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苏琴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郁达夫中学)
语文本身就是语言学科,也是工具性学科,对于人类发展来说,语文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语文学科的学习成绩对其他学科学习也会产生影响。另外就是人文性的特点,决定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用课外阅读的方式来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强化培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并实现初中生全面发展,因此需要重视在教学中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方面的内容。
语文素养这一词汇是本世纪以来才出现的,当时刚刚进入新世纪,义务教育方面的理念以及标准进行了革新,而在语文课程方面,相关文件首次指出语文素养的重要性。素养实际上就是个人修养,其中包括道德、言行、能力等各方面,也可以说是综合素养,而素养与能力、情感这些概念是存在差距的,素养对知识和情感等一个人的内在要素进行调整,让学习者可以在深度思考后得出一定的成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初中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强化。尤其是核心素养,以初中生语文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语言、学习、情感等方面相互交融形成的综合内容。那么在教学中,其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弱于基础知识的记忆,在新课改实行下,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对初中生核心素养进行强化,同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引导初中生将情感、知识以及能力进行内化,提升初中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
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学科,更是一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载体,那么在初中教学中,要想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强化,就要重视教学中的文化内容以及人文知识,这对实现语文教学中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发展目标是非常有利的。以往在语文教学中,依靠单一的方法并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初中生本身也承担着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就要重视文学积累。之所以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如今初中语文教材中虽然收入了很多珍贵的文学经典作品,但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都在课外,那么课外阅读就显得非常重要,毕竟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从《诗经》到现代文学,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离不开书本的形式,所以增加课外阅读,就是增加初中生的文学积累,这不仅有关核心素养的强化,更是关系着文化传承,所以初中语文课上组织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想得到良好的培养,教师需要重视情感方面的引导,情感本身也是语文素养中非常关键的一方面,语文与其他初中基础学科相比,更加注重感性,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之处,也是语文的魅力所在,感人心者就是要先乎于情,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的传授是基本任务,但是情感方面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初中生与高中生和大学生不同,形象思维与感性思维占主导。但是要比小学生更加成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师需要有效利用初中生本身丰富的情感。在天性上初中生也更加崇尚自由,在初中阶段,初中生还会逐渐体现出一些叛逆,这些都意味着,若是不能在情感上进行良好的引导,初中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而在情感上得到丰富和积极的引导,对初中生学好语文是非常有好处的。而课外阅读对于这方面的强化是非常有帮助的,文章本来就是创作者与读者在情感上的交流,初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会与书中的主人公以及创作者形成一种精神上的交流,也可以说是一种对话。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让初中生感受到作品中特殊背景下主人公的坚强意志。课外文章或者书中记录着又一种人生,这对初中生来说都是独特的情感感受,可以体会到书中主人公以及创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让自身的思想情感得到良好的丰富和升华,而核心素养中本身就包括情感方面的内在因素,所以这也是对核心素养的强化。
课外阅读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实际上每一篇文学创作都是创作者用文字的形式,将自身的一些思想或者情感进行特殊的表达。这种思想以及情感是最关键的,语文学科中一直有着对初中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教学任务,其实主要依赖的就是作品包含的创作者思想情感的语言,只是平时只局限于课本上的作品,那么在课外阅读中,这种审美教育随着阅读作品的丰富,显然也会更加有效。初中生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时,可以产生对审美对象的深刻感知,在情绪反应方面会有所提升,同时对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以及内涵也会有所感知,这对初中生来说,都是强化审美能力的重要依据。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强化中,提出了对初中生思维进行强化,实际上要想提升核心素养,初中生也需要一定的思维,如果想要充分接收到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以及创作者所表达的对世界的认知,都是需要一定思维能力的,这些思维能力是需要不断提升的,那么初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断进行锻炼,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是有好处的,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利的,这就是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语文学习中,最关键的资源其实就是学校资源以及教材资源,那么教师鼓励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其实就是在学习资源上进行延伸,毕竟教材资源若是仅依靠课本终究是非常有限的,而若是开发课外的阅读资源,就得到了极大的扩张。那么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尽可能将这部分教学资源进行良好的开发,如指导学生读《鲁迅的故事》《周恩来的故事》《初中古诗词选注》,读《初中文言文选注》《初中语文周报》等。教师要先注意自身思路的扩展,转变自身课程资源的开发观念,了解初中生的实际情感以及校内已有的条件,这样可以将教学的思路扩展开,从而提升资源利用率。这样可以保证资源开发是充分并且合理的。在阅读某课外读物时,为了强化学生对作品的了解,可以选择一些图片或者视频之类的资源,让学生对创作者以及创作背景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对作品中的内容加强理解,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提高阅读质量的手段,也是对资源的整合,为初中生创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加强初中生对作品的感知。例如鲁迅的文章是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比较好的资源,而且与初中课内文章也有一定关联性,《朝花夕拾》《彷徨》等是初中阶段阅读量比较高的课外读物,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组织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加深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再如,八年级第二单元的说明文,引导初中生探索自然奥秘。学完后,初中生意犹未尽,此时应有目的地指导初中生定向阅读《水的怪脾气》等科学小品文。但是以初中生的心智来看,形象思维比较强,对文字深层理解能力弱,那么教师就可以找到有关作者鲁迅以及相关资料,让初中生对作品和创作者的了解更加深入,这样阅读的效果会更好,初中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方面也能得到最强的锻炼。
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可以让初中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邃,这样可以逐渐形成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能得到提升。首先是多为初中生提供一些书籍,教师还要争取初中学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这样可以为初中生订购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布置在初中生轻松接触到的地方。例如征订了《语文报》《作文评点报》《少年文摘报》《读者》《学习方法报》等报纸杂志。其次就是阅读时间需要延长,在国内初中生的课业压力非常大,已经难以抽出时间进行阅读,教师需要将课外阅读安排在正常课堂教学中,这样可以让初中生获得更多的阅读时间。开展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例如作品解读、读后感等,都可以举办一些竞赛,也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这样可以让校内形成一种课外阅读的风气,提升初中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也能用到这些作品中的一些名句,对核心素养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养成教育是为了让初中生形成阅读习惯,那么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这样才能获取有效的方法,为了推动初中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帮助初中生对阅读方法进行优化,起到授人以渔的效果。实际上阅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好方法都适用于所有初中生,教师需要了解初中生的特点。在阅读方法上,可以有精读、泛读或者速读等方式,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增加阅读量,毕竟初中生课外时间并不充足,那么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选择的作品,指导初中生应该使用哪种方法进行阅读,这样可以提升阅读的效率与质量,锻炼初中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的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积累,进而提升核心素养。
教师为初中生推荐好的阅读作品,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鲁迅的作品,对于多数师生来说阅读起来很有难度,那么初中生就需要一定的知识量和阅历才能有效阅读,但是很多作家的作品与鲁迅处于同一时代,对社会矛盾也有很鲜明的反应,例如茅盾的《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等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比较适合初中生阅读的,那么教师可以列出清单,让初中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初中生,对课外读物产生阅读兴趣,同时在阅读形式上可以进行创新,如今是网络时代,借助网络工具对课外阅读以及阅读交流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可以在班级的微信群中对某一篇作品进行辩论,初中生若是写了有关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在朋友圈或者qq空间中分享,同学之间相互评论和欣赏,这样的形式可以提升阅读效果。
总之,初中生在语文学科上的核心素养决定着日后的发展,课外阅读可以对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那么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为初中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和空间,给初中生推荐好的阅读作品,同时在方法上进行科学的指导,整合资源为初中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这些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初中生的特点,为每个初中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
[1]张文莉.课内深耕,课外细作:浅谈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6):60-61.
[2]陶燕.激活课外好书的二次阅读,彰显中年级段的阅读魅力:以《谢天谢地》整书阅读课为例[J].语文知识,2017(12):78-79.
[3]朱桂芳.采得百花酿浓蜜,阅读千文提素养:浅谈农村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J].教育教学论坛,2017(14):260-261.
[4]刁德波.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素养:浅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