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 玲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荔浦中学)
核心素养是培养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终身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至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深入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基于此,本文将在对核心素养进行简明介绍的基础上,以戏曲进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途径探索为主要探讨内容展开研究。
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戏曲进课堂的重要意义,相继下发了指导性文件并为此投入了一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为戏曲融入课堂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是孕育人才的摇篮。在政府的倡导与支持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更需要得到科研机构与整个社会的帮助。同时,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如家长、民间机构、音乐院团等。学生是否感兴趣则成为重要基石,这就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领略到戏曲艺术的独特风采,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在培养师资力量的过程中,不能仅将目光投向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层面,要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究、大胆摸索,更要了解青少年心理特征,能以新理念、新思路面对教学工作,满足青少年多元化成长需求,传承地域特色戏曲文化。此外,科研机构的探索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可以从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中挖掘出最合理的素材,为教学指明了方向。增强戏曲进课堂活动的实效性,离不开多方努力与配合。
一是发挥社会力量,聘请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德高望重的艺术家来到学校,为学生带来“戏曲知识讲座”,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是发挥文化部门、戏剧团体的优势,定期请他们来到校园,为学生带来精彩演出,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缩短理论与实践间的距离。
三是将地方性剧种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了解到戏曲选段与音乐作品间的差异,以全新的视角对地方戏曲进行解读,感受到在地方戏曲繁荣与发展过程中自己肩上的重任。
四是鼓励师范生、研究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或是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使他们充分把握学校戏曲音乐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与方向。通过这种途径,使学生把握戏曲与文化的关系,了解地方曲目、剧种的韵律及特征等。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舞台艺术,是文学、美术、舞蹈、音乐、诗歌等艺术类型融会交织的结果。为培养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应合理配置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教学,将课程资源与戏曲资源进行有机结合,让学校课堂成为传统戏曲文化教育,素养培养的主战线。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戏曲进课堂可以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优势,使戏曲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得以传承。所以,教师要合理配置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教学。利用语文课来深入解读唱词,在音乐课上学唱选段,在美术课上描画脸谱,体育课上练习身段,班会课上可以了解戏曲的悠久历史。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戏曲深刻的文化内涵,使民族文化素养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艺术欣赏与鉴赏能力。
在实行戏曲进课堂时,我们还应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具体如下:
一是学校要在准确把握学生兴趣点的基础上,组织各种戏曲社团,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展示自我的平台,助推戏曲进课堂活动的顺利实施。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得到社会力量的支持,可以聘请资深戏曲演员为学生授课,请他们从各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培训与指导,如化妆、唱腔、身段等。
二是可以组织师生到剧团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自觉承担起传承戏曲艺术的历史重任。
总之,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核心素养,既要对艺术门类融会贯通,也要注重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及应用能力的提升。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突破学科之间的樊篱,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感知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1]汪瑞林.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N].中国教育报,2016-09-14.
[2]于建刚.戏曲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