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 510000)
艺术类中职学校是艺术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向是专业艺术技能,用在文化课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再加上艺术中职类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薄弱,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现在绝大多数艺术类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模式仍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根据学生专业类别进行班级划分,这样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但是不利于学生整体的发展。[1]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经历中发现,中职学生数学课基础参差不齐、差异明显,如果教师不顾学生基础和能力差异,仍按传统的“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课堂听不懂,成绩下降,丧失学习信心,最终失去数学学习兴趣。而分层教学正是针对这一现状,采取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数学基础,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不同的新生在不同的层区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学有所得。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势在必行。[2]
分层教学, 源于孔子提出的 “因材施教”。 同时分层教学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对班集体课堂教学的大胆改革,融“因材施教、分层提高”的思想于集体教学之中,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环境。[3]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基础水平与接受能力的差异,结合学生的学业成绩,将学生分成若干不同层次的小组,并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授课内容分层、问题设计分层、课堂练习分层、课后作业分层、评价考核分层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消除了心理上的障碍,形成良性循环。
(1)对于学生而言
第一 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二 消除了智力歧视,易被学生接受。[4]
第三 分层教学内涵竞争机制,使学生在不断流通的过程中,接受挑战,实现跨越,从而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的学习局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2)对老师而言
第一,分层教学能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分层教学不仅要精心备课,还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
第二、分层教学能融洽师生关系。分层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在平时的教学和检查作业过程中不断地关注和了解学生,这样就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分层教学要把握两个原则:①以学生切身利益的原则:进行数学分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分层教学内容,实现班级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标。②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发挥其自身优势为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独特优势,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实施。
在不打破班级编制的前提下,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层次的小组。为了实现科学合理分组,在分组前教师就必须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针对性的上课。例如:在接手新班级时,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智力和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第一步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智力和数学基础等进行了解和摸底调查;第二步依据调查结果对每位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第三步将学生分为 A、B、C 、D四个组,即优、良、中、差四个层次,其中A、B、C、D四个组的人数比例按照20%、30%、30%、20%进行分配。这种层次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每次隔一段时间根据学生成绩及近段时间的学习表现进行重新分层,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
(1)备课分层
教师应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备课,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和个体化差异特点,确定学生学习的总教学目标和各组次的具体教学目标。例如:教学目标分成四个层次:①理解,②掌握,③简单应用,④综合应用,这样明确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各层次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5]
(2)讲课分层
数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组成。分层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就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教师需要要了解每一位学生,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备课,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好每一节分层课。可把一节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全体学生的要求为标准,主要授课内容有基本概念、 基本公式、 基本方法, 需全班同学掌握;第二阶段为分层活动阶段,主要讲基础知识间的综合应用和灵活应用,教师设计出A、B、C、D四个层次的学习提纲。各层次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思考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巡回辅导,引导他们一起巩固练习。让他们有成就感,品赏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逐渐缩小差距。
(3)辅导分层
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在课外辅导方面,可以采用不同组之间相互帮助和同组讨论两种方式相结合。教师通过对A组学生的辅导,A组学生辅导B组的学生,以此类推。在不同组学生相互辅导过程中,教师作为机动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辅导。这样一来,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对每一个同学来说这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6]
(4)测试分层
每次单元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都是对每一层学生的知识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每个单元结束后都要测验,都要组织一次测试,测试题主要由基础题、提高题、开放题三类组成,其中分值占比分别为80%、15%、5%。以保证经过测试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满意,都有成就感。避免因测试题难易程度失衡,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学生成绩及近段时间的学习表现进行重新分层,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对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肯定,对退步的学生,帮助分析原因,给出合理化建议,实现每位学生共同进步成长,力争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因材施教”的具体操作。分层教学通过“学生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等灵活的形式,克服了以往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的不足,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消除了学生学习中的自卑、骄傲等消极的心理因素影响,是过去曾经影响数学教学的诸因素同意协调发挥作用,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每堂课上都有用武之地,都能有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和调动了各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把数学变“任务”为“需要”、变“负担”为“乐趣“,真正实现了及“学会”又”会学”,从而大面积的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一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晰认识到,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但教学分层较难掌握,考试分层命题及评价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