学开展深入研究的学者担任专职教师。教师考核不完全依科研而论,而需更加关注其教学效果及教育研究情况。

3 结语

基础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对中学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结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以满足教学和研究需要。2019年,师范专业认证将全面展开。陕西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对汉中乃至陕南及周边地区的中学地理师资队伍充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照认证标准,查找自身存问题,结合学校的区位特点及师范专业需求,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稳扎稳打、逐渐提升,学校将实现秦巴山区高素质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师范师范生专业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